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措施的研究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对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处理措施
1.1设计方面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有关,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果只是着重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而忽视混凝土的收缩特性与温差变化,将会影响商品混凝土的配筋量。因此在一些具体的施工中可能会由于设计原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而这些情况一般存是在房屋四周距阳角1米左右的阳角房间处,也就是建筑的现浇楼板裂缝,并且也通常位于楼板的分离式配筋负弯矩筋处和角部放射末端以及外侧的板面斜角处。这些位置的裂缝通常就是忽视混凝土的收缩及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并且距离屋面楼层越近造成的裂缝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房屋周围的阳角受到横向与纵向剪力墙以及刚度的影响,形成较大的楼面梁约束,进而导致楼面板混凝土不能自由地变形,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在板面配筋的薄弱处形成裂缝,并逐渐扩大。此外在设计中可能存在构件裂缝的情况,即在设计的断面突变上由于较强的应力击中而造成裂缝,并且在设计中还可能因为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预应力不足,使得构件在应力过大或偏心的情况下造成裂缝。而设计使用的混凝土级别或类型不合适也有可能造成裂缝,主要是因为配比中的水灰比较大不利于混凝土的收缩,进而形成裂缝。尤其是跨度大、体型大的建筑物容易在设计中由于设缝的位置不当甚至没设缝在薄弱环节造成收缩缝。在设计中由于基础设计不合理,造成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形成上部结构的附加应力,从而造成沉降裂缝。所以由于设计不当而形成的裂缝是多种多样的,有必要在设计过程中多注意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避免因设计不当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2材料方面的原因
材料方面混凝土收缩不当可能是由粗细集料颗粒级配比不当造成的,或者是只使用单粒级配,从而造成混凝土裂缝。而在梁板交接处极有可能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或掺量不当造成裂缝。常见的是利用过多的高效缓凝剂,在混凝土未凝结时石子下沉而形成裂缝。并且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合理也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主要是中砂率、水灰比不合适,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因而会发生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的问题,容易产生裂缝。此外砂石的含泥量、含粉量不适,粒径偏细的情况下,易增加混凝土单方用水量、用灰量以及收缩量造成裂缝。
1.3施工养护中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楼板底层的钢筋在垫块和模板的依托下不发生变形,让垫块间距在1.2米内,但由于板面筋通常较为细软,在被不断地踩踏后容易造成弯曲、倾斜、下坠。并且在施工中由于各个工种同时作业的原因,施工人员常常需要经过板面筋,在被反复地踩踏后,在板筋马凳设置间距过大或没有设置的情况下,板面筋都会发生变形,使得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导致板承载力过低,造成楼板裂缝。在现场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则易因混凝土均匀性、密实性问题而发生裂缝。这主要是因为振动棒插入或振捣不当造成的,而漏振、振动过多、抽撤过快、重复振动都会有所影响。这种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的3~4小时之间,这时混凝土还是塑性的,裂缝会在混凝土表面没有水光沿着梁和板上的钢筋走向产生裂缝。而没有固定好模板、发生模板沉陷或移动也会造成这种裂缝。并且在平板结构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容易因水分蒸发过大,混凝土的水热化作用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变大。并且在养护中没有进行合理的浇水,造成混凝土发生早期脱水,易在混凝土表面因温度和收缩作用出现不规则、长短不一的裂缝,特别是在大风及炎热的施工环境下。此外在预埋线管时,因为线管的集散处是较为薄弱的部位也很容易产生裂缝,这主要是预埋线管的直径通常较粗,在线管的敷设走向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拉力上的方向时,集散处的截面混凝土容易受到剥削,形成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造成楼面裂缝。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质量与工期常常是矛盾的,由于赶进度常常造成施工质量不过关的情况,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常常在混凝土还不具备相应的强度时就开始拆卸模板、堆放荷载等,使得混凝土在振动荷载的影响下形成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2.1使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1)要有良好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应做好相关的配比工作。①在工程施工前应提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判断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施工及性能要求,比如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易性、强度、抗渗能力、收缩率等,只有确保混凝土的配比符合施工要求才能开始施工,防止因不合理的配比产生混凝土裂缝。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对混凝土砂石材料、含水量、坍落度、含气量等做好监控,一旦发现混凝土有产生裂缝的倾向,应及时进行调整。③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配比信息进行施工,切勿乱更改配比情况,并严格按照原材料的计量标准进行搅拌,严防混凝土出机的坍落度。
(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在浇筑中应按照一次性浇筑的原则完成构件及块状混凝土的浇筑,而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设计砼浇筑方案,并严格按照已确定的方案进行浇筑,防止因施工不合理而产生裂缝。还应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证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没有施工缝,而在连接不同的构建时应紧密牢固地相连。在具体的混凝土振捣工作有一定的讲究,在施工中应按照“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振捣,避免出现混凝土上部振捣合理,但下层发生分层、离析等问题使用快插的方法,而慢拔是为了混凝土在振动棒拔出的过程中能有充足的时间填补空隙。并且还应控制振捣的时间,因为时间太短不易捣实,而振捣时间过长则容易发生离析,一般为20~30秒的时间为宜。对混凝土的厚度也有所要求,一般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的1.25倍,保证在振捣上一层时,可以插入下层的一部分位置,从而避免上下层裂缝的产生,并且在进行上层振捣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混凝土在未初凝时还可以恢复,但一旦初凝混凝土出现裂缝再恢复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振捣应密实,确保没有漏振、欠振、过振等现象。而模板刚度也应符合要求,防止模板刚度不足而造成变形或模板支撑下沉到情况。
2.2混凝土的隔热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内外温差过大,因此在低温、高温、大风的天气都应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并且在温度连续下降超过6~8℃、以及28天内的混凝土都必须在混凝土表面做好保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覆盖或洒水的方法在混凝收浆后进行;在大热天或大风的天气还应用湿麻袋或薄膜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覆盖,在收浆或平整后揭开,而后重新覆盖。而在混凝土表面有模板时还应在脱模后用覆盖的方式进行养护。
2.3混凝土的养护
(1)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制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②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于巧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③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3)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因地制宜的采用保温性能耗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质量的提高除了施工技术外,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裂缝的防止特别关键,要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控制和减少混凝土施工产生的裂缝,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就必须充分分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减轻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惠萍.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与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朱苹.浅析现浇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科学时代,2014,(10):205-207.
论文作者:郭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原因论文; 发生论文; 商品论文; 模板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