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场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农场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制定新经营战略的机遇与压力
我场在制定新的五年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坚持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指针,以我场被农业部列入百家企业集团试点为契机,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务实避虚,促优避劣,摒弃了过去那种“稳什么,增什么,上什么”的旧办法,紧紧把握“双向开放”的机遇,以目前农场内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围绕以下三方面做文章:
(一)组建了大港企业集团。1994年5月, 省政府批准我场以原有国营南大港农场为基础,以河北省大港企业(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了河北省大港企业集团,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了一大步。它与原“农场”相比,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一是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二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三是彻底破除了干部的终身制和职工的铁饭碗。干部只作为管理者出现,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机制的转变,带动了经营模式的转变,这是我们制定新发展战略的突出点。
(二)全国企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程度明显加快。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公司法》的贯彻执行,使全国各地企业有如万马奔腾,百舸争流。面对这种势不可挡的形势,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环渤海、邻京津、毗邻塘沽港和黄骅港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及时变换经济发展的经营战略,乘势而上,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我们制定新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三)全省发展战略稳步前进。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实施《河北省经济振兴纲要》的基础上,1995年6 月又谋化了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良策,形成了“港口突破、两线开花、带动两翼、全省开放”的新格局。我场处在“秦、唐、沧”经济圈地带,要想在本世纪末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跻身于全省战略,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实现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大流通的夙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场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是我们制定新经济战略的依靠点。
依据上述“三点”,我们也充分分析了制定新发展战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压力来自全国农垦。近几年,我场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与1990年相比,社会总产值增长了2.03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92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4.8倍,利税增长4.2倍,并且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特色的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但与国内先进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以致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尚未形成,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亟待提高。还有“双向开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如上海、北京的兄弟单位,这种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对我们农场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第二,压力来自乡镇企业。我们农场下设6个分场、14 个经营性专业公司,有14万亩耕地、1.9万名职工。按1994年现价计算, 全场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49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3亿元,上交利税2141 万元。如果仅从数字看,我们确确实实在阔步前进,但与大邱庄、华西村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们,甚至是落后的。
第三,压力来自本场职工的思想观念。近几年的实践又一次证明,经营过程中的重重阻力,还是来自职工思想的不够解放。虽然近几年我场干部职工的思想有一定的解放,观念有一定的更新,但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留恋旧的经营模式和体制。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教育乏力,改革力度不够。只有思想境界有大的突破,经济发展才能有大的起色。
二、制定经济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为制定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认为新的战略必须有新的特色,突出有本农场的特色。具体地讲就是符合以下原则:
1.未来发展的原则。市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制定出面对市场的战略,企业才能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面对市场的战略,应着眼于未来,明确到哪里去经营、经营什么的问题,开拓农场经济新的经营途径,培育新的经营增长点,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制的基础和调节作用。只要这一点做到了,农场经济就会倍增活力。当然,未来发展要以现实为基础,要与现实的经济水平相衔接。这是制定新经济战略的着眼点,也是农垦企业领导决策时的依据。
2.先于人的原则。现在我们制定的经济战略,是跨世纪的战略。所以我们就要跳出常规想问题,敢于搞有自身特色的经济、敢于“异想天开”,要发现常规背后的潜在效能,把潜能变为实效,焕发农场在步入市场经济生产中的生机和活力。要知道,符合客观规律的“异想”是企业家先人一步的“秘密”武器之一。
3.闯冒原则。“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在制定战略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去闯、去攀登、去冒险。因为任何一项规划的实行,任何一项成功的、有效的经营战略,不仅要求决策者要有力排众议的精神,还要有非凡的胆量,然后才是精心组织实施,争取成功。
除坚持和遵循如上所述的原则外,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还必须要反映出农场经济的特点:
其一,全局性。这里所说的战略全局,是指农场。下属各分场和专业公司都是局部。所谓经营战略,是农场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全场经济发展全局中带有长远性、根本性方针、政策和谋化的蓝图。这个蓝图一经敲定,农场就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眼睛盯着全局的既定目标,抓人才、抓市场、抓资金、抓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组织发挥职能部门和分场、专业公司扎扎实实地执行。
其二,重点性。制订和实施经营战略都要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发展战略。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明确了三个重点:第一,让“六龙”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场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建筑材料、轻纺服装、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的“六条龙”雏形,这些是我场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但因缺乏精心的培育、组织和协调,均未真正成型、升空腾飞。所以我们在组建企业集团时,就明确了以产权联接为纽带,一个一个地研究资源配制的方法,明确龙头、龙腰、龙尾各由哪些企业组成,相互衔接,既不损害各自的根本利益,又能实现联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使之真正成为龙,到商海中闪腰腾挪、大振龙威。抓住了“六龙”也就抓住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的优势,在振兴自己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自己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大量吸收外资和技术,瞄准国内外市场选好项目,再造几个主附加值、高新技术的企业。第三,向管理要效益,教育和引导各企业,不光要注意外延上的发展,更要眼睛向内,把“改革、改造和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其三,应变性。应该看到无论是战略,还是规划,都是确定的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方向和原则,在一定阶段内带有稳定性,是不变的。但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又是灵活的、可变的。农场的应变性,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对手段或方法的灵活处置能力上,领导班子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变换策略,率领全体职工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在拟订战略时,应充分考虑指挥者的应变能力,不可将手段或方法订的过多过死。
其四,社会性。农场的属性是小社会、大企业,况且又生存于社会上,企业展示行为能力的市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正确的经营策略是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的结果。因此,作为农场的管理者不但要熟悉本企业,还要更多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交往。根据捕捉的社会信息,决定营销的制胜策略,达到实现目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