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球溪翠流小学 资中 641200)
语文教育是小学生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除了从日常生活中,如电视、电影、媒体及日常社交中了解综合性的知识外,其在语文课本中的受益也是占了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的许多行为规范都是在语文作品中学习主人公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其会对该类主人公的良好行为进行模仿。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其对上述所谈到的小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习到的社会知识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课堂中教师围绕单篇作者进行对学生讲解,其可以增加对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使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时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多篇作品同时阅读使其发挥最大理解的兴趣。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对语文单篇的作品大多没有太多兴趣,一本教材最多对其内少量的几篇产生兴趣,对其产生兴趣的作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较认真去听课考与互动。在其不感兴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许多小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出小差,没有认真听课。多篇的阅读能使小学生发挥较大的兴趣,几篇作品结合总有一些作品使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发挥其兴趣与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模式上更胜一筹。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在如今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小学生如此少量的阅读是不足够满足社会认识的需求,小学生许多知识都是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而来,因此语文教学因当发挥更大的责任,对小学生的整合知识量进行对其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作品数量较多,不同种类的作品也增加,从量上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从知识性上讲也增加了几倍,使小学生能在早期了解社会上的不同知识,使其在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熟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可通过调查研究,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现状让人担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阅读能力的现状
学生主动的、自发的课外阅读(写作方面)行为不多;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拥有的有关写作的课外读物偏少,书籍种类较单一;不能很好的掌握阅读方法,多数学生尽尽是浏览,粗读,满足于故事情节的欣赏;大部分小学生阅读兴趣较单一:娱乐休闲类书籍比如漫画、科幻作品较多,占据了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阅读格调层次不同,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关于写作的只是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写作能力的现状
缺乏素材,毫无东西可写;作文题材陈旧、雷同、毫无创新;想象力贫乏;语病很多;读写结合不紧密。
从小学生写作的现状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不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不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在老师的作文训练中,只注重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修辞手法的训练,很少考虑现实生活的因素,造成学生闭门造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无情可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另外重视课堂作文而忽略课外练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该以阅读教学的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阅读量,构建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首先,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式并让其实践,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增大阅读量。
语文教学除了朗读,还可以默读、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读者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其次,上好“阅读课”,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语文教材字数偏少,一本教科书无法承担其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任。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本教科书大概的字数,低年级为三万到五万字,中高年级可能有五到七万字,但是一本普通的小说也会超过十万字。《草房子》这本普通的儿童读物也有将近20万字,所以,只读教材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把阅读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单独的课外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蒙童时期要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以期达到厚积薄发之功尤为重要,规定学生每周结合语文课本背诵一篇作文外,还要多背诵古诗词,充分陶冶了小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然后,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种类。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选择推荐每个年段学生读书目录。通过组织读书节、亲子共读一本书、爸妈故事会、故事讲述大赛、以及书香家庭的评选等书香校园的打造活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内每月自行组织有关读书内容的活动,如:介绍我的好书、我读书我快乐演讲、“制作绘本”“走进淘气包”、诗歌朗诵会,并指导学生编制图文并茂的读书小报在教室的读书角给予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信心。
最后,确立“读书日”“交流日”,让阅读成为习惯。
学生的读书习惯还需要培养和坚持,可以每周定一堂课作为读书日,并要求全体师生一律进教室安静地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可以第一节课作为交流日,要求师生把自己这周读书的心得进行交流分享,让孩子体会读书的成就感,促进了师生与书相约,以书为友的良好读书习惯。
这样以来,书读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孩子们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文章自然写得好,笔下自然会生花。
论文作者:叶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作品论文; 兴趣论文; 语文论文; 单篇论文; 课外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