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联想发展思路--论论文写作训练_联想论文

指导联想发展思路--论论文写作训练_联想论文

引导联想 开拓思路——议论文写作训练一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科学思维,正确联想,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联想的方法是多样的,效果是显著的。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可培养学生“横向连动”的思维能力;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可培养学生“逆向连动”和“纵向连动”的思维能力;而掘新联想,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中学生写作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在初步学会了引论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不知如何说开去,也就是思维阻塞,无法扩散连动和多向展开。久之,学生感到写无长进,教师觉得批无兴致,教学双方都会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引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

帮助学生打开文思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联想,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概念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以扩散思维为特征,以由此及彼为线索,“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文心雕龙·神思》)。联想过程中的思维是形象化了的思维,思维过程中产生的形象是理性化了的形象,这样,形象的因素和抽象的因素在思维过程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思维活动就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联想一旦展开,思维就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议论的角度、侧面和方法就会随之扩开,认识也会随之深化。

联想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在头脑中凭空产生,必定有其产生的基础和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积学”(积累知识)、“酌理”(辨明事理)、“研阅”(体验生活)、“训致”(训练情致)是“神思”的基础。奠定这些基础,不是一年半载甚至十年八年可以做到的,也不独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是在作文训练中,教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朝着扩散性方向发展,通过几年的训练却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联想的方法,通过相应的作文训练,在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接近联想,培养学生“横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接近联想,指时间上、空间上或事理上接近的事物在人的体验中形成的联想。它反映的是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在时、空、理上的接近关系。例如由“远上寒山石径斜”到“白云深处有人家”是在空间上的联想;由“桃花流水”到“鳜鱼肥”、由“春江水暖”到“鸭先知”是诗人在时间上的联想;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诗人在情理上的联想。教过《察今》之后,要求学生以《时变法亦变——刻舟求剑的启示》为题作文;教过《内蒙访古》,要求学生以《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说开去》为题作文,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联系现实展开联想,举例、设喻、引申、推理,论述“四化”建设中因时变法、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常作这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彼此间某些接近之点,通过时、空、理上的联想开拓思路,从而借事论理阐明观点的“横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类似联想,培养学生“横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类似联想,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在形式上、性质上、气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类似联想的第一层次是取事物间形态上的相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第二层次则是在事物之间取其性质上、气质上的相似而展开联想。曹植由煮豆燃豆萁想到手足相煎,茅盾由白杨树想到北方根据地的农民,杨朔由海市蜃楼的美景想到新渔村,都是借助类似(或类比)联想而展开议论的。组织学生重看电影《阿混新传》以后,我们要求学生以《谁说此地无“阿混”》为题写作思想评论,即先简述“阿混”其人其事,再着重联系学习生活中的相似表现,归纳到“混”的本质和危害上展开剖析评论。教过《赤壁之战》后,我们出了《华容道上留骂名》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概述曹操从赤壁战前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到华容道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事实,议其兵败赤壁的原因,总结出几条历史教训,进而面向社会生活展开类似联想,揭示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借鉴意义,让历史成为现实的镜子。经常作这类练习,同学们就逐步做到思接千载,文路开阔,“横向连动”的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对比联想,培养学生“逆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其他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取其意反”。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对性和矛盾性。梁王籍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诗人运用对比联想,使“鸟鸣”衬托出“山幽”,创造了深山幽寂的境界,情味隽永。如果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却是破坏了诗的意境而味同嚼蜡了。再如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的前后不同描写,由中年闰土的凄苦、呆滞、麻木的形象,自然联想到少年闰土的聪颖、热情、勇敢和充满活力的小英雄形象,前后判若两人,从而使中年闰土的形象更富有悲剧性。我们看到报载某中外合资企业一女工因迟到10分种被日方经理扣发一个月的工资的消息,联想到同一家报纸揭露的某工厂的厂长以出差为名,携家眷游山玩水3个多月,工资分文不少、奖金照拿的事实,就以《十分钟与一百天》为题,要求学生写对比性议论文。又如《报刊文摘》曾有这么一则消息:“陕西老妇上山采药打死豹子,真假难辨(陕西某小报刊载),纽约记者远渡重洋核对事实,令人感叹。”我们看到后,出了一道给材料作文题《有感于纽约记者的寻根刨底》,要求学生抓住两位记者对待读者的不同态度,运用正反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展开议论,做到角度全面,说理透彻。多作这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反对比,自我思辩,“逆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关系联想,培养学生“纵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关系联想,指的是体会事与理之间因果、层进等关系,搞清由事到理的思维路线,领悟事情本身所包含的道理。它反映的是事与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事是联想的前提,理是联想的结果。在学生周围,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有的就是作文的好材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联想。看到事物的现象,要透过现象联想到它的本质;看到事情的结果,要寻根求源联想到它的起因;看到事物的现状,要以发展的观点联想到它的历史和将来,等等。这种联想的过程,就是识事明理的过程。例如,指导学生写《严于解剖自己》一文,联想的路线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贵有自知之明)——解剖好自己的途径(认真的自我批评)——解剖好自己的关键(勇气与信念)——解剖好自己的目的(治病强身)。这样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观点出发,按照一定关系的轨迹,一层深入一层地想开去,使学生逐步具备“纵向连动”的思维能力。

五、通过掘新联想,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掘新联想,即善于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问题,或者是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以选择最优答案;或者是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这种联想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多元性与换元性。例如鲁迅从曹植的《七步诗》引出的一首诗就是运用掘新联想的绝好的例子。1925年,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镇压学生运动,指使教师写文章攻击学生“相煎益急”。鲁迅当即抓住杨荫榆在太平湖饭庄宴请、拉拢该校教师一事,写了这样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愤怒揭露了“‘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的丑恶嘴脸。为了培养学生这种掘新联想、多向思维的能力,我们布置了这几年常见的《“滥竽充数”新解》、《“班门弄斧”别议》等一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掘新联想,采用背逆法,多角度地确定不落窠臼的论题。学生积极思考,标新立异,提出了不少新颖的有见解的命题,如《弄斧必到班门》、《班门应欢迎弄斧》、《班门弄斧利于发现人才》、《班门弄斧可以教学相长》、《南郭先生有自知之明》、《劝君莫学齐宣王》等。在论述中,一般都能做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这样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利于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利于选择最优最新命题,发展多向辐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介绍一些科学思维知识和联想方法,再有计划地结合作文实例进行反复训练,学生的思路必将逐步拓宽。写作议论文时,无论在议论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开拓上,还是在议论的逆向掘新和多向辐射上,都必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  ;  

指导联想发展思路--论论文写作训练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