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方案的相关研究论文_陈武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方案的相关研究论文_陈武

甘肃土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城市的高层建筑物数量有所提升,人口呈现加密的态势,火灾的发生率提高,成为危害社会与群众的主要灾害。在建筑结构方面,发生火灾事故之后,会对构件产生危害性影响,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降低,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事故之后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灾害问题。因此,在火灾后应重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利用正确方式与合理方法,明确是否有钢筋混凝土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弥补不足,为其后续的使用夯实基础。

关键词: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方案

在火灾后应重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利用合理的检测鉴定方式,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危险隐患,得出火灾后的钢筋混凝土损害等级,以便于采用合理的措施改善其应用性能,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一、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工作特点

(一)火灾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火灾事故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火灾发生之后,相关结构的特点表现为:①在高温的影响之下,会导致钢筋材料的强度减小,相应的弹性模量也会随之降低,松弛度开始提升,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性能标准。②在发生火灾之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会受到高温因素影响而下降,弹性模量也会随之降低,徐变的数值有所增加。③在火灾的影响之下,钢筋混凝土构件亦或是相关的结构承载性能有所减少,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的控制,甚至诱发局部区域亦或是整体区域倒塌的问题。综合而言,火灾之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强度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着整体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二)重点检测鉴定的范围

在建筑区域范围之内的钢筋混凝土方面,最为主要的受力部分与传力部分就是柱体结构、墙体结构、梁体结构与板材结构,出现事故问题之后,环境之内的温度很高,这会导致相关的构件受到一定影响出现损伤,例如:会导致结构的强度以及屈服力受到影响,截面区域出现损坏问题,构件结构形状有所改变,出现开裂的问题,对其承载力与强度产生影响。所以,在检测鉴定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工作范围,主要开展强度、力学性能、损坏的厚度、变形情况、裂缝情况等检测鉴定活动,因地制宜的开展勘查工作,以此了解是否存在残留物,结合结构区域的外观情况以及构件的损毁情况等,合理的开展检测鉴定工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火灾后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检测鉴定方案

(一)具体的检测鉴定等级

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检测火灾之后相关结构的强度情况、损坏情况、裂缝情况等等,获取到准确的结果,以便于综合的评价受损程度,更好的进行研究。在工作中应将损坏的程度划分成四个等级,其一就是轻度类型的损坏,其二就是中度类型的损坏,其三就是严重类型的损坏,其四就是危险类型的损坏。

①对于轻度类型的损坏而言,就是相关的混凝土结构可以符合具体的强度要求,在检测之后要求能够满足立方体方面的抗压强度要求。从表面来看没有出现颜色的变化,受到烧灼影响的深度为40毫米左右。在检测鉴定中要求这个等级损坏程度的混凝土外观只有很小面积的剥落,在20毫米之内。很少会有温度方面或是收缩方面的裂缝问题,是轻度类型的损坏现象,只需要进行局部类型的装饰处理或是修补处理[1]。

②中度类型的损坏现象。通常情况下这个程度的损坏,在检测鉴定的工作中,要求符合强度等级中立方体抗压强度数值的81%以上。且从外观来看,烧灼受到影响的程度在60毫米之内,只有20毫米到40毫米的烧损现象,很少会有钢筋材料出现暴露的现象。对于温度方面或是收缩方面的裂缝,宽度在0.3毫米之内,这是中度类型的损坏构件,只需要使用相应的修补方式或是补强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重度的损坏问题。在检测鉴定领域中,要求重度类型的损坏问题,就是在设计强度标准数值的61%到81%之间。受弯构件受到的影响程度很小,偶尔会出现剪切类型的斜向裂缝问题。在此期间受到灼热影响的程度在61毫米到81毫米之间,有很多混凝土已经出现脱落的现象,受力类型的钢筋材料已经暴露在外面。相关的构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坏问题,需要使用全面类型的补强措施或是加固措施进行处理[2]。

④危险性的损坏问题。对于这个程度的损坏现象,要求在设计强度标准数值的61%之内,相关的受力类型构件出现了严重的破坏问题,会出现支点类型或是贯穿类型的裂缝现象。从表面来看有很多混凝土已经脱落,受力类型的钢筋材料多数暴露在外面,烧伤截面有51%左右,已经成为危险度很高的构件,需要立刻进行拆除处理[3]。

(三)综合性的检测鉴定方式

①应明确具体的检测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检测工作就是了解火灾之后的建筑结构实际状况与构造特点,明确受到火灾影响的面积与程度,以此为后续的整修加固提供依据。在检测工作中,主要进行火灾之后相关建筑结构的调查与等级评估,了解温度情况与结构的强度情况,明确钢筋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具体的受力性能要求[4]。

②筛选最佳的鉴定方式。在火灾之后开展建筑结构的鉴定活动,主要由经验鉴定方式、实用性的鉴定方式与概率类型的鉴定方式,这几种方法的应用,均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优缺点。对于经验类型的鉴定方法而言,其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耗费的时间很短,但是,不具有良好的系统化与主观性的特征,甚至会存在保守性的问题;实用类型鉴定方式,需要安排专业的机构开展鉴定活动,统一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科学性、准确性与全面性,但是,所选择的工作机构专业性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概率类型的鉴定方式,主要使用数字概率论方式与数理统计方式等进行处理,有助于提升鉴定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是,目前此类方法的理论研究较为完善,缺乏实践操作方面的成果,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操作的改革完善[5]。

③混凝土强度实际检测的工作中,可以使用回弹类型、超声波类型、钻芯类型、超声回弹综合类型、敲击类型等技术方式,例如:使用敲击类型的鉴定方法,可以使用小锤敲击结构,利用声音以及痕迹等更好的判定结构强度;使用回弹鉴定技术法,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方式进行处理,获取到相应的回弹值,以便于明确最终的强度;使用超声波技术方式,要求应用先进的超声波仪器设备进行处理,明确强度数值[6]。

结语

在火灾之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与计划,明确火灾损坏的程度与等级,按照实际情况编制出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案,以此获取到最终的结果,为加固修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建波,吕刚.某电石炉厂房及配料站火灾后结构安全性鉴定及加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40(4):118-123.

[2]闵笑峰.浅析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检测与修复加固[J].江西建材,2017, 11(24):299-300.

[3]陈世龙,刘嘉超,李海珠.钢筋混凝土变电站火灾后鉴定与加固研究[C].//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6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6,23(33)144-199.

[4]彭卓.箱型梁火灾后承载能力分析评估及加固技术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2016,33(55)166-188.

[5]杨永生,孙红,佟舟.某建筑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方案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7,24(8):79-80.

[6]王盼乐,刘志鹏.试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的不足与解决方案[J].建材与装饰,2018,13(16):65-99.

论文作者:陈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方案的相关研究论文_陈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