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毒蛇咬伤临床综合救治分析论文_郭智勇,陈怀祥(通讯作者),宋先权

48例毒蛇咬伤临床综合救治分析论文_郭智勇,陈怀祥(通讯作者),宋先权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公共急救分院急诊科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目的 对毒蛇咬伤的临床综合救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48例毒蛇咬伤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综合救治措施,且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28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等于97.9%(47/48);肿胀消退时间在2~5d,平均为(2.8±1.3)d;住院时间在3~7d,平均为(4.7±1.6)d。结论 对毒蛇咬伤患者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毒蛇;综合救治;临床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草地、林地以及山区,时常有毒蛇出没,因而也有许多人被毒蛇咬伤。近些年来,由于抗蛇毒血清的广泛使用,因毒蛇咬伤而死亡的例数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存在死亡率。因此,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对毒蛇咬伤的救治措施加以研究与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现为了解综合救治措施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运用价值,笔者对48例毒蛇咬伤患者采取综合救治措施,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48例毒蛇咬伤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发热,伤口肿胀、渗血,且合并疼痛;部分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1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3.8)岁;咬伤部位:17例上肢,23例下肢,8例其他;咬伤至就诊时间在1h~5d之间,平均为(23.7±3.4)h;临床分型:29例轻型,16例重型,3例危型;毒蛇类型:15例眼镜蛇,12例例银环蛇,10例竹叶青,6例五步蛇,5例其他。

1.2方法

(1)局部处理:采用高锰酸钾溶液(1:1000)或是生理盐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冲洗,对其伤口予以检查,以了解是否残留毒牙,并以活力碘进行消毒处理;对伤口以“十字”或“一字”切开,引流。在伤口处给予(2000~4000u)的加糜蛋白酶、(5~10ml)1%盐酸利多卡因,稀释之后治愈咬伤处及其附近,以封闭伤口,并对蛇毒加以破坏[1]。若患者对抗蛇毒血清不过敏,则以抗蛇毒血清实施伤口封闭。对严重肢体肿胀的患者,在肿胀处敷上40%的硫酸镁,且使患肢处于低位,以便于引流。针对伤口溃烂者,应及时切除坏死组织,并实施引流。

(2)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对已知蛇毒类型者,可依据毒蛇类型给予相对应的抗蛇毒血清。如金环蛇予以抗银环蛇毒血清,对竹叶青咬伤者,可予以抗五步蛇毒血清。随后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剂量,即对中毒程度较轻者,予以一支抗蛇毒血清+250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若病情严重,则在用药后的1~2h,再予以1~2个剂量,例如抗五步蛇毒血清使用6000~800U。在用药前,先进行皮试;病情严重者在皮试显示为阳性后,再予以脱敏处理。

(3)抗生素的应用:被咬伤处极易发生感染,若不予以有效处理,可能会加剧病情,因此,需对患者予以抗生素,通常是采用一代头孢、青霉素。针对伤口感染、坏死,甚至是出现肺部感染者,可对其予以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

(4)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若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应及时予以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以避免脏器功能遭到破坏,且维持内部环境的平稳。

(5)其他:对患者予以破伤风抗毒素,适量予以激素与利尿剂,以加速机体代谢,促进毒素的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心功能不全者,对其予以补液、营养心肌药;针对存在出血倾向者,应进行止血处理,若有需要还可补充凝血因子或血浆。

1.3疗效评价标准[3]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肢体功能与各实验室指标皆恢复至正常状态,为临床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已消退,局部肿痛显著好转,伤口愈合,各实验室指标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肢体功能并未完全好转,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有所缓解,各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坏死病灶面积变小,然肢体功能受到限制,为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并未改善,伤口没有愈合,甚至死亡,为无效。

2.结果

经治疗后,有28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等于97.9%(47/48);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在2~5d,平均肿胀消退时间为(2.8±1.3)d;住院时间在3~7d,平均住院时间为(4.7±1.6)d。

3.讨论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时常发生毒蛇咬伤事件。毒蛇咬伤后的发病机制表现为:毒牙刺入人体皮肤后,其毒牙中的毒素会逐渐进入皮下组织,且被血管、淋巴管所吸收,最终贯穿全身。毒蛇毒液内一般包含磷脂酶A2、透明质酸梅、血管活动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全身性与局部性的中毒症状[4]。而毒蛇种类不同、毒液成分不同,其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通常可将毒蛇毒液分成三大类:

(1)神经毒:分泌此类毒液的毒蛇有海蛇、金环蛇以及银环蛇。一些毒蛇可分泌出突触后神经毒,其能够和运动后终板的乙酚胆碱受体结合在一起,进而促进乙酰胆碱丧失原有的活性,且导致骨骼肌无法正常兴奋收缩。另外,一些毒蛇可分泌出β突触前神经毒,该毒可以对运动神经末梢加以抑制,以阻止其释放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响尾蛇与银环蛇均可释放出上述神经毒。

(2)血液毒:分泌此类毒液的蛇有蝰蛇、五步蛇以及竹叶青蛇。而其具体的血液毒又可分成四种,其一,促凝毒素:五步蛇与蝰蛇所分泌出来的毒液,具有促凝血的作用,进而促使血液内的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从而诱发消耗性凝血障碍广泛出血,最终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二,心肌毒素:此毒可以对心肌细胞的功能及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坏死,最终诱发心律失常。其三,酶类:主要有ATP酶、磷脂酶A2等。其四,出血毒素:此毒可以对毛细血细胞间粘合物加以破坏,进而提升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的外渗。

(3)混合毒:一些毒蛇(如眼镜蛇、眼睛王蛇等)所分泌出来的毒液不但含有神经毒,同时还含有溶血毒,两种毒素综合在一起,加剧了毒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5]。

由于毒蛇咬伤后的病情发生迅速且危急,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那么将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继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毒蛇咬伤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加以救治与处理,显得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即对48例毒蛇咬伤患者采取了综合救治措施,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局部处理、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以及其他等。其中,局部处理是成功治愈的关键所在,及时对患者采取局部处理措施,且予以抗蛇毒血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蛇毒在体内的蔓延,且促进毒素的排出,从而减轻毒液对人体的损害。本研究发现,48例患者经救治后,有28例临床治愈,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效果显著。

综上,对毒蛇咬伤患者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何玉梅,陈党生.205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2):198-200.

[2]李珍,王海华,瞿炬等.647例毒蛇咬伤的综合救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123-124.

[3]陈锡伟.乡镇医院银环蛇咬伤的救治体会[J].蛇志,2014,12(3):304-306.

[4]姜胜文.中西医结合救治毒蛇咬伤526例体会[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15(21):51-52.

[5]王忠立,曹小平,赵世桥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5-26.

作者简介:

郭智勇(1969/02),男,重庆万州,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医学灾难救援。

*通讯作者:

陈怀祥(1966/03),男,重庆万州,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医学灾难救援。

论文作者:郭智勇,陈怀祥(通讯作者),宋先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48例毒蛇咬伤临床综合救治分析论文_郭智勇,陈怀祥(通讯作者),宋先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