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静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中心小学 35210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也只有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的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着眼于让课堂成为学生互动的舞台,以激发互动着手,进而使学生乐于互动,到整个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体互动,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教学体会求教于大家:
一、激发互动
如在教学《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片段)哦,原来是小兔子和乌龟,谁能学一学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样子?”教师边说边学起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动作,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和老师一起做起了动作。在观看整个动画片后,激发了学生表演的欲望。这时,教师又说:“你们想不想来现场表演一下《龟兔赛跑》?”“想。”(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作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它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这样用形体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同时渗透了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
二、乐于互动
克拉特斯曾说:“探索是新思想的展露,是一种积极尝试性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发现艺术虽是直观的,但是要运用它创设一种情境,必须有老师语言的描述,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引领儿童感受情境的美,体验情境中的“情”,启发儿童积极的思维活动。老师的语言正是儿童对教材产生共鸣的桥梁,能拨动心灵的情弦。因此,我在在教学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迸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唱《火车开啦》时,只让学生听两遍音乐范唱,学生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像不到歌曲中小朋友乘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吗?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连几个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纷纷参与。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一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与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境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例如,在教《好房子》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事先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房子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房子,自己最想要怎样的房子,觉得怎样的房子最温暖、最漂亮……这样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某一环节缺失了,都将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因此,我认为:除了要注意加强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外,还要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论文作者:陈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互动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