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产品价格中长期改革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思路论文,价格论文,主要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在经过十几年改革以后,已经基本明确,即建立国家调控下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最近在这个问题上能形成共识的原因是:(1)十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实践总结;(2)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接近;(3)我国政府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允诺;(4)居民对农产品支付能力的提高。 在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目标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对于未来的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预期也基本达成一致,即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取得共识意味着这些认识将由思路付诸改革,即转变为实践。然而实践的结果还属未知。因而在付诸实施以前,还应进一步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未来的10~15年内,我国农业经济将面临一系列变化和改革,这些变化和改革与上述价格思路是否能够协调?改革中将出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需采取什么对策?将是本报告讨论的重点。概括地说,就是要研究国际市场决定的价格和国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一、国内外农业经济都将进入重大变革阶段
1、国内农业经济。我国农业经济经历了长达18年的改革, 取得了重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居民食品供应充足。但是,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仍不够协调,农业经济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这些变革主要是:(1 )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2)农业将逐步产业化, 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3)农产品流通体制进一步市场化。(4)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化发展。(5 )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些变革,对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农民收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供给价格。
2、国际农业经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会谈乌拉圭回合结束以后, 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并逐步减少;休耕地计划将逐步减弱;农产品出口补贴将取消。美国、欧盟农产品出口特别是粮食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因而其农业政策改变导致的其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颇大。
3、国内外变化将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农业经济的重大变化, 将改变农业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从生产成本和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动将决定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价格。需求价格将强迫我国农产品的供给价格与之适应,这或者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的萎缩(国际市场价格低于我国农产品供给价格,国外产品挤占国内产品市场),或者造成国际市场产品不能流入我国(国内供给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价格的国际市场决定和国内生产条件决定的生产费用(即供给价格)成为一组矛盾,需要我们谨慎处理。
二、国际市场价格将成为国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1、国际市场价格将成为国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中长期供求形势,可以认为,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只要政策得当,自求平衡均不成问题,但要依靠国际市场调节丰欠和品种结构,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必然是与国际市场连接的。
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趋势也不允许我国关闭国内农产品市场。以农产品贸易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将大大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我国政府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允诺,事实上已经同意开放或有限度地开放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此外,我国实行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也给予各地政府根据比较效益原则,从国内外市场寻找资源平衡供求的自主性。因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必然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已达到或略微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1995~1996年度,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暴涨,同时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也迅速上涨,玉米、小麦、大米等国内市场批发价格均已超出国际市场价格。据有关部门测算,在1995~1996年度,我国国内市场价格超出国际市场价格的农产品已达30余种。1996~1997年度,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都在下降,但国内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却大幅度上涨,已经出现合同定购价格超出国内市场价格,也超出国际市场价格的现象。
在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时,进口国际市场产品只能是政府行为,进口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也是政府行为,所以政府完全可以使国内市场价格不受国际市场影响。而在国内市场价格达到或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时,农产品进口便成了国内外商家竞争的舞台,特别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外商的行为更成为国内市场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将把国内市场的高价压低,直到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拉平,也就是说,国际市场价格将成为国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2、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水平15年趋势预测。
1995~1996年度,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暴涨,达到15年来最高水平。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库存量降到粮食储备安全线以下,由此产生了世界性的粮食恐慌。联合国粮农组织急于召开要求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粮食大会,舆论界产生了中国危及世界粮食供给的论调。对未来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也生产了悲观的预计。
一种预计认为,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粮食需求量迅速增长,非洲人口急剧增长,因而世界粮食价格在未来15年内将大幅度上涨,预测15年内粮价将在1995~1996年价格基础上翻一番。美国国会依据国际市场粮价在2000年将在1995年高价位基础上上涨35%的预计,通过了美国农业改革法案。
然而,1995~1996世界粮食年度出现的问题被大大夸大了。实际上,1995~1996年度世界粮食市场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美国等产粮大国遇灾减产,中国也因灾增加了粮食进口,美欧等国家长期以来限制农产品产量的政策,造成世界性粮食供给的减少。而同年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旺盛直接拉动了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上涨。
