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答高中物理问题思想方法的探究论文_柴孟芹

浅谈解答高中物理问题思想方法的探究论文_柴孟芹

山东省潍坊中学 261031

好的学习效果应来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寻出的通向良好学习效果的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方式。高考规定的六个科目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物理基础知识即使背的很熟,还是有很多题目不会解,并且考试也很难得高分。有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活动,才能切实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及时调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选择,最终让学生在自主课堂上学会学习。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寻找好的解答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对以下五种物理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好的效果。

一、法整体法

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物体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图像法

图像法是指描述各物理现象的各物理量间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再利用图线的交点的坐标、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

例如,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看到该题首先分析t=5s时刻速度v=0以后速度反向,故t=5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t=5s以后离出发点越来越来近。利用0~4s内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求的5s内的位移是35m,5s末~6s末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为负值,故位移为-5m,则6s内的位移30m,A、B、C选项正确,5~6s内物体是加速运动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正功,故D不正确。

图像法在解直线运动、交流电、电磁感应、实验等部分的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物理方法。

三、等效法

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这样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

2.电路的等效:在元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连接千变万化,有些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目了然,这就需要画等效电路图。

3.物理过程的等效:若一个研究对象从同一初始状态出发,分别经过两个不同过程,而最后得到的结束状态相同,这两个过程是等效的。

四、逆向思维法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

例如,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刹车2s内与刹车6s内的位移之比为(B)。

A.1:1B.3:4C.3:1D.4:3

该题学生一般按常规思维用位移公式x=v0·t+1/2at2解得刹车2s内与刹车6s内的位移,然后再比。这样做既麻烦还又容易忘记考虑刹车用多少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教会学生用逆向思维法,学生会先考虑刹车的时间为5s,然后把5s末当初始时刻,倒着向前做,此题会变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而把题目的求解简化。

五、极值法

描述某一过程的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由于受到物理规律或条件的制约,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而在这一范围内该物理量可能有最大值、最小值或是确定其范围的边界值等一些特殊值。极值问题求解方法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可总结出有以下几种:

1.几何平均数法:即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如果两变数之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2.判别式法:即方程ax2+bx+c=0,有实根时,b2-4ac大于或者等于0。

3.二次函数法即y=ax2+bx+c 若a小于0,y有最大值,反之有最小值。比如直线运动中的追击问题。

学习的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物理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探究好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再把这些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解物理问题的钥匙。我相信学生有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习物理难的问题也会迎难而解。

论文作者:柴孟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浅谈解答高中物理问题思想方法的探究论文_柴孟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