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受害案件报道中的叙事偏颇分析
——以澎湃新闻为例
刘 文
摘 要 女性由于其天然的生理结构,在受害案件中常常处于被害者地位,媒体在进行受害新闻报道时,更习惯采用叙事聚焦、序列选择等叙事手法将女性形象裹挟着暴力、性等刺激性元素展现在受众眼前,在新闻叙事人将女性的叙事写作“程序化”的过程中,也加深着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错误感知,从而造成受众对女性的认知错位、女性群体的自我认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女性新闻;新闻叙事;聚焦;叙事序列
传播学家李普曼指出,“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和信息加工在人与客观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但行为的结果却直接作用于现实的环境。”新闻叙事者对女性有关的新闻进行选择与加工的过程,是一个符号化、意义化的过程,往往会受到主观的价值偏见以及偏见之外的利益所诱导。媒介对迎合人们刻板印象事件的选取与叙事形式的使用会加深人们脑中固化的形象,通过选择性的加工制作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会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女性的认知依据,从而引起大众对女性的认知错位、女性群体的自我认同等一系列问题。
1 在受害案件报道中女性受害者的报道比例分析
为了能够更细致的针对女性受害新闻进行分析,本文以澎湃新闻为例,选取2018年1月1日至5月31日在其微信公众账号所发布的所有与女性相关的新闻,共计180篇。澎湃新闻是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其在自身定位上偏向冷静、客观、中立的色彩,那么如此定位的媒介,其在女性新闻的选取和呈现上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通过对抽取样本进行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所有样本中,对女性的正面和中性的报道只有21篇,其中直接正面报道仅有7篇;而相比之下,与女性有关的负面报道达到159篇之多,其比例是非常惊人的。而在对负面新闻进行细分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与“性”有关的被害报道数量达到70篇之多,是负面报道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受众获取的与女性有关的新闻多数是与“性”联系在一起的。在进一步对文章内容分析中发现,内容描写中女性形象与性等不正常话题联系紧密,多采取戏剧化的叙事与描写方式,强调冲突性。此外与性无关的其他女性被害报道有48篇,占比26.6%;女性施暴报道18篇,占比10%,其中多为女性施暴多是在受到压迫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再次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报道,共23篇,占比为12.7%。
不是,几年吧。具体几年我也不清楚。不知道什么原因,人家送给我母亲养了几年,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要了回去。我母亲这十几年一直想和人家搭上亲戚,可人家压根儿就不愿认咱这个穷亲戚。去问中间人,人家推说失去联系了。我母亲不死心,就曲曲折折打听来消息,说她好像在上海当律师。
表1
2 女性身份在报道中的叙事与聚焦选择
我国学者穆青说“新闻是一种叙事文”。无论叙事人是在主观的还是不自觉的情况下叙述事件,不同的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加工而成的新闻文本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女性受害报道的标题写作中,叙事者大多会突出强调女性的身份地位,例如,女大学生、空姐、女主播等,通过相关身份在社会生活中给女性的角色定位与事件中女性所做出的与相关身份不符的行为的冲突性,来抓人眼球。如标题《女大学生被男友套路贷背债五百万,上海两套房遭查封》《女微商加入“成功学交流群”,被00后“董事长”骗色又骗财》等。在这些新闻标题的书写中,本该强调女性受害的事实,强调对施害者的惩罚与处理结果。因作者在标题写作中聚焦于女性方面的身份特性与失误,造成公众对女性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即,女性是弱势的,容易受到欺骗的。
2.1 聚焦:标题写作中女性角色身份
根据上文的表格可以看出,女性有关的负面报道中,与“性”有关的新闻占比达到了第一的位置,有38.8%之高,在新媒体时代阅读量就代表着事件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传播面,在本文所统计的样本中共有25篇100 000+阅读量的文章中,有11篇与“性”有关,可见“性”话题带来的大流量缺口,正因如此,新闻叙事者更愿意突出“性”话题,在叙事方式上也更加偏向相关方面的描写。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蕴涵,其频度、力度和强度之大,历史罕见。他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1],这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国内学术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何形成、为何必要、如何理解、何以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引向深入,需要在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注重关键大国的态度、把握“五个世界”总路径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知行合一”问题。
