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傅安宁

傅安宁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心脏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心脏功能改善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心力衰竭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出现退行性病变,心脏排血功能在机体退化影响下显著下降,同时影响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和心脏血液输出量[1]。患者在患病期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水肿等症状,由于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比较高,因此患者在患病期间情绪低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下面是详细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7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为16:19,年龄45-84岁,平均(67.4±2.7)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2.6)年;观察组男:女为20:15,年龄43-82岁,平均(65.8±1.9)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9±1.4)年。上述患者均符合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使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阴市锦前程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6739)200mg,阿托伐他汀、呋塞米等各20mg,上述药物均口服,Qd;给予患者6.25mg美托洛尔(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270),Bid,对患者起到利尿、降压、强心作用,共治疗4周。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对照组相同,中药配方包括:葶苈子12g、水蛭粉5g、桑白皮12g、附子10g、冬葵子5g、人参25g、白芷15g、生大黄6g、牵牛子6g、桂枝12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0g、毛冬青25g,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包括:显效:指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有效:指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心功能基本提升;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有效率+无效率。

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主要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博出量、心排出量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用计数单位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用计量单位(±s)表示心功能指标水平,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博出量、心排出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24/35),(²=10.058,P=0.002)。

3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快餐饮食、暴饮暴食、熬夜加班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导致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疾病的发病速度比较快,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引起社会普遍关注[3]。在临床中主要采用双抗血小板、他汀类、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主要对患者实施强心、利尿、益气、活血治疗。

而临床中运用的西药阿司匹林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能够防止患者血小板聚集,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运用比较广泛,而阿托伐他汀、呋塞米能降低患者血管中的胆固醇和血脂,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美托洛尔则能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能够降低患者心脏的收缩压[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呋塞米、美托洛尔等西药治疗,对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显著(P<0.05),说明中西药结合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就中医角度而言,心力衰竭属于胸痹、水肿、心悸等症状范畴,在治疗期间以疏解患者胸闷、增强患者心肌力、改善患者心悸症状为主。而中药材料中的黄芪能够增加患者身体免疫力,补充患者气血,能够舒张患者血管,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而人参、茯苓等能够清肺补脾,有利于改善毛细血管的弹性,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毛冬青能够疏通患者血脉,减少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病率,葶苈子能够消除患者的水肿现象。

综上所述,将中西药结合方式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文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05):188-189+192.

[2]李华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4):452-454.

[3]王一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85-186.

[4]杜丽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64.

论文作者:傅安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傅安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