分析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论文_聂林秋

分析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论文_聂林秋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落卜镇初级中学校,四川省 泸州市 646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新的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阐明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初中数学分组的教学模式。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分组合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习,使初中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他们会积极思考和探索。同时,他们也感受到相互合作的好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学科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小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的优势

顾名思义,小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和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小组。这种教学模式比小组教学模式更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全班学习效果。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按照学习成绩把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以优带差,共同进步。分组教学模式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各个组员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独立思考得出一些结论,再跟其他组员进行交流。 因此,分组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因人而异,提升整体效果。 分组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他们在初中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影响其一生。 如果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学会主动而积极地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这就是教学模式带来的最佳效果。 分组教学模式恰恰能做到这一点,它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而且学会了怎么样去学习,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会延伸到他们的生活和日后工作中,影响极大。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组学习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是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期望的结果,也是教师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现阶段,如果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科学地实施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制定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及时转变和革新教育理念,依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其学科知识认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即:①证明“勾股定理”的成立;②采用有效学习方法推理勾股定理逆向理念;③探讨勾股定理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同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向学生简要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待其对课堂知识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和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且在各小组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并纠正其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科学分组

从根本上说,科学分组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初中数学教学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提高小组学习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前,需提前熟悉教材知识,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分析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在本节课教学中的可行性,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全面收集和整理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优势与不足等多项资料,了解、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学习情况及其学习特点,为课堂分组工作奠定基础。再次,教师需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结合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课堂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一般分为4人一组或6人一组,各小组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在组内讨论过程中,各成员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会过于驳杂,知识获取易产生歧义,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课堂管理;另外,教师也可根据每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各小组成员,以保持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新鲜感,提高教学效率。

3.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个人意见。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所用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发现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平行四行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利用这些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分组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好中差三个档次要充分把握,才能有互动性和帮助性。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这个阶段,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为课堂学习服务。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观地位。科学分组后,引导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和探索学习主题,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而是要求其自行阅读和学习教材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其学习动力。之后,教师可通过分组的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其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其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教师需对各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此种学生自主学习联合教师从旁协助的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相对重要的学科。基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有效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确保各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满足自身需求。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突出了主观学习的地位,全面提高了整个班级的整体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峰.如何提高体育课建立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好家长. 2016(07)

[2]孙嫦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与评价.2016(02)

[3]薛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4)

[4]李伟.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2016(06)

[5]黄桂阳.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06)

论文作者:聂林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分析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论文_聂林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