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勇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截肢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截肢患者康复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正确看截肢,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成功安装假肢,功能良好。结论:虽然每个截肢者都希望能恢复被截去的肢体,尽可能保持正常的肢体外观,但在装配假肢时,要充分考虑到穿戴假肢后对基本功能的影响,以功能代偿为主。
【关键词】截肢后;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9-02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提倡术后即装假肢,使患者早期下地行走,从而得到最快速度和最大限度的康复。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截肢患者30例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截肢患者30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功致残10例,车祸19例,高压电击伤至截肢1例。其中上肢截肢21例,下肢9例。
1.2 方法
1.2.1心理治疗 截肢术对患者的心理打击巨大,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悲观、抑郁和孤独等消极心理反应。因此,心理康复是极其重要的,应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迅速度过心理危机,正确面对现实,认识自我的价值,重新确立自尊,积极投入康复训练。若能安排与类似截肢的术后患者进行交流,常能收到很好效果。
1.2.2术前训练 重视非患肢的功能训练和患肢近端关节和肌肉功能的练习。上肢如截肢侧为利手,需进行“利手交换训练”,以便术后健手能完成利手的功能。
1.2.3术后训练 对于截肢侧,为保持和增强残端的功能,需进行术后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残端训练 术后随时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以防止残端肿胀、使残肢定型,直到穿上假肢。包扎时用对角线缠绕,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压力,膝上截肢包扎至腹股沟,膝下截肢包扎至膝盖下缘。促使残端角质化训练,取治疗用泥,对残端进行挤压,或用细沙土在残端处揉搓,每日5次。使残端形成角质层,提高残端皮肤的耐磨性。残端负重训练,截肢后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残肢负重练习[1]。双侧下肢截肢的患者,可以直接在床上、地板上练习残端负重的步行;单腿截肢的患者在木凳上垫一层软垫,身体重心向残肢转移,使残端适应负重。
1.2.5步行训练 术后1~2周,可用临时假肢进行穿戴假肢练习,在双杠内练习站位平衡,健足向前迈步,假肢向前迈步,横向跨步,健足后退。练习在步行双杠外用拐杖行走,上下斜坡,上下阶梯,越过障碍物,倒地后再站起等[2]。一般术后8~10周残端已皱缩,可让假肢技师进行残端的测量,准备安装永久性假肢。
1.2.6上肢训练 先行穿戴训练,然后对上臂截肢者进行屈肘、开手和开启肘锁训练;对前臂截肢者应进行机械手控制训练。在使用机械手的过程中,教会患者用视反馈来指导和修正手的动作。
2.结果
所有患者正确看截肢,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成功安装假肢,功能良好。
3.讨论
在假肢装配时,要进行对线检查,使其达到代偿功能最佳而又符合人体形态的要求。从临床角度可进行下述评定。下肢假肢应分别在站、坐、走时和脱下后进行评定。要求穿脱方便,悬吊可靠,承重点正确,活塞运动小于1cm,假肢与健肢等长;两髂嵴应同高或相差不到2cm,假足外展在6°左右;无不适感,运动时稳定性强,外观对称协调。
上肢假肢穿戴后应观察有无不适感;稳定性;机械手的控制能力等。上臂假肢,穿戴上臂假肢后,残肩的活动范围应达屈曲90°、伸展90°、外展90°、旋转45°;屈肘135°;肘完全屈曲时肩的屈曲不大于45°;屈肘90°时所需的力小于4.5 kg;控制系统的效率在5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唇前或会阴前时机械手开合的程度达50%;前臂筒在距肘关节远端30cm处,旋内或旋外时能抵抗1 kg的力;加23kg左右的力,接受腔离残肢下移小于2.5cm;在接受腔表面施压时,无不适感或痛感[3]。
前臂假肢要求穿脱时肘的屈曲度数相等;穿上时的旋转角度达到不穿时的1/2;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当机械手在唇前或会阴前时,其开合能达70%;加力23kg时,接受腔下移小于2.5cm;肩背带完好;向接受腔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感和痛感。
观察残肢及全身情况截肢肢体的残端及残肢功能是安装合适的假肢及假肢发挥功能的关键,因此截肢后应认真对残肢进行观察,注意残端有无压痛、肿胀,并注意残端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注意观察残肢近端肢体的活动范围,有无幻肢及幻肢痛以及患者的心肺功能。防治残肢肿胀由于手术创伤性炎症反应,渗血、渗液,易产生肿胀。可用多层吸水纱布、棉垫,外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每4h改缠一次,夜间持续包扎;也可用石膏绷带固定包扎[4]。保持正确的残肢体位术后应将残肢固定在功能位以防止残肢关节萎缩畸形。如膝下截肢的患者,卧位和坐位都应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屈曲畸形。膝上截肢的则保持髋关节在伸直、内收位,不要外展,以防止出现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前臂与上臂截肢后,肩、肘关节的挛缩位不定,活动范围缩小,应进行相应关节的所有运动训练,以矫正相应挛缩畸形。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术后患者一旦疼痛缓解、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包括腹部、背部肌肉的运动和呼吸运动。上肢截肢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截肢患者尽早进行床上康复运动。同时,还应及早开始残肢的功能训练,以增强残肢的肌力,保持近端关节的活动范围。
【参考文献】
[1]杨绍霞,谭攸芝.截肢后康复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 6(2):236-236.
[2]崔寿昌.现代截肢观念及现代截肢术后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 6(24):3627-3634.
[3]杨东运.截肢术后的康复医疗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24):3638-3639.
[4] 焦绍锋,王振军,张晓玉.创伤截肢后的假肢康复[J].医学与哲学,2008, 29(12):31-32.
论文作者:周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假肢论文; 患者论文; 残肢论文; 术后论文; 功能论文; 屈曲论文; 肢体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