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间歇导尿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余国国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暨蔡甸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导尿技术对于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卒中排尿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尿红细胞阳性、残余尿量以及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残尿量超过100ml以及尿红细胞阳性、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卒中排尿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可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可缩短自行排尿的恢复时间,效果较优。

【关键词】 脑卒中;排尿障碍;间歇导尿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85-02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突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向脑运送血液的血管发生突然破裂或阻塞,血液无法流入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脑卒中患者存在较多后遗症,排尿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后期生活质量[1]。老年患者更因其年龄、用药、合并症等情况的影响,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更高,恢复较慢。有研究显示,对于这类患者采用留置尿管治疗时,长期感染率几乎达到了100%[2]。临床护理上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方法进行导尿,降低感染率。为了寻找更优的方法,我们采用了间歇导尿法,并与常规留置尿管效果进行对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93±5.24岁。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均为急性脑卒中首发住院,经头颅MRI检查确诊;无泌尿系感染,发病后行留置尿管导尿,7天后未恢复正常排尿。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间歇导尿法。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合并症等一般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间歇导尿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入院7天后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已经过去,在患者和家属配合的情况下,减少患者输液量及脱水治疗,嘱其配合饮水计划按时进行间歇导尿:早中晚分别进行400ml,每日10、16、20时分别进行200ml,20时至次日6时禁水。若两次导尿间歇患者的残尿量超过500ml,隔4h导尿1次;若两次间能自行排100ml以上,且残尿量在300ml以内,则隔6h导尿1次;若两次间能自行排200ml以上,且残尿量在200ml以内,则8h导尿1次;当自动排尿以后的残尿量在100ml以内,则停止导尿。

导尿法:嘱患者自行排尿后,导尿者使用清水清洁患者会阴及尿道口,采用小号吸痰管进行导尿,膀胱内尿液排尽后拔管,清理所有用物。结束后记录患者自行排尿量、导尿时间、残余尿量、以及尿液的颜色及性状等。当自行排尿之后患者残尿量在100ml以内时停止导尿。

1.2.2留置导尿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法进行。每隔7天更换1次尿管,更换2次尿袋,每天抹洗会阴2次。每隔4~6小时放尿液1次,同时注意防止尿液倒流。每隔7天拔除患者尿管后嘱患者进行自行排尿,待残尿量在100ml以内后,停止导尿。

1.3 观察指标

导尿开始前留取7d尿管患者的晨尿标准,进行尿沉渣检查,记录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干预后的第8天,留取对照组晨尿、观察组患者间歇导尿留尿标本。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白细胞数的差异,并于4h后测两组患者的残尿量。

根据检查结果判定患者是否发生尿路感染。检验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治标准:尿常规白细胞超过20个/高倍视野,或中段尿培养发现病原菌阳性,二者任一均为发生尿路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残尿量超过100ml发生率以及尿红细胞阳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残尿量及红细胞情况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常常伴随各种并发症,其中排尿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我国脑卒中后出现排尿障碍的机率在逐年升高,不仅增加了临床护理负担,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对其身心均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需要重视脑卒中病后出现排尿障碍的问题,以改善其排尿障碍症状,提升患者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衰退,脏器敏感性及反应性均有所减退,膀胱功能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约90%左右的尿路感染都是来自上行感染的致病菌,老年患者的尿路粘膜的屏障功能逐渐降低,无法较好的抑制局部的细菌增长,留置尿管是其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上行感染创造了条件。另外,患者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因清洁差、饮水量减少、尿液倒流等,对于留置尿管的依从性低,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3]留置尿管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牵拉、拔管或者脱管概率较高,可能会对患者的尿路产生损伤,尿路黏膜的损伤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我们的研究中,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14天以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达到了55%,红细胞阳性率达到了60%,可以看出,留置导尿会增加老年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率。

有研究显示,间歇导尿术的效果较好,感染率也明显较留置导尿优[4, 5]。间歇导尿术可以不将尿管留置在膀胱内部,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再插入膀胱,待尿液排空后拔除[6]。我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红细胞阳性率为25%,效果均较对照组优,间歇导尿可以间歇性扩张膀胱,有利于患者保持膀胱的容量,并能恢复收缩功能,同时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间歇导尿法与传统留置导尿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毅.卒中后排尿障碍[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

1045.

[2]王伟莹.老年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与预防策略[J].重庆医学,2017(A02):410-411.

[3]赵雪梅,王巍,刘丽香.老年患者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

[4]刘同艳,任清霞,吕朝霞,等.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

[5]黄厚强,郭声敏,王玉珏,等.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82-486.

[6]黄晓琴,陈碧霞,朱菊媚,等.间歇导尿在老年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4):65-67.

论文作者:余国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实施间歇导尿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余国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