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 402763
【摘要】实验活动是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教师,不但要认真解读教材文本,更应深入挖掘实验教材背后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069-01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初步分析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把对“空气的认识”安排在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题,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化学物质知识的开端,这样的编排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2.尽管小学自然课对空气和氧气已略有介绍,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它的重要性,却不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所以教材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作为本课题的第一板块,先介绍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有关实验和贡献,而后仿照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最后简介了空气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的普遍现状
1.照本宣科地完成演示实验,缺乏对实验的深入推理。教师演示完实验,学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上升1/5体积,教师就引导学生下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当时学生会认同我们给出的结论,但这只是被老师告知的结论,学生并没有经历自己内心真正的思维推理和演绎,也没有落实反思与交流,因此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过度重视对实验的记忆。具体表现为:以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背考点为主要任务,强化了实验结论,弱化了实验过程,这样与新课程理念、素养教育背道而驰。
3.实验教学重点有偏差。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误差的讨论上,而忽视了这个实验的原理背后的教育价值。这样的教学只停留在文本表层,忽略了科学实基本方法、基本观念的渗透。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的深层解读
(一)设计实验问题串,重视科学推理过程
我们在进行这个实验教学时,如果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回流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就显得很肤浅,也没有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该实验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1)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气体全部是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一定要过量?
(3)红磷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有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不能选择燃烧后会生成气体的其他物质?
(4)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会使集气瓶中的压强如何变化?水为什么会回流入集气瓶?
(5)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如果没有冷却就提前打开,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这样一组有层次、相互关联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实验推理的基本思路。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严密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实现探究能力的发展,落实素养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化学发展史,注重实验教材渊源
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被誉为“最美四大实验”之一。
然而不少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对于空气成分的发展史往往视而不见,忽视了教材与史实的联系,很唐突地进行演示实验,并告知学生结论。其实,我们在分析和处理教材时,不妨多进行这样的思考:拉瓦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教材中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有什么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备课,才能发现这两个实验通过相同的实验原理串在一起,引導学生初步了解该实验背后的教育价值。
(三)深层解读文本,挖掘实验的教育价值
关于实验原理的具体分析,我们又可以设计一个个问题:“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吗?为什么?”“能不能在敞口容器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能找到答案。老师再进行适时分析、归纳出这个实验背后的价值——在密闭体系中,利用压差法间接证明一种混合气体且测定某一成分的体积分数或含量。这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密闭体系下的守恒观,为后期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埋下伏笔。
总的来讲,本试题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检测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反思与感悟
结合本试题的分析与探究,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知识上,要重视基础、夯实双基,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2.从方法上,要重视学生知识落实与迁移。
3.从思想上,要重视回归教材,处理好练习、复习、考试的频率关系。
4.从能力培养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推理,让学生思维迁移、发散,开拓、活跃,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素养教育。
结语
以上是本人以解读“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为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深挖文本的教育价值,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禹绍蒙.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刘富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452.
[3]梁德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素养教育[J].网络财富,2010(10): 77-78.
论文作者:赵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氧气论文; 学生论文; 含量论文; 教材论文; 素养论文; 空气中论文; 空气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