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性论文_陈永胜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性论文_陈永胜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业中学 737200

素质教育的发展,促使学校教育教学不断除旧革新。尤其针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更要不断地借鉴发达地区或城镇地区丰富的高效课堂改革经验,结合地方特色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进一步拉近农村地区与城镇的教育教学差距。在这几年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对于小学音乐课课堂的高效教学探索,我感触颇多。多数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或稍换角度思考,难免有众多的疑问和困惑产生。音乐课堂上教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教学高效性有多少?其具有音乐本体的实质内涵有多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获得的音乐知识、技能与情感究竟有多少?这些问题不能不引发我诸多思考……

一、提高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什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量,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教师备课应该充分认识和吃透本课内容、教学资源、学生现状、教师自身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农村地区的地方音乐教学资源精心准备。一堂优质高效高质量的音乐课应该是这些所有能考虑到的因素科学安排、相互融合后精华的结晶。而在实际的备课中我们很多老师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资源分析这些环节,造成了课堂环节完整、课堂气氛热烈、师生配合默契,但是学生却一无所知。这样的表演课、观摩课大量出现,学生就像看戏一样,在教师预设的活动方案中忠实地扮演棋子的角色。当然也不能否认这样的课堂没有意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方面已经够了,但是缺乏的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一堂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只有教师真正吃透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所必要的。因此把教材、音乐作品、学生素养、学校及地方音乐教育资源分析透,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每一个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和音乐实践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多种方法的合理利用、教学节奏的适当调控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方法。

有些小学音乐课给我们的感觉是整堂课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倦。相反的情况则是整堂课都没有高潮,学生情绪低落、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就像长跑运动员竞赛时一样,全程急速身体受不住,慢慢腾腾走没成绩。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多种方法的运用,更需要合理地调控音乐课堂节奏。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场所,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调控。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高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其实很简单,音乐课的课堂结构要动静有度、充满美感。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在低年级要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则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如果教师只是按照音乐的本来面貌一味强调其情境性,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感受,就会把他们创造的思维、探究的愿望扼杀在摇篮里,这样的教师也只能培养出“人云亦云”的学生。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教学也踏上了一条由乐助学的新路子。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并不是音乐老师单纯技术性的、主观愿望的问题,而是要置身于被教育者中间,针对所教的具体教学内容细致分析发掘,因材施教,既要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我们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陈永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性论文_陈永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