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要点研究论文_薛书炜

浅谈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要点研究论文_薛书炜

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笔者在深入分析当前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管理策略的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材料;安全管理

一、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1.1人员密集难以管理

操作型工序产品在建筑工程土木施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类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投入的劳动多较多,所以要想对每个操作人员都实现有效控制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因为个别员工操作不规范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现象在实际功的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从这个意义上上来说,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操作人人员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管理,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面前的一件大事。

1.2质控难以全覆盖隐患易遗漏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型工序产品占现场施工的较大比例,要想实现质量控制的全覆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际的质量控制中往往采取抽检的方法,这就难免出现质量问题的遗漏,这是全面控制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一大难题。

1.3安全意识薄弱,责任亟待明晰

在建筑部工程土木施工中,安全意识十分重要。如果缺乏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薄弱,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就会给工程的总体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中,为数不少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的认识明显不足,没有把建筑施工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导致注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管理人员没有认真领会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建筑生产安全的文件、规范、法规和法律的精神,更不能将这些精神融入到现场施工的管理中。

1.4物料量大面广全面控制弃疗较难

物料的投入在土木施工工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数量较大,而且涉及面较广,这给物料质量的全面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监理工程师在实践工作中,以工业化的批量产品和设备离散型不大,所以他们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或评判依据的主要是试验检测和书面检测。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操作型工序使用的石、砂以及砖等地方材料的质量往往具有较大的离散型,再加上材料的进场是不定时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全面、实时有效控制材料质量的难度。

1.5检测经常出现偏差且无从避免

在对工序产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而这些偏差纠正起来不仅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制定纠偏措施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果操作型工序的隐患没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大面积的返工往往是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返工,尽管解决了问题,但给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和给个承包商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和巨大的。

二、建筑工程土木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2材料管理优化策略

2.1.1材料供应与采购

材料的价格总是随行就市,往往具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材料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对国际国内建筑材料的动态有一个准确、及时的了解,并在施工计划的框架下合理统计好材料的用量,货比三家,尽量选购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要以施工进度为依据对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为施工现场材料的正常供应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确保工程按施工计划顺利展开;

2.1.2材料的发放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必须要有领用、入库的登记台账。所有材料的方法都必须凭借材料出库单和工程施工进度来进行,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已发材料的使用情况,严格控制柜钢材、水泥的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作为库管员还必须对材料的库存量进行及时的盘查;

2.1.3材料管理

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不仅数量较大、种类繁杂,且不时还是出现新材料。所以,施工现场要强化对材料的管理,做到存放分类、该垫的要垫,并对材料的用量进行合理、有效、严格的控制

2.2技术管理优化策略

2.2.1建立健全质检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对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测,这种检测既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通过检测,要让所有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都与质量验收标准相符合。同时,土木施工现场还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积极配合和接受不同部门的检查,为工程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2.2.2提升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施工企业要将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学习,让他拿对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熟悉设计图纸并对其进行优化。对所有的分项工程都要在合理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保证所有的分项工程都能被现有资源和大年环境条件所接受。

2.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要增加投入,让每位施工人员都要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确保施工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建筑工程管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不仅决策层要从思想意识上引起重视,而且还要通过召开质量控制会议等形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意识,增加其质量责任感。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组合是施工现场的核心因素,因此全体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必须得到优化,将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都主动参与到施工活动的管理中来。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作为日常工作来抓,积极协调施工中土建与电气,预埋件、预制件、装饰与结构以及各种辅助专业之间的关系,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2.4施工队伍管理优化策略

作为项目经理,必须把施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2.4.1提高项目经理综合素质

一般来说,项目经理领导和决策水平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工程的失败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意向错误决定造成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便来提升项目负责人的素质:一方面,强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形成与技术相关的理论体系并用于实际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导。

2.4.2实现施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管理最直接、最重要的接触者,他们不仅承担着质量实施的责任,还肩负着质量问题检查的职责。因此,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从安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施工队伍质量意识的增强。这些培训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2.5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县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深刻影响着工程的效益。安全管理优化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5.1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对安全管理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将安全岗位职责落实到人,让施工人员都绷紧安全这根弦;

2.5.2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

施工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要坚持旬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并确保检查的有效性,除此职位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

2.5.3构建施工安全管理评估体系

将施工过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分类,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准确的提示,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危险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的故障率、施工人员的条件失误率、以及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等指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现代施工企业了来说,要想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千方百计促进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这样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根本保障,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文作者:薛书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浅谈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要点研究论文_薛书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