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公布金融合作业内瞩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欧盟论文,业内论文,政策论文,文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政府10月13日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首次系统阐述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以及今后5年的合作措施。其中,《文件》中提到的中国与欧盟的金融合作受到了国内金融界的关注。
欧盟政策欧盟委员会9月10日公布新的对华战略文件,确定了欧盟在今后几年内对华关系的定位,并就加强欧中合作和对话制定了许多具体实施措施。作为回应,《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涵盖了中国未来几年内与欧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合作内容。中国政府表示,制订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在金融合作方面,《文件》呼吁建立健全中欧金融高层对话机制,扩大中欧央行间的政策交流,深化在防范金融危机、反恐融资和反洗钱方面的合作;中方欢迎欧盟成员国银行拓展对华业务,希望妥善解决中国金融机构在欧盟的市场准入问题;中方将依照保险法规及入世承诺,积极审核欧盟成员国保险机构来华营业申请,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加强证券立法、市场监管、投资运作合作,鼓励更多的欧盟成员国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也鼓励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在条件成熟时进入欧盟证券市场,同时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进入欧盟证券市场融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文件》以协约的形式把中国和欧盟两个经济体在未来全面合作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大大降低了。
曹和平指出,中国与欧盟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中国在开放金融市场过程中的风险。他认为,欧盟与中国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产业链条比较优势中,欧盟服务业方面,特别是现代金融、保险、泛金融衍生品服务业的经验对中国来说比较重要;另外,在WTO谈判中,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承诺针对我国市场本身发展来说速度过快,如果能够通过宏观调节,使欧盟企业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权重与美国相当,适当的竞争会降低金融产品的价格,从而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收益;还有,在货币市场中,欧盟的经验对亚洲区域合作以及亚洲货币的建设有重要作用,可以促使中国和东盟在要素市场上的合作加强,削弱美国金融霸权产业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方福前教授认为,中国与欧盟在金融领域上的交流与合作,除了文件上规定的,还有其他比如在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欧洲的企业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