过去十几年里,世界农业发展十分缓慢。以1979~1981年为100,到1992年世界食品生产指数仅为129,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 指数达149,发达国家指数仅增长11%,年均增长只有1个百分点。1992年世界人均食品生产指数仅为105,其中,发达国家仅为101,北美和大洋洲几乎没有增长,原苏联还有所降低,非洲和近东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食品生产也是降低的,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增长较快,人均食品增长指数达126。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食品生产增长缓慢, 导致国际贸易数量长期徘徊。1980~1993年13年间,世界谷物出口量仅由 22325.4万吨增长到23057.5万吨,增长3.3%,其中,美国1980年谷物出口量占国际出口总量的一半,到1993年下降到38%,绝对数量减少了2486万吨。所以,1995~1996年度粮食价格暴涨,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到1996年下半年,世界谷物库存回升,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的态势已经显现出来。历史上1974~1975年度,1980~1981年度,国际市场价格也都出现过暴涨,但时间持续也就是一年,次年随播种面积的扩大,价格也就降低下来。
随着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必将促进这些国家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在未来7年内,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将不与产品价格挂钩,由过去的支持价格改为对农户的直接补贴;美国政府和欧盟各国都将消弱休耕地计划,休耕面积将减少。因而,农户收入的多少,将不再决定于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合同是否能得到执行,而是决定于农户的生产量。美国及欧盟各国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市场价格的稳定。所以,一些人预计,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将不具有快速上涨趋势, 它将维持过去15年的发展趋势,处于基本稳定之中,充其量也就是随通货膨胀而浮动,不会有实质性上涨。
上面是对未来15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水平的两种极端估计:一种估计是到2000年粮价将在1995~1996年高价位上升35%,到2010年将翻一番;另一种估计是国际市场粮价将无实质性上涨。
不管国际市场出现什么样的变化,都将对我国国内市场产生影响,因而必需有相应的政策。
三、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导致农产品物化成本的提高
1、发展农业:艰巨的任务。
“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是今后15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这是李鹏同志在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论述“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着重提出的论点。我们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其难。况且,我国农业技术基础薄弱,基本设施不足,农业人口众多,更增加了发展我国农业的难度。
不管有多么困难,保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产,是我们既定的任务,这一点不能有丝毫怀疑。实现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是远景目标已经确立的任务。为此,我国农业经济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采取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这些措施将对农产品的国内供给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2、随着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 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将增长,单位产品的劳动含量将减少。
我国谷物、油料等单位面积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1992、1993年世界谷物每公顷产量平均分别为2798公斤和2741公斤,同年我国谷物每公顷产量为4342公斤和4557公斤。我国谷物单产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一般都高出许多,但仍低于美、法、德等发达国家。 我国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 1993年世界平均每公顷油菜籽产量为1268公斤,我国为1309公斤。我国单位面积产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是我们现阶段增产的潜力。
增产的潜力要靠各项改革措施和科技手段的落实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出。随着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投入的增长、单位面积产量将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农产品的劳动含量也将逐步降低。
在过去的10 年里, 我国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一直是增长的, 1985年,稻谷、小麦、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5256公斤、 2936 公斤和3607公斤,“七五”期间5年平均单产分别增加到5456公斤、3047 公斤和4001公斤,“八五”期间5年平均单产分别增加到5826公斤、3379 公斤和4737公斤。“八五”期间平均单产分别比1985年增长10.8%、15.1%和31.3%,比“七五”期间增长6.8%、10.9%和18.4%。
随着“九五”期间农业投入的增长,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增长的势头是必然的。在过去10年里,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单位产品的劳动力含量也是逐步减少的。在“八五”期间,从1993年开始,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了绝对减少的趋势,1992年农业劳动力达最高水平, 为34769 万人, 1993年下降到33966万人,1994、1995年又分别下降到33386和33018 万人。单位产品劳动力含量长期以来一直降低,如1992年与1985年相比,农业劳动力增长了11.8%,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8.3%,单位产品劳动力含量减少了19%。1985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粮食1221公斤,“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每人生产粮食1268公斤,“八五”前4年, 平均每年生产1309公斤,“八五”每年平均劳动生产率比1985年提高3.2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和农业总产量的提高,单位产品劳动力含量将继续下降。
3、单位农产品的物化成本将增长。
农产品物化成本上升,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趋势。我国农产品物化成本上涨的趋势已经出现,农业边际投入报酬递减的情况在最近几年还有所加剧。1981~1994年,单位农产品的物耗成本增长了2.59倍,扣除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平均成本实际提高54%,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考虑到物耗成本已占总产值的40%,年均5%的增长,相应要求价格每年上升2%, 才能保证单位产品中的净产值含量不变。
另据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1991~1995年4年间, 每单位粮食的物耗由0.239元上升到1995年0.485元,增长103%;棉花由1.877元上升到4.175元,增长122.4%,扣除生产资料价格上升83.3%,粮、棉单位产品实际物耗上升了10.7%和21.3%,平均每年上升2.6%和4.9%。
问题在于,在农业的新一轮发展中,农产品的成本将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所决定的农产品供给价格是否和国际市场决定的需求价格相适应。
影响农产品成本上涨的新增因素有:
(1)水利建设费用。目前, 农业用水费用在农产品成本中仅占很少比重。水利工程供水严重亏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农业生产必需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其对农产品成本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灌溉技术的改革,单位农产品用水量将会减少,但水价要提高。这是一升一降的过程;二是随灌溉设施的建设,灌溉设施的投资和折旧都要增长,因而农产品成本中的水费增长是肯定的。
(2)化肥投入增长。一是化肥使用量还会继续增长, 但增施化肥的产出效果会逐步降低,因而单位产品平均化肥使用量将增长;二是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原油价格仍将上涨,因而化肥价格也具有上升趋势,所以化肥使用成本也具有上升趋势。
(3)农业土地使用费用。农业土地使用费用, 目前不计入农产品成本,但农民要从纯收益中交纳集体提留。随着土地的集中,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目前各家各户使用的土地必然出现有价转让,由此产生土地使用权价格,计入农产品成本。
(4)随农民自身投入的增长,农业设施、 农业机械将要逐渐增长。在过去的十年里,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了72.7%,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6.3%,净产值增长了50.4%。农业机械增长速度既超出净产值增长,也超出总产值增长,说明在机械替代劳动力的过程中,机械费用的增长超过其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农产品成本在机械化过程中是上升的。在新一轮农业增长中,农业投入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农业产出效率肯定要比前十年放慢,所以农业投入的增长也是加大农产品成本的因素。
此外,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的上涨等也是促进农产品成本进一步上升的因素。
