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论文_洪啸天,张燕,刘康,吴月祥,周毅科

洪啸天 张燕 刘康 吴月祥 周毅科

(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开展本次关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00例产妇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常规组应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总结两组患者的动脉压以及麻醉阻滞平面达到平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在时间方面有明显的缩短,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多项结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更加平稳的控制产妇的动脉压,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产妇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普及。

【关键词】布比卡因;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032-02

近些年随着再次妊娠、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持续提升。在剖宫产中麻醉方法的合理性是决定药物效果、肌肉松弛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优化产妇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剖宫产一般是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但是这一种麻醉方式很容易导致产妇发生血压波动以及多种不良反应,例如寒颤、低血压以及呕吐等[1]。对此,为了更好的优化产妇剖宫产效果,本文以我院部分产妇为例,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最佳麻醉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开展本次关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00例产妇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组结果为:实验组50例产妇,年龄中位数26.5岁,身高中位数165.4cm,体重中位数67.5kg;常规组50例产妇,年龄中位数25.4岁,身高中位数163.9cm,体重中位数66.8kg。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统计学结果意义未达到标准(P>0.05),满足对比研究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建立静脉通道,按照10ml/kg的标准应用乳酸林格氏液,并按照4~5L/min的标准实行鼻导管吸氧,在情绪稳定之后及时开展生命体征监测,以5分钟作为间隔,连续三次监测之后对平均值进行计算。促使产妇保持左侧卧位,做好消毒铺巾后以L23间隙作为入路穿刺,铜鼓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如果有脑脊液流出则代表成功穿刺,将预制的混合液输入下腔,速率为0.1ml/s。

常规组应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将0.5%布比卡因10mg、0.2ml的生理盐水和0.2ml的50%葡萄糖混合配置。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将10ml 0.5%布比卡因、5μg舒芬太尼、0.1ml生理盐水以及0.2ml 50%葡萄糖配置成为混合液,在输入完成之后撤除腰穿针,借助硬膜外穿刺针朝向头端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cm,之后将穿刺针撤除并将硬膜外导管稳固,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采取仰卧位,并将头部提升15°,右侧臀部提升10cm,如果手术期间镇静效果不佳则可以小剂量、多批次的注入0.5%布比卡因。

1.3 观察指标

总结两组患者的动脉压以及麻醉阻滞平面达到平面时间。

动脉压与心率监测时间分别为用药前、用药后5分钟、麻醉10分钟、麻醉15分钟、手术结束。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用药5分钟后动脉压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动脉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

3.讨论

布比卡因属于临床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药物,药物起效时间普遍是在用药之后的5到10分钟,药物维持时间一般在2~3个小时[2]。舒芬太尼属于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具备比较突出的脂溶性,镇痛效果突出,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膜,能够和脊髓、中枢阿片受体结合并优化麻醉镇痛的效果[3]。该药物具备快速起效、镇痛效果突出的特点,对于μ受体具备突出选择性,药效突出[4]。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以阿片受体激动为主,该药物具有镇痛效果良好,麻醉诱导迅速、对血管影响较小、恢复及时等优点,因而其可以作为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用药。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是芬太尼N-4位替代的衍生物,近些年在手术和临床治疗当中的普及程度非常明显。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同样属于噻芬基类药物,是物异性μ受体高选择性的激动剂,相关研究显示,舒芬太尼作为主导的麻醉药物在镇痛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复合药物能够实现药物效果的突出表现,不仅可以高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比较低。在研究当中复合用药患者的动脉压更加稳定,这也间接证明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用药5分钟后动脉压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动脉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对于麻醉效果的维护作用突出,能够显著减轻或预防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实现安全性麻醉,对于产妇生存质量、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均有明显推动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常规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更加平稳的控制产妇的动脉压,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产妇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普及。

【参考文献】

[1]卜会敏,田晓鹏,刘金山,等.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5(3):117-120.

[2]肖飞,徐文平,刘林,等.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11):1316-1318.

[3]白晓玲,韩景田.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对预防剖宫产术麻醉中寒战与牵拉痛的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400-402.

[4]高媛媛,惠勇.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906-908.

论文作者:洪啸天,张燕,刘康,吴月祥,周毅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论文_洪啸天,张燕,刘康,吴月祥,周毅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