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2.河南中医一附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16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只进行基础的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基础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并进行治疗后第l天到第4周的时间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对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指数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的指数提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者采取康复治疗仪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后,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会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非常明显。
关键词:康复治疗仪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死亡率已明显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2.5%-75%。特别是脑卒中后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恢复关键在病后3个月内,特别是初期4周内最明显。因此,早期在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16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仪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l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脑梗死。脑出血初发者。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1~82)岁,平均(57.8±4.7)岁.其中脑出血30例,急性脑梗死50例;对照组4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平均(60±2.3)岁.其中脑出血34例,急性脑梗死46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从发病到人院时间、病情变化及药物治疗、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的肢体康复训练(各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肌肉的按摩,功能位的摆放等)。研究组在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指导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做出评估,然后对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其次责任护士和康复治疗仪治疗师实施计划内容,最后对康复训练情况做出评价,同时对家属进行培训,取得配合,共同完成患者的康复训练。入院后即在床尾注明标记,以提示各班护士随时观察肢体并始终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做好准备。
2.1康复治疗仪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①病情早期:对肌力在(O-Ⅲ)级,肌张力低,肌肉柔软迟缓者,即可使用康复治疗仪治疗,对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肌张力低下者效果尤为明显。通常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阻塞或血管破裂.使大脑局部缺血致使部分神经细胞因缺氧而受到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康复治疗仪治疗是通过在患者治疗部位的肌肉两端各贴一个电极.用来检测患者已经不足以导致肌肉收缩的肌电信号。通过同一组体表电极将预置的电刺激传送到靶细胞肌肉上,响应患者的意识,使肌肉产生收缩。同时此治疗不断强化患者受损伤的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的活动,可以加强大脑神经网络的恢复和重建,从而恢复瘫痪肢体手、足、上下臂、肩、腿等的活动功能。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治疗时注意不要让患者过于疲劳。治疗频率: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3天,可进行第二疗程。强度控制:10Hz—100Hz,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刺激强度(如患者皮肤干燥、胖瘦、耐受程度、电极片等),刚开始刺激度应从小到大,一般选择40Hz一50Hz,最大不超过60Hz.总疗程一般3个月。在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保持良肢位的摆放仰卧位:头偏向偏瘫肢体侧,给予良好的支撑。患侧卧位:患肩前伸,伸肘前臂旋后,腕指伸展.患侧下肢稍后伸,屈膝,健侧下肢放于患肢前方,其下垫枕,注意患肩不能受压,防止肩关节损伤。各种体位应经常更换,早期变换体位2小时一次,鼓励患侧卧位,尽量减少仰卧位;②病情稳定期:生命体征平稳(48-72)小时无进行性脑卒中的发生后即刻给予康复治疗仪治疗,配合肢体的主动、被动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2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针对患者进行技巧、手工、步态、坐位与平衡及精细协调的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持筷、洗漱、更衣、整理床铺等,搀扶患者走出户外,逐步过渡到缓慢步行,上下楼梯.协助患者逐渐学会写字、便后处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3效果评价与方法
从住院第l天到第4周由责任护士每周一次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转移、大小便、吃饭、活动步态、更衣、上楼梯、写字等,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O、5、IO、15分4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依赖性越小。评出分数后,按以下标准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缺陷程度:(0—24)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4)分为严重功能缺陷,(45—74)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4)分为轻度功能缺陷,(95—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0—44)分为治疗后无效,(45—100)分为治疗后有效。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程度(Barthel指数)均有所提高.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提高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4 讨 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仪治疗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仪治疗通过肌电刺激神经突触达到肌肉收缩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刺激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能够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治疗仪治疗结合肢体康复训练对早期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且康复治疗仪治疗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单纯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因此康复治疗仪治疗结合肢体康复训练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残障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重新回归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冯学伟1,张廷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治疗仪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能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