2.2 聚焦:“性”隐喻中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阅读一篇新闻时,标题是最先闯入受众视野的文字,而聚焦是新闻叙事中强有力之处,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不同的聚焦就会给受众的解读带来不一样的导向,给阅读者带来不同的解读方式。
新闻事实是由一系列事件有序构成的整体,并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他最先得到的往往是一些零散的素材,从这些素材中,他能选择或提炼出一些事件,并根据报道的需要,加以充实并整合,形成序列。多个新闻事件按照一定逻辑有序排列,便形成新闻事实。
2.3 叙事序列选择的引导偏向
例如澎湃新闻2018年5月23日发表的一则新闻《又有姑娘打滴滴被猥亵,“他把手伸到了我裙子里”》作者在标题中加入了“他把手伸到了我裙子里”这样的细节描写,使受众在看到标题时首先被其中的“性”元素所吸引,而事实上,这样的描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过于细节的描写会加深大众对女性受害方式的连带印象,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助长犯罪行为,若将此细节描写改为施害人所受惩罚的通告,或者相关部门出台的惩治对策,则会使受众将这一行为与相应的惩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警示作用,更有利于对女性的保护。
例如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空姐遇害案”报道中,叙事人在最开头的处于“金字塔”位置短消息中写道:今天,一则“失联两天,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消息引发关注。据了解,遇害空姐今年21岁,身高1米74,是家中的“独生女”。叙事者在短短的几十字简讯中强调了空姐的年龄,身高与“独生女”状态,却没有选择如案件进展、抓捕情况等更为重要的事实。新闻叙事的序列组合对于舆论引导来说影响很大,当下女性受害报道中的事件序列组合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正确树立女性形象,纠正受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这是必须要得到重视的一方面。
摇摆于诙谐与荒谬之间,斯各格兰德的作品难以安放。评论家们曾试图将其作品置于梦境与噩梦之间的某个位置,或是杜尚(Duchamp)与玛格丽特(Magritte)的艺术史传统中,又或是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类别之下。但严格地说,斯各格兰德作品中的灵感所带来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
3 如何从新闻叙事角度完善受害案件女性报道
3.1 叙事聚焦比例上公正平衡
在聚焦比例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宏观上女性事件报道的比例,即女性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比例,从本文对澎湃新闻2018年1月至5月中的所有女性相关新闻统计中可以看出,女性正面新闻报道数量相较于负面报道数量少之又少,事实上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性自立自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非寥寥无几,但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与提升点击率更偏向于采选女性负面新闻进行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正的,涉及到报道选取的平衡问题。
3.2 避免过度聚焦于“戏剧化”情节
女性受害无论程度如何都是一种悲剧的发生,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加以尊重,给予女性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将其戏剧化用来夺人眼球。例如《女大学生跨年夜与两男生开房后坠楼身亡》作者为第一时间发表甚至没有进行原因的核查就匆匆发出,使得大众将矛头指向女生的不自爱,尽管随后新闻发生反转,但是社会对女性的错误认知,以及媒体对女性角色的戏谑态度已展露无遗。
4 总结
新闻叙事是一种意义的选取与建构,一直以来女性在被害报道中的形象建构,都存在着多种叙事偏颇,从而使女性形象被不断负面化。女性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矫正对女性的偏见与刻板印象,才能推动新闻的人文关怀和一视同仁,才能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积极进行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结合音乐教学要求,应用多种现代化的工具,实施对学生民族文化的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何纯.新闻叙事聚焦与视角分析[J].求索,2006(2):193-195.
[4]吕碧兰.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016-02
作者简介: 刘 文,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标签:女性新闻论文; 新闻叙事论文; 聚焦论文; 叙事序列论文;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