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分析论文_黄荣水

浅谈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分析论文_黄荣水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历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爱国情怀以及了解历史的主要渠道。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提出了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这样的理念,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使得培养学生形成思辨能力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能力成为了一项关键的教学目标。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历史资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自己观点,不盲目的接受他人的观点。本文就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有效方法

前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背诵记忆历史知识点,将每件历史事件总结成“导火索—发展过程—人物—结果—意义”这样的固定形式。这就使得高中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和自我思考而形成自身的历史观点。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思辨性教学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角度开展思辨性教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思辨能力的目标。

一、合理设计和提出思辨性问题

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思辨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探究价值以及开放性的历史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种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和分析。在辩论和探究中形成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形成更加完善的历史认知体系[1]。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我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中仍然存在较多未被证明的内容,或者是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的事件。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师设计和提出思辨性问题的依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辨性历史教学活动的着手点。

例如,教师讲解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个部分时,涉及到“商鞅变法”的内容。秦朝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以及帮助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的力量就是“商鞅变法”。尽管商鞅为秦朝所构建的社会体系在很大的程度上使秦朝的各个领域更加规范,但是却忽略了人情,使得商鞅这个人也在这场变法中丧命。所以,教师可以在“秦朝形成中央集权”这个话题中,导入思辨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商鞅变法?”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负责解释“这种变法是利大于弊”,另一组负责解释“这种变法是弊大于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从商鞅变法所形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深入思考的意识。

二、有效补充历史资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论结合是一种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在构建思辨性课堂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历史资料作为补充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为学生提出独特的历史观点提供理论依据支撑。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很多教师都已经开始运用历史资料向学生提问的方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需要收集相关的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以史论证的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个部分时,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在书籍或者互联网中查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实。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阅读不同的历史资料,也会了解到不同的历史学家对这两场战争的观点与个人感情。学生也可以观看一些纪录片,了解一些人物专访以及战争画面纪实等,从而能从更加直观的角度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学生可以查找一些我国在这些战役中的民族英雄的事迹等。通过历史资料的内容,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并得到个人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为教师构建思辨性课堂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发挥引导作用促进课堂生成

在课堂中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或者由学生提出的具有新意的问题等。将其作为进行历史探究活动的链条,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探究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这个过程是课堂生成[3]。从某个方面来看,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课堂生成,那么也就证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大胆将这些想法和问题表达出来。这也就是思辨性课堂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思辨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个部分时,重点为学生讲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在课堂中导入了《中国经济生活调查》的数据,是学生了解到国民幸福感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尽管现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优化,但是幸福感却没有得到增强,反而面临了更大的压力,出现了心理问题,更想回到过去的生活,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从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角度考虑的,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了结合。将这样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哪些因素能影响国民的幸福感?”这样的话题,逐渐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思辨性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发展趋势,主要的特点体现在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能从历史观念出发认识过去和未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和提出思辨性问题,有效补充历史资料,发挥引导作用促进课堂生成。通过本文对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段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36.

[2]连宁丰.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52-53.

[3]姜黎黎.授人以渔,构建历史思辨力课堂[J].中学课程资源,2017(01):43-44.

论文作者:黄荣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分析论文_黄荣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