4、农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运动的不一致, 对农产品价格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
上面的分析说明,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具有上升趋势,由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的国内市场价格也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两者上升的幅度可能很不一致,从而可能产生对国内农业的不同方向的影响,所以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政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它们的变动趋势可能有不同的组合:
(1)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较快,而国内农产品成本上升幅度不大。 这种情况下,由国际市场价格决定的国内价格有利于国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价格政策的主导倾向应是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使最终价格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2)国际市场价格决定的国内价格上升不快, 不足以弥补国内农产品成本的上升,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外农产品将不断扩大对国内市场的侵占,因而价格政策的主导倾向应是保护农业生产。
(3)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有时上升过快, 有时又大幅度下跌,上升时大大高于国内农产品成本上升幅度,下跌时又不足以弥补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这种情况下,国内价格政策的主导倾向是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长。
四、基本思路构想
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中,考虑农产品价格中长期改革思路,我们较为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范围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正在兴起,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因而农产品价格中长期改革必需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即国内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我国的农业,在国内是个弱质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除少数产品外,大多是缺乏竞争力的。我国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上常常是供给偏紧,能够用于出口的数量有限,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不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内价格的上涨,价格优势已不存在。所以,尽管我国是世界农业规模第一的农业大国,但由于多数农产品自己消费,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占据重要地位。与我国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粮食市场份额中,发达国家占85%左右,仅美国就占一半以上。所以尽管国际农产品贸易正在实现自由化,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和实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市场,仍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随着欧盟、美国等国家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产品产量将进一步增长,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将更强。
我国农业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国际市场:我们必需参与进去,在国际市场交换有无,但又明显地缺乏竞争力;明知是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又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则。这就决定了比较效益原则不能成为我们处理与国际市场关系的唯一原则,尽管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但还有另外一个原则,经济安全原则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从这种考虑出发,我们认为,设计农产品中长期价格改革思路的指导思想是,遵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国内市场供求的平衡,保持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的地位。根据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中长期改革思路的基本点是:
1、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 实现农产品价格决定的市场化。
价格决定市场化的前提是自主流通的市场的存在。垄断不能形成市场,而在我国的粮食、棉花等产品流通中,还全部或主要地处于国有部门的垄断之下。只有消除垄断、形成竞争,放开的价格才会趋于合理。为此,首先要在流通部门实行政企分开,国家只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实现企业经营自主。对于国有企业,要使其摆脱部门的直接干预和沉重的历史负担,轻装上阵。近两年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所以行不通,就是因为粮食主管部门既不愿意承担市场风险,也不愿意放弃垄断中的好处,所以不可能真正形成市场。
2、坚持国家对供求数量的有效调控。
微观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和国家对总量的有效调控都是市场经济的构成部分。国家调控的目标在于市场上有足够的供给和适当的需求。在供给多了的时候,国家要设法增加需求;在供给少了的时候,国家要设法增加供给,使市场上的供需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对此,国家能够做到的是储备和进出口调节。当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但落实得并不很好。主要原因是储备和经营混在一起,中央的政策地方不愿意落实,所以储备和经营分开,中央和地方责任分开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以往的进出口调节往往是逆向的,在国内市场需要增加供给时,出口却在增多,国内市场供给充裕时,进口产品却在不断流入。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数量管理和边境管理,将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农产品国际贸易也必然要实行市场化。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格不能较多地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如果高出了,国外的农产品就会源源流入国内,最终还是使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拉平。
3、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成本已经较高,目前阶段还需加大农业投入,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因而农产品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美欧等国,目前虽然放弃或开始放弃出口补贴政策,但对农业生产的过渡性支持还在持续。一旦国际市场形势对它们农产品出口构成威胁,再次强化政策干预不是没有可能的,而且几乎是肯定的。所以,它们虽然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但绝不希望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得能够使第三世界的农业发展起来,从而挤占它们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趋势,一方面对我国经济有利,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维持的国际市场较低价格取得我们需要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较多地高于它们的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利用价格优势侵蚀我国的国内市场,进而会挤垮我国的部分农业。这对象咖啡、胡椒等小宗商品来说,是无所谓的,我们完全可 以根据比较效益原则决定我们的政策。 但对象粮食这类重要的农产品,如果国内市场较多地被国外产品占领,那将构成对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威胁。因而在农产品成本上升和市场价格上升不快的情况下,必须对主要农产品采取保护和支持政策。
4、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
开放的经济不可能离开国际市场。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为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满足国内基本需求,通过获取国际市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在处理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上,比较效益原则是通常的指导原则。除粮食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品种外,凡国际市场购买比国内生产有利的品种,都可以从国际市场购买,既使是粮食,有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