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技术伴随着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始在我国各地得以应用和推广,但应该看到由于施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在一些要求严格、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中保证其颜色均质性成为一个难题。在国内外业已完成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了一些在均质性控制比较理想的项目,为清水混凝土均质性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但是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很多,控制其颜色均质性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情况,抓住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掌握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控制工作的要点,为进一步做好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控制工作努力。
1、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对建筑的意义
1.1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艺术意义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有利于展现建筑物的设计意图,在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建设中,大面积应用清水混凝土作为表现主体,实现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有利于展现建筑物的庄重、敦厚和质朴;在居民建筑、商用建筑中实现清水混凝土颜色的均质性有利于建筑在观感上获得大方和端庄,有利于体现建筑本身的魅力。
1.2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经济意义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实现需要严格控制清水混凝土制备的各个过程,通过严格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浪费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合理控制建筑造价。
1.3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科学意义
达到清水混凝土颜色的均质性就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和合理的管理,建筑企业应该将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控制工作作为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契机,做到施工水平升级、艺术素养升级、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升级。
2、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一般控制措施
2.1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原材料方面的控制
控制内容包括工程所用水泥、砂、石子要用同一种类同一批次,配合比要严格一致。
2.2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施工方面的控制
从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浇筑设备以及浇筑方法方面来保证色差。清水混凝土的各方面要求要比普通混凝土的要求严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养护工作的控制
清水混凝土的养护也很重要,养护措施和拆模时间都会影响最终混凝土的颜色。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钢铁结构的出现对清水混凝土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钢薄壁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复杂节点密集容易出现在钢筋处出现复杂节点和蜂窝麻面,应该及时修补和处理以防治瑕疵的继续扩大,进一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养护与保护工作的进行。
3、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新工艺
3.1 对于型钢薄壁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控制
由于型钢薄壁结构的特殊性,在复杂结构的条件下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工作会有很大的不便,在施工中建议修改型钢节点的加劲肋,在加劲肋上开孔,从而方便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此外,通过附着在模板上的振捣器对节点进行振捣,使混凝土更加均匀,从而保证了清水混凝土的色差。在振捣时可以采用多种振捣器,采用多种振捣方式来保证振捣效果,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颜色的色差。
3.2 对于复杂节点密集钢筋处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控制
节点密集钢筋处含钢量非常高,给混凝土的振捣带来困难。为此,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对于有型钢的节点,在与设计人员进行协商后看是否能够改变型钢截面,从而减少锚入节点的纵筋,降低钢筋的含量,以方便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另一方面,对于局部结构,可以通过采用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来保证浇筑质量,从而保证色差。此外,还可以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振捣质量,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颜色均质性。
3.3 清水混凝土的养护与保护
养护时要特别注意,冬季施工不得用草帘对混凝土直接覆盖,为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阴阳角不被破坏,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模板保护阳角的方法。有时为了严格控制色差,洒水与涂抹其它防护剂也应尽量避免,以免因改变配合比而造成颜色不一致。
4、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作为概念仍然需要继续推广,清水混凝土作为施工的工艺尚需继续完善,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发展趋向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做好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控制工作有利于清水混凝土建筑施工效果的彰显,有利于清水混凝土概念和工艺的继续普及和完善,相信不远的将来,在更加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更加严格的施工规范的制约下,建筑业者充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做好清水混凝土施工工作,达到有效控制清水混凝土颜色均质性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郑芸.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施工技术浅析[J]. 人民长江.2003,(3).
[2]郑红勇,欧志强. 空间异型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太原大学学报.2005,(1).
论文作者:赵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颜色论文; 节点论文; 建筑论文; 型钢论文; 色差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