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高校布局结构促进高教事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发展论文,高教论文,布局论文,高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来,江西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提高的新阶段。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的高教发展方针,我省把调整高校布局结构,作为高教发展的首要问题来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需要出发,积极创建重点大学,发展联合办学和地方综合性高专,使高校布局趋于合理
长期以来,江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现有高校布局不够合理,文理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分设,地(市)缺乏以工科为主的高专。随着京九铁路和浙赣复线的修建、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发、昌九工业走廊的建立,江西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校布局提出了紧迫的调整任务。从1992年开始,我省高校布局调整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实行“强强联合”,将原来办学实力较强的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建设一所面向21世纪、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大学,力争进入“211工程”。南昌大学建校一年多来,联合优势得到明显发挥,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改变了文理综合大学与工科大学分离办学、单科发展的旧格局,走上了文理工渗透、产学研结合新型综合大学发展新路,新学科生长点和学科群不断产生,挖掘办学潜力,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2)经费投入集中,加快了学校建设速度。省委、省政府决定五年内对南昌大学投入建设经费1.36亿元,1993、1994年共到位6000万元,其中对6个重点学科安排2500万元。(3)原两校的校、处(系)两级班子合而为一后,精简了机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50岁降到46岁。(4)两校联合后,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新增了1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大大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国际学术交流与来往更为活跃。
二是鼓励高校与部门、企业集团联合办学。不久前省政府领导同志带领省政府办公厅、计委、财政厅、教委、科委、农业厅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深入江西农大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促进江西农大与省农业厅联合办学。几年来,有江西师大与省文化厅、省体委联合发展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南昌大学与江铃汽车企业集团联合培养人才、联合进行科技重大项目攻关。与部门、企业联合办学,逐步淡化部门办学体制界限,实现了省内高校之间教师互聘兼课,联合搞科研;实验室、实习场所互相开放;图书馆对副教授以上教师实行图书互借,资料共享。由于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进一步增强了高校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面向当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高专,加快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我省较早把发展综合性高专列入高教发展规划,经过充实整顿、立足于促、调动地(市)的积极性,在近两年先后改建了4所高专。目前,省会南昌、钢城新余、煤城萍乡、瓷都景德镇,各有一所颇具特色的高专。今年在4所高专工科专业中实行对等协作人才培养,适应当地对工科人才“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我们还打算在九江、宜春改建二所高专,在鹰潭创办一所高专,最终在各地(市)形成合理的高校布局,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适应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加强高教层次、科类结构宏观调控,形成较为合理的结构比例
长期以来,在我省高教层次结构中,研究生教育薄弱,工科、财经等应用型专科教育发展缓慢;科类结构以师范和医学教育为主。这种结构模式,难以适应九十年代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变革的趋势。为了调整好我省高教结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强化宏观调控,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2000年江西高等教育规划》中把层次、科类结构调整作为重点。我们依据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和高校办学条件承受力,规划到2000年高教招生规模年增长速度为7%。在控制规模总量的前提下,依据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需要,使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形成梯度配置,发挥省、地(市)两个积极性,按照江西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发展适合地方特点的工科教育,适度发展财经、政法、应用文科教育,逐步使高教科类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趋于一致。
二是加大高校招生计划宏观管理力度,使层次、科类结构逐年得到合理调整。近二年来,我省编制高校招生计划,坚持以条件定规模、以需求定科类的原则,采取了“四个稳定、四个发展”的具体措施:即稳定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发展委培自费招生;稳定本科,发展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稳定师范、医学类教育,发展工科、财经类教育;稳定基础理论专业,发展新兴、边缘学科专业。通过加强招生计划管理,我省地方高校层次、科类结构明显好转。据统计,1993年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长18.58%,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校生比例由上年的0.017:1:1.38调整为0.018:1:1.64。工科招生比例由上年的11.8%上升为12.4%,财经由5.85%上升为10.4%。师范医药类招生人数稳定,比例略有下降。1994年在招生计划安排上,着力发展工科,招生比例提高到19.3%。
三是把层次、科类结构调整的任务落实到高校。高校应根据承担的任务、办学层次和科类的不同,办出特色和水平。为明确和落实分工,我省要求专科学校一律不办本科班,集中力量切实办好专科教育;本科院校主要办好本科,有条件的可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对招收专科生较多的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要求逐年减少专科招生;师范院校坚持培养合格师资的办学宗旨,控制非师范专业招生规模,国家任务计划一般不安排师范院校招收非师范学生;农林院校在坚持农林教育为主的前提下,面向农业和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所需工科、财经教育,扩大了服务面向,增强了办学活力。
三、以拓宽专业为导向,适当扩大高校专业设置权限,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调整机制
过去高校专业设置的弊端,一方面分得过细、过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必要的调整自主权,影响高校的办学活力。一些专业几十年一贯制,改造老专业难,发展新兴、边缘学科亦难。如何逐步建立一个较好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严格按规定落实高校专业设置权限。建立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教体制,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高校专业设置权限。按照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我省着重抓好“高校在专业目录所列本门类所属的二级类范围内调整专业”的自主权,鼓励学校按二级学科门类拓宽专业,灵活调整专业。江西省委、省政府在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通知中规定,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在现设的本、专科专业内确定与调整专业方向;凡全部招收委托培养、自费生的专科专业,由省教委按专业设置布局和办学条件进行核定后,即可实施。这一规定调动了学校按需调整专业的积极性,使省教委集中精力抓好高校专业设置布点、人才需求论证、办学条件审核等宏观管理。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南昌大学按照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思路,实行了以拓宽专业为主导的大规模专业学科改造调整,原先一些理工分离的系,现成为理工结合的系,还在财经、管理系科实行文理兼招。通过学科交叉渗透,该校化学与化工结合孕育了较强的工业催化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成为博士导师;物理与机电结合,形成了材料物理新学科。1993年南昌大学本科全部实行按系招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打好坚实的学科基础,高年级按“菜单”式课程模块,选择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拓宽专业使南昌大学的专业学科结构面貌一新,更加贴近经济发展实际。江西农大本科也基本实行“按系招生,分流培养”办法,通过拓宽专业进行学科改造,在传统农林专业中设置符合现代化农业技术要求的专业方向,注重发展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和农村财贸专业,拓宽学校服务面向。江西医学院实行学科、附属医院教学一体化,在改造专业内涵上迈出新步伐。全省师范专科学校,普遍实行兼学制,即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兼学一个其他专业或兼学一组相近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农村师资。许多学校还试行主辅修制、开办第二专业课程班,培养复合性人才,专业活力普遍增强。
三是适度发展全部招收委培、自费生的专科专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规定精神,从1993年起,省属高校可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办学条件,自主开办少量招收委培、自费生的专科专业。省教委通过专业检查评估,加强办学质量监控。目前,我省高校开办了委培、自费专科专业60多个,占专业总数的15%,主要是应用文科、财经、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学制多数为两年,相当于高等职业技术专门化教育,应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