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勘察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占据排头兵的位置,又在整个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就必须要注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进行。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岩土勘察工程经验,从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入手,着重整理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同时对我国的岩土勘察技术发展寄予了新的憧憬。
关键词:岩土勘察;问题;建议
1、岩土勘察概念
岩土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在清楚查明并分析评价了建设场地的环境特征、地质情况和岩土条件后,编制有关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勘察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占据排头兵的位置,其目的主要是为建筑施工的设计方案提供各类有关岩土的参数资料。勘测报告所提供的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对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勘察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最终造价。
2岩土勘察常见非技术问题及建议
2.1岩土勘察市场管理混乱
岩土勘察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实际参与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很多个人和企业凭借自身优势,通过甚至通过挂靠、购买等方式取得资质,使得许多从业企业滥竽充数,一些并不具备岩土勘察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以及专业资质的勘察单位出现在勘察市场上。
许多勘察企业甚至通过数据造假、恶意调整收费标准以及漠视管理规章使整个勘察行业的秩序遭到破坏,让勘察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无序。而且目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对勘察这一板块并没有予以过多的关注,因此对勘察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设备、人员的配备都不符合标准,以至于整个勘查工作很难正常展开。
建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进行规范化建设。从源头进行把控,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展开。只有重建市场秩序,提高准入门槛,才能够在源头上保证勘察的质量,因此必须要从严检查。
2.2技术水平低导致成果质量差
对于任何工程项目来说,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岩土构造以及整体环境都对其后期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岩土勘察的重要性,因此就必须要对施工区域进行严格、系统的评价,包括地基检测、地下水状况及岩层结构、地质活动的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来确保该区域的资质环境,为后期的施工打好基础,这就需要专业的勘察人员才能够完成。但是,目前却存在勘察人员勘察技术不到位、勘察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的后期发展有着恶劣的影响。部分勘察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再加上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导致一些勘察人员本身理论基础不足,而且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在勘察中不能够独立进行数据的测算,不能够及时对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导致最终的勘查结果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导致最终的勘察质量不合标准,影响后期进程。
建议从各个层面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视程度。岩土工程勘察虽然只是整个项目工程的一部分,却对后期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到整个项目的造价和结构安全。不仅能够为后期的施工环节提供参考依据,也能够利用相关的数据来避免施工风险的发生,保障建筑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够让后期的建筑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避免由于水文地质及地基结构安全等问题而引发一些裂缝、塌陷等安全风险,出现质量问题。正是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只有建设单位重视了,才会增加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投入,才能够为勘察提供一个好的物质基础,对相关的设备采购及人员配备才能准备到位,以此来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2.3设计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在初步设计或者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与勘察之间联系不密切,让设计人员对勘察成果存在认知偏差,造成设计的不合理。勘察和设计这两个个重要方面的信息失衡,让许多信息不能够及时共享,导致在勘查中会出现许多阻碍,设计也会出现因忽视勘查数据而导致后期施工困难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勘察工作的瓶颈。
建议业主委托同时具备勘察和设计的设计院来进行这部分的工作,这样子前期阶段就会有好的沟通和建议。尤其是大型项目、超高层项目、大型地下空间或地质复杂的项目,在前期阶段就会有好的把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或者对于一般的项目而言,邀请勘察单位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交底,有时候文字并不能看懂全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及时邀请勘察和设计会同诊断,提出方案。
3岩土勘察常见技术问题
3.1剪切方法的选择
剪切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岩土勘察实践中,比快剪试验应用比较广泛。理论上说,快剪试验一般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6至10cm/s的细粒土,但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一般都大于5至10cm/s,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用直剪试验就已经显得十分勉强。室内试验时,出这样的问题更加严重,剪切方法的不恰当选择,很容易就导致岩土无法满足实际的系数要求,甚至导致无法剪切。虽然直剪试验较其他剪切方法而言,在操作上要简单方便很多,但它粉质粘土和一些较弱的土的强度测试指标的可信度却不够高,所以还是不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测算中。相较之,一定数量的三轴剪或许是更加可行的剪切方法。
建议对岩土勘察技术人员加强培训,要求技术人员对土质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使用正确的剪切方法,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3.2基坑支护及施工降水评价问题
针对基坑开挖及支护,宜根据开挖深度及预估的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在开挖边界外至开挖深度的1倍~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土质条件好可取小值,反之可取大值。勘探点布置可兼顾考虑,且孔深不必大。针对施工降水,首先应掌握场区所在地段区域性水文地质背景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通过必要的测试手段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如根据土层结构及岩土性质, 提出土的有效应力强度参数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查明开挖范围和邻近场地地下水分布特征和渗流特征,提供相应的参数,并分析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支撑系统和邻近建筑物与设施的影响,推荐计算模型、甚至支护方案及施工降水、隔水措施。
3.3地基的液化势及湿陷性评价
采用桩基时液化势评价深度应加大,平原地区一般为20m;每一土层的液化势要评价,不论是否满足由基础埋深、水位埋深等控制的初判条件,为提供桩侧阻力做准备。大于15m深度的液化判别可采用剪切波速法、静探法、铁路抗震规范提供的标贯判别法,甚至动三轴试验法。
3.4桩侧壁摩阻力
相关规范规定,对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宜折减;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应考虑湿陷土层范围内桩侧的负摩擦力。以上二者应酌情提供,并应注意同时提供相应段土层的正常侧摩阻值—液化、非湿陷状态时的值,以便为工程试桩提供必要数据。
3.5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虽然目前最终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由结构工程师决定,但是除了勘察报告中一些数值标识外,岩土工程师基于一些认识经验及感知,从岩土工程角度提出的建议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因此也是必要的;同时由于结构工程师有其设计习惯,加之,每种方案都有其施工难易、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的优缺点,虽然最经济合理的只有一个,但还是多建议几个方案为宜。
4、结束语
实践证明,良好的管理加上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勘探技术,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勘察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各种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应与传统的勘察方法,施工检测、施工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从而建立定量分析、判定标准确保工程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平.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研究[J].西部资源,2017(02):128-129.
[2]朱振勇.浅析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资源,2016(03):79-80.
作者简介:李发(1983.1-),工程师,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研究方向:地质、岩土。
论文作者:李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岩土论文; 建议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土层论文; 后期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评价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