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人类借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同时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类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处于幼儿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会涉及科学、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影响着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个性发展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5-085-01
语言是幼儿沟通和交往的纽带。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回应。”[1]可见,语言教学在幼儿园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幼儿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还不容乐观,存在滞后问题。只有分析其问题所在,才能够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一、农村幼儿语言发展出现的问题
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家庭教育中对语言关键期很难把握。幼儿语言的发展基本上伴随着长辈的说教,模仿家长的语言习惯,没有经受良好的语言熏陶。当地农村方言氛围浓厚,农村幼儿家长文化素质偏低,语言习惯化。幼儿从小就没有良好的语言氛围,加之家长认识水平的限制,幼儿不能接受良好的语言教育,不能正确地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内容和方法。同时,农村幼儿不善于语言表达。可谓多种问题并存。
1幼儿园缺少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限,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因为经费问题,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就缺少了物质性的保证。国家政策的不扶持,直接导致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的诸多问题。例如,国家的经费拨款不到位,农村幼儿园缺乏信息化的电子设备,缺少语言活动区域的设计资源。因为国家政策的宏观条件问题,会使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布置单一化,缺乏语言活动的必要材料,一日生活对语言的渗透也就相应减少。在部分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上,缺少语言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使语言教学脱离了日常的生活教学。
2教师缺少专业化知识辅助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知识是语言教学顺利进行的质量保证。在农村幼儿园,如果幼儿教师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会衍生很多问题,最直接的是导致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不是幼儿专业科班出身,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五大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就很难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而且受到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侵袭,很多幼儿教师把小学课本的识字和阅读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课程,完全违背了《纲要》精神。同时,教师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中,很大程度停留在语言活动设计的方案上,根据方案要求,按照教案的设计脉络,来完成语言教学,却不能在教学中进行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地方性语言教学比较严重,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3家长缺乏教育观念支持
因为环境和教育的问题,农村幼儿家长语言教育方面的观念相对落后。农村幼儿家长因为自身学历问题,加之工作忙碌,对幼儿成长陪伴较少,对幼儿日常生活语言用语不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家长和幼儿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与幼儿交流往往控制其话语权,不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无形中影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因为家长没有意识通过早期阅读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识字能力,致使幼儿语言关键期没有恰当地创造语言环境,投放语言发展的资源,从而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还有部分父母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幼儿的识字与阅读无法进行指导。
二、农村幼儿语言发展的对策
幼儿的发展,不仅需要其自我意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社区的共同努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是需要这些因素的整合与配合。农村幼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条件,需要有专业素质的教师进行辅导,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需要村委、社区的关注和帮助。
1利用多种资源,改善幼儿园语言教学条件
首先,国家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在资金的问题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国家财政预算向幼儿教育倾斜,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这就为改善幼儿园语言教学条件提供了保证。有了资金的保证,幼儿园就可以选购语言教学的图书、绘本和电子设备等等。可以构建语言教学活动区域,为孩子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农村幼儿园应该通过“国培”“省培”等渠道,积极地向城区内的优质幼儿园学习,找出自身语言教学中的差距,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
2提升教师素质,创设优质语言教学环境
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标准的普通话作为保证。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谈话氛围,抓住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个契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同时,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做一个懂得聆听幼儿心声的朋友,积极引发幼儿之间的对话。
3转变家长观念,营造语言发展氛围
想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语言发展的良好氛围,家长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与互相尊重是建构和谐语言氛围的核心内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能够在家庭环境中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语言氛围,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如果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不讲究语言艺术,只是粗话连篇,天长日久,孩子的语言也会变得越来越粗俗。
所以,幼儿园要通过家访、家园互助、亲子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体会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使用赞赏和鼓励的语言,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与人交流,从而获得语言发展。
4运用本土资源,拓展语言教学领域
《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农村幼儿园在语言教学氛围和基础硬件方面相对落后,但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将是拓展语言教学的有力途径。农村的动植物、农场、瓜果园地都蕴藏着巨大的语言教学素材。把本地区的乡土资源作为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可以生动地再现幼儿熟悉的环境,激发起他们语言获得的愿望和兴趣。
总之,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地位。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不断改进与更新,会促进全体幼儿语言素质能力的提升。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幼儿园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语言教学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edu.cn.
[2]耿海英,崔国富.农村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与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1,(5).
论文作者:李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语言论文; 幼儿论文; 农村论文; 幼儿园论文; 家长论文; 能力论文; 氛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