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供论文,培养模式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位于丹麦北部的阿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建于1974年,是全国五所大学中最为年轻的一所,但它却因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业已成为在国内和国际都享有良好声誉的大学。20多年前,该校引入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法。经验表明,这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革新。该方法的核心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术界与实业界联系更加紧密,较好地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教学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5个特点:①围绕实际问题展开研究;②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开展教学;③小组集体学习;④跨学科性;⑤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该方法部分地应用在本科生的教学中,而广泛地应用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它被丹麦议会评定为在丹麦大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并在欧洲各大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认为该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一、阿尔堡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理论意义
在阿尔堡大学成功地实行了20多年的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妥善地处理学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辩证关系,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而且使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
阿尔堡教学模式首先有很强的内部可调适性,能很容易地调整和改变教学计划而与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时,该教学模式也有很高的外部可调适性,学生时刻准备着去解决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本专业以外的问题。
1.以问题为导向
该教学模式的核心之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这里提出了“实践——研究——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①实践给研究提出了实际问题,研究应该给实践做出理论回答;②教学给研究提出理论问题,研究给教学做出了理论的回答;③实践给教学提出了实际问题,教学给实践提供实用的答案。阿尔堡教学模式就是要使这三者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综合统一。实践为研究提出了问题,研究产生出理论答案,研究通过与教学的结合,培养出一些能够提供实用答案的毕业生,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未来新的、未知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期望老师和学生把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他们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参照点。鼓励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在老师和公司经理们的指导下与公司密切合作,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工作,研究公司的运作,确定公司面临的特殊问题。学生们对问题进行的分析,会引导他们对已确定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简单地说这种教学法分三个步骤:①在对研究对象加以限定的活动范围内提出问题;②对研究对象形成概念(但不是概括)即形成理解和解释;③解决问题,即推出能够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实行的解决方法。在这里并不是要学生形成概括性的理论,或是要学生解决特殊问题,而是要使这种教学过程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它或者是吸取实践者们的经验,聘请当地工商界的经理们来做客座讲师,选取案例进行讨论;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或者是以上两者兼而有之。
“以问题为导向”是符合应用科学的认识规律和发现逻辑的。在应用科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印象、假设和理论是以我们的语言、文化、专业实践和生活方法为基础的。在我们的专业活动中正是这样一些印象、假设和理论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但是,当我们遇到新的情形时,以往的这些东西不适用了,于是就给我们提出了实际问题。实际问题与以往的理论和假设相冲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理论问题。一旦我们从现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中寻找出最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来对这些理论问题做出解释,那么新的理论解释也就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如下图。
然而,纯科学即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认识规律和发现逻辑是不同的。在应用科学中所面临的是科学世界之外的实际问题,它可以自由地选择理论和方法用来解决所研究的那些问题。而纯科学对于理论和方法的选择会受到科学范式(库恩的用语)的影响。应用科学追求的是对起源于科学世界之外的理论问题做系统的研究;而纯科学所追求的是对于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范围的系统检验,并寻求新的范式。但是,科学的进步正是通过应用科学和纯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应用科学在现存的理论和方法的集合不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的那些领域中推动纯科学的发展进步;而纯科学的进展提供了新的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可能性,反过来又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应用科学和纯科学之间的互动导致了新的科学范式的发现,它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是由一大套教科书和讲授的课程所组成的,学生获得的是在某些领域解决已知问题的标准答案。教科书往往并不能即时地反映出科学中的最新发展和进步,科学中发现的新的范式、新的理论解释以及新的实用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即时地转化为科技创新。其次,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将学生限制在单一的学科范围中,缺乏多学科的广阔视野。再次,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动的创造性,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执行同样的学习计划,每一个个体的功能和任务就被标准化了。
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直接参与到科学进步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去,使研究和教学直接结合而不是相脱节。同时,为了解决现实中、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往往是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学科范围内。再者,学生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他们各自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得出标准答案。
2.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
阿尔堡大学的研究生教学是以做课题为组织形式,以课题为中心来进行课程教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分四个学期,从时间分配上来讲,50%的时间是用来做科研课题,25%的时间是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程,另外25%的时间是学习一般的课程。一般性的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知识;与课题相关的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的内容。研究生的课程更多地是强调理论和科学方法,教学目的不再是教他们“知道怎样”,而是教他们“知道为什么”。
在两年的时间中并不是先学课程再做课题研究,而是将课程教学和做课题研究贯穿在每个学期中,从学期初到学期末,课程时间由多到少,而课题时间则由少到多。从总体上来讲,花在课程和课题上的时间是相等的。一般情况下,在学期初的一些主要课程讲座中先提出学生们将要研究的主题,然后学生们展开一般性的讨论,或者从以前某学期刚做过的某个课题中获得灵感,按照专业兴趣讨论潜在的课题题材。学生们在学期的头三周就可能的题材组成初步的小组,通过定期的讨论将问题明确化,最后通过学生和老师间的讨论将课题具体确定下来,并且按照学生的兴趣确定分组。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分析问题。首先在一种广阔的视野中提出问题、描述和评价问题,对问题的相关性和标准的解决策略进行考察,最终形成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开展讨论,熟悉相关文献,找一些关键人物做一些初步的访谈,以确定所提出问题的意义和现实性。
第二,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运用相关的科学理论确定评价标准,对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发展现存的理论,甚至发展新的理论。学生们可以把问题分解为多个小课题分别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考察,这时导师的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选择理论和方法。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关键。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进行案例研究、实验,进行质和量的经验考察、逻辑分析和概念建构等。考察的结果还应该拿来和理论结论相比较,与提出的问题相比较。在这个阶段还要做一些课程讲座,强化专业知识,还可能需要做一些田野调查。
第三,做出报告。课题小组应该对课题做一回顾,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的文件编辑。课题报告应该将所进行的研究陈述出来,证明已经确立起来的知识,并证明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课题小组要在考试前一、两个星期前提交50~150页的书面报告,考试时每个成员汇报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们常常要公开张贴广告,进行为期半天的课题报告答辩。考试时要邀请校外考官参加,他们可能是来自工商实业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能是专业学术界的专家和其他大学的教授、学者。课题报告的结论要接受工商实业界或社会的检验和评价。
