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论文_李振中

优化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论文_李振中

李振中

摘要: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落实情况的分析;优化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优化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优化;语文教师;情感态度

随着语文教学对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与深入,如何摆脱教学中的形式化、表层化,进而努力挖掘三维目标的深度与广度,已经成为当今语文界广大同仁倍加关注的问题。针对语文学科自古有之的丰厚人文生特点,而教学中情感目标落实得又相对薄弱这一问题,以及当今对此现象研究中理论上宏观大体居多,微观俱细甚少的问题,继续深入地探讨这一领域中的课改问题仍存在着广泛的空间和必要性。而使语文教学泛起情感浪花,闪烁人性光辉也应是语文课改始终追求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体现了九年一制的整体思想。其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从纵向统摄着横向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各个学段的目标。为此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三个维度可能会成为学习和落实课标成败的关键。而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师在三个维度中所薄弱的环节应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它既没有第一个维度所体现的具体性,也没有第二个纬度的易见性,因为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在渲染熏陶中而潜移默化的。而教学上的情感目标又是教师不易掌控的。

抓主要矛盾来促进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哲学观点师者皆知,毋庸置疑。心理学上认为思想是人的灵魂,而情感态度又是人的灵魂之源。所以要学好《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情感与态度。

一、端正思想,重视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改革精神,洋溢着时代气息,指明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对此应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充分的心里准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以情激情,体验感情》中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似相对独立,而实际上是一个心灵连续的载体,由低级向高级推进,情感受到激发,受到感染就会促进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使自己情动于中。

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的第一条、第三条、第七条中都提出了情感目标、情感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这些,首先应优化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寻求落实目标正确、有效的方法,这一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讲究方法,优化情感

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不能拘泥于个性。关于教师的风格有的是活泼中见开朗;有的幽默中显机智;有的严肃中寓端庄。在发展个性,提倡创新的今天,教师教学的特色是应该肯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此“扬长”不要“避短”,语文教师应该是能扮演不同感情角色的能手,“喜怒哀乐”都能尽情,“嬉笑怒骂”皆能入境。

1.语文教师面临的是情感丰富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不能是冷面无私的人。”也许教师的严肃会在某方面有所收益,可是真如某些学生所言:从未看见我们的老师笑过。对这样的“名师”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我不敢想象他的课堂气氛,更不敢想象严肃的目光下的雅嫩的心灵,当然也想像不到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即使这些学生有重压的偶得,恐怕迟早也会失之桑榆,我想这样的“严师”未必出高徒。

2.教师的感情态度应适应母语教学的特点

乌申斯基曾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具有表意性的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学生学习母语,在学前就已经有语感的基础。学习母语的主要任务是从口语转向书面语,培养书面语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追求外在的书写美感、朗读美感、对话交流美感。还要体察作品内在诸多美感因素。这表明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方面,在提高学生品味和审美情趣方面都应发挥它得天独厚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母语教学中应该有优化感情的追求。

3.文学阅读决定教师应有动态的感情投入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通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提出“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第四学段则从欣赏文化作品的角度,要求“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都试图在阅读中体现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早在晋代,刘协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出“披文以入情”这一点,我们理应作为先进的学术思想来继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文学批评观来阅读作品率先做好情感投入。

4.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应讲究火候

关于火候我们暂引圣人关于道德标准的“无过而无不及”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情感投入上努力追求古人的“中庸”境界。因为感情不及,气氛就会不足,效果就会不佳;而感情过之 ,往往又言而必失,举止失态,影响大体,甚至有时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认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难能收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

上文曾举例否定了“严师”可有时候我们也对一些以幽默见长的教师也时常思而忧之。假如教师无论上怎样的课,学生的感觉都是悠哉悠哉,飘然乎,茫然乎,岂有所得?为此,语文教师应伴随文本迁移自己,率先优化自己的情感,做好感情合理、适度地投入。

总之,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潜心体会、努力把握。

作者简介:李振中,男,49岁,平泉县杨树岭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均有论文发表。主持课题《优化语文教师情感态度研究》获承德市教育局一等奖。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杨树岭中学 067500)

论文作者:李振中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优化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论文_李振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