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取向论文,价值观念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价值观念体系的重建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也就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重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吻合,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的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我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其特点是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也是从一个封闭的社会向一个开放的社会的转变。这个变化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和许多的矛盾,如新旧价值标准的矛盾、新旧规范体系的冲突、社会的剧烈变化——所有这些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分析归纳,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被唤醒并逐步增强。大学生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但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大多数大学生仍然认为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进步发展,与国家强大富裕是分不开的。
2.主体意识和能力本位意识增强。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自觉自为意识。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不愿把自己的脑袋架在别人的脖子上,更不愿将别人的脑袋搬到自己的脖子上”,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适合自身条件的教材,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师。他们认为主体地位的体现应该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在能力本位意识方面,由于主体意识的增强,能力本位思想也日趋浓厚。许多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本科毕业,于是他们考研究生、考托福、考雅思,考证书也早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驾驶证、专业技能证等,无一例外地证明当代大学生能力本位意识的增强。
3.功利行为的表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一直以来,大学生受着重义轻利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变化是空前的,经济杠杆的作用认同了个人利益的地位,从而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他们从过去不谈钱、不言利的奉献意识到今天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功利取向的实质转变。在用人单位面前毕业生可以直接关心自己的工资待遇;学校评先评优也很少有人因符合条件而歉让,相反是争着上。讲名利、讲报酬已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事情,就连入党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行为,在一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上也打上了功利的烙印,因为他们认为加入党组织对于就业、提干等有直接的帮助。
4.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如果说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对竞争意识的淡薄,缺乏竞争的精神,那么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其竞争意识的增强快得惊人。在当代大学生的学生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例如,当学生干部要竞选,而且是主动地去参加竞选,竞选主要学生干部;拿奖学金要竞争,评成绩,评综合表现;就业要竞争,有时几个人、十几个人去争取一个单位。在竞争活动中,他们非常注意包装自己,努力将优势的一面尽可能的展现出来而回避薄弱的方面。他们再不怕“枪打出头鸟”,再不“知足者长乐”和趋于保守。学校一个大赛接着一个大赛,参赛者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的效益意识也在增强。他们通过竞争,得到锻炼,也得到回报。比如,他们认为当学生干部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拿奖学金可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拿竞赛奖可以证明自身的能力。总之,付出有回报,他们不愿再做无用功,在学校里追求有效益的学习生活。在竞争中实现盈利。
5.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逐步健全,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针,学校的民主法制教育也得到了不断加强,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深刻的。他们崇尚民主、崇尚法制,并逐步学会用法制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同时,他们也希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比如,出现的学生状告母校现象;实行缴费上学后,当代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学生应该享有缴费相当的教学质量;他们不再一味地听从学校的安排,他们要求行使学校主体的权力。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的表现。
6.政治意识有弱化的倾向。政治意识弱化是相对于效益经济利益意识而言。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政治年代”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时代,政治唯一的追求开始改变。当代大学生不再是盲目的唯政治至上者,尽管有自己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追求,但这种热情和追求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务实。有些大学生对政治漠不关心,政治意识已被其对物质、对金钱、对现代时尚的追求所遮蔽、消解。尽管当代大学生中要求进步的人不在少数,但考察其入党动机则让人无不忧虑,因为盲目追求、随大流的人不是个别。
7.现实关切程度在不断提高,追求远大理想转向注意实惠。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理想高远、宏大,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真诚追求,大学生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放弃私人利益,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与共产主义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当代大学生也把关切的目光逐步移到了现实,投向自身利益。进一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难看出,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学习等已经与早先那种追求的理想远离,而是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生活的质量。就业时往高收入的单位挤,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自我化、现实化的倾向。他们认为个人的事情、今后的社会地位、爱情婚姻、生活质量是其追求的现实理想。还有少部分人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还不知道怎样,唯一的是要重视现在。这种现实关切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导方面。
8.缺乏诚信。诚信是生存之本,然而,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表现出的缺失情况,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诚信的缺失,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失。如抄袭之风在校园盛行,作弊行为大行其道,假文凭、假证书屡见不鲜,这些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深度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他们不是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工作去获取丰硕成果,而是靠欺骗的手法去获取别人现成的东西。诚信的缺失严重阻碍着当代大学生的进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9.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是一种力量,足以推动人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责任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变得淡薄,一些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了今天不管明天;一些人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这些现象都是一种价值取向。比如,在生活上贪图享受、不珍惜父母家人的劳动,超现实享受,没有家庭责任;在目标方向上,心无大志,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发展,没有社会责任;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一朝拥有”,没有道义责任,如此等等。责任意识淡薄反映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的重建
综上所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难看出有以下突出特点:社会选择与主体选择的矛盾冲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的矛盾冲突,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矛盾冲突,法制意识与平等、效益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突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具体反映。但从其走势看,这些矛盾冲突最终会走向辩证统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过程。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什么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如何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目标而言,依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这就是“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三个代表”就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的章程,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
第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集体与个人的统一。众所周知,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一切价值的基本问题。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利益并不绝对排斥个人利益,相反,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着条件。同理,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也不排斥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正当满足是集体利益得以获得的前提。但从总体上来看,集体的价值量总是大于个体的价值量。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体利益是第二位的。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是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不会排斥作为个体的人的正当合法利益。社会与个人的统一就是着眼于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充分尊重个体利益,注重发挥个体积极性的价值观。
第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在价值观领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价值是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还要充分肯定精神生活的作用和人们精神价值观的重要性,而且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价值观应该高于物质生活和物质价值。这是因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并不在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而是在于人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实现,在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恰好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体现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第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从价值的实现机制来看,价值总是在现实的主客体关系中,通过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实现的。手段性价值离不开目的性价值的导引,而目的性价值则离不开手段性价值的推进。如果没有手段性价值的现实化和层层推进,目的性价值难以实现。同样,如果没有目的性价值的引导,手段性价值则陷入盲目。所以,我们在实现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必须把“三个代表”这一价值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手段性价值目标。使“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真正确立。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关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关键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主要包括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这些都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
第一,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包括对人才效益观、目标观、对象观和功能观的重新认识。新的人才效益观更反映这个时代的要求,要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时代背景,创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质量体系,不仅有定性标准,还应有定量标准。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状况、意志力、团结合作等这样一些非智力因素都能作出评价。目标观的创新即要超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工具化倾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对象观的创新则是要超越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方法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内心认同、思想接受等主体能动反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功能观的创新主要是指改变传统的单一性政治功能而转为经济、文化、个体品德发展、个体智能发展等方面。
第二,内容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主要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成长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主旋律教育与审美观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第三,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一切优秀的研究成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社会化、心理化、立体化、素质化、自主化和服务化。即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被动走向主动。
第四,机制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其根本就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建立和优化。这里,关键是要建立评估督导机制。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只讲过程,不讲结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其效果不象物质产生那样有显性,具体、直观、可量化等特征,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但并不等于不能把握。要借鉴管理科学中的检测、评估等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这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