以上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二、阿尔堡教学模式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
在“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中,对于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不仅要掌握指导课题的技巧,还要具备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广博的学术知识。如果某位老师对某个专业不甚了解的话,就需要给他派一名副手协助工作。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能真正做到以老师为主导,而不是为主体。
老师必须针对专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现实中不断变化的问题来变化教学内容,并提供新的课程。这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
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在学生做课题的过程中,问题的确定、理论的选择和方法的应用都是小组成员和老师共同讨论的结果。而许多本质的问题就是在课题进行中体现出来的,这就为老师的科研提供了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许多小组的课题又是以老师当前的科研为基础的,课题小组的成员们可以通过理论和经验来协助老师分析问题,从而促进良好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和科研成果的早日取得。
老师不能替代学生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学生研究的每一步,老师都要进行指导。因此,老师既不能离学生太近,参与得太深,也不能离学生太远,甩手不问。老师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和学术规范的指导上。例如,帮助学生确定课题的主题,让学生尽量缩小主题范围,避免主题过于宽泛而无从下手研究;帮助学生确定一个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题目,激发起每一位成员的才智,建议大家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去阅读最新文献,教他们如何去做文献综述;指导学生写报告,让学生了解示范报告的结构、文体,教他们如何做注释、附录和索引等。
老师要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因为学生们的学习是通过课题小组来进行的。一般而言,一个课题小组由5人组成,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独立的个性。如果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个性中的积极方面,那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作为老师首先要意识到个体的差异,通过协调小组成员的关系,发挥小组的集体效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归纳起来大致有领袖型、塑造型、革新型、告诫-评估型、团体型和求成型等六种不同类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而避免个体的弱点,老师应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
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搞调查研究,教他们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如描述性调查或标准性调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学生们只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忽略理论学习。虽然未来的老板会很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但阿尔堡大学的教学理论认为,如果学生能牢固掌握某一专业的主干理论,将会有助于他们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是真正的主体。从问题的选择、研究题目的确定、材料的搜集、调查实践、文献的阅读到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都是学生们在导师的协作中、在小组成员协作的基础上共同自主完成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围绕解决问题这个核心,通过听讲座、小组学习、老师辅导、参看文献、实习和实验,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并通过论文得以体现。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①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方法;②收集和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③掌握跨学科研究的方法;④通过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⑤具备定义解决既定问题所需知识的能力;⑥团队协作;⑦口头和书面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三、阿尔堡大学模式的优劣及其借鉴作用
我们认为,对阿尔堡教学模式的优劣应该从技术操作和教育理念两个层面上进行评价。
首先,从技术操作层面上来讲,阿尔堡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①由于老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培养计划严密。因此,学生们的课题完成率高;②由于把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结合了起来,以课题研究来组织教学,因而只需要花费较少的平均学习时间;③尽管在学生做课题研究时需要办公场所,如一个小组有一间活动室,但它的开支并不比丹麦其他大学花费得更多。该模式的缺点是:①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老师的工作负担更重;②老师需要接受专门的教学方法的培训;③如果学校预算减少就会威胁到这种教学思想的实施。
然而,我们认为,就阿尔堡的教学模式而言,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评价。首先,该模式面向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在高等教育中较好地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这种结合不单是靠老师去完成的,而是发挥学生的主力军的作用,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良好合作来完成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参与了科研工作,培养起了面向现实找课题、服务于社会的良好学风。第二,阿尔堡模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非常规的情况下解决未来未知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做访谈、社会调查、田野工作、实验等活动,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往往不是靠某一个科学家自己独立完成的,他需要一个科学群体来相互协作、相互启发、共同创造,甚至需要跨国的、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共同合作完成。阿尔堡模式从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就开始让学生养成科学协作的习惯;同时,学生们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往往不是用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而是要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锻炼了学生们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第四,由于按照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强于沟通、合作和管理,能做课题、会解决问题,有较丰富的一般技术知识,能很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因而在就业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深受社会实业界和科研部门的欢迎。
但是,我们认为,阿尔堡教学模式也存在着缺陷:第一,由于是按照课题的需要来组织课程教学,一般知识的课程量相对较少,因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就会减弱。尽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实际工作,但是如果基础知识的功底不深厚,必将影响毕业生将来的后劲。第二,阿尔堡的教学模式更适合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应用性较强、与社会现实结合比较紧的学科,对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等理论学科则不太适合。从理论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许多新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从现实中产生的,新的理论的产生更多地依赖于大胆的假设、猜想、推论和灵感,因而要求研究者有较好的理论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
从中国目前的研究生的教学状况来看,我们认为,阿尔堡教学模式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我们的研究生教学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①课程学习太多,特别是与专业领域不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太多,内容较陈旧,大多采取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本科生教学差异不大,拉不开档次。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许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做课题研究,也不会写科研论文。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们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对现实不太了解,所写的论文往往不能反映和解决现实的问题。④学生们大多各自为战,单科作战,缺乏集体讨论、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从以上这些情况看,我们建议,在我国的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应用性较强的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中引进阿尔堡的教学模式;同时适当地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使我国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成为既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又有较强的科研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