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收缩;原因分析;规划措施
前言
城镇化的快速前进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扩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高峰期的临近,特别是经济发展整体步入较平稳的调整过程,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疏过程表现的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计某些城市将面临人口减少,城市收缩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催化下,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流动空间”和“网络体系”时代,这将进一步引发城市竞合的不平衡,各种社会经济要素会进一步向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聚集,而高速交通网络的全覆盖、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刘易斯拐点中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等使得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加之全球经济放缓、房地产泡沫经济等潜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我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城市收缩问题。
二、城市收缩引发后果分析
由于平均人口密度下降,由于城市受到某种结构性危机,出现经济转型,原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出现持续多年的人口流失,大量居民离开,导致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在空间上出现全面衰退,使城市出现收缩甚至消失。
城市收缩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政府收入大幅减小、市政预算削减,公共市政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包括运输系统、公共排污系统以及教育、住房、医疗系统等,城市收缩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政府部门应制定前瞻性措施,避免城市过快出现收缩。制定合适的城市建设规划,如适度控制城市密度、基础设施规模和服务、社会公平、环境改善、生态修复以及土地使用等。
三、城市收缩主要原因分析
引起城市收缩的原因有许多方面,通过对国外典型的城市收缩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是由于从工业化、去工业化、全球化、老龄化乃至人口迁移和环境变迁等因素造成。
1、工业化。
对国内外众多城市长期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工业化发展,有力地速进了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工业化能优化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提高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城市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公共投资和优质教育投入等,又进一步增加了城市化发展的向心力。
这个发展过程,会导致城市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使到城市外围的大量青壮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入,城市外围地区发展缓慢,受关注度减小。
2、去工业化。
城市去工业化,会使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模式发生改变,导致许多著名的传统制造业城市出现收缩。
城市去工业化后,人们将会向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的行业流动,农村就业机会少,服务业处于不断增长中,因此,制造业必然向服务产业转型,这一流动过程,会导致部分城市地位出现升降。
大城市具有较高的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和租金的增加、技术不断发展等特点,大量吸引了来自传统老工业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这加剧了老工业地区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加快了城市收缩的进程。
因此,去工业化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贫富分化等问题。
3、全球化市场
市场贸易全球化,影响城市化进程,城市收缩进一步加剧。全球化打破了社会的空间秩序,经济政治活动因全球化发生变化,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传统的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型、信息型社会,国际分工进入细化,使到那些与世界市场脱节的国家或城市会走向收缩和衰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资本和技术过度对一些国家和城市自然资源的掘取时,会造成单一资源型城市或社区收缩和衰落。
4.郊区化。
原城市居民,放弃居住在城内,而进入城市边缘或郊区进行生活,会导致城市出现结构转型。它并不是流失居民,只是居民迁移到城市外围生活。
这意味着收缩嵌套在一个更大的增长过程中,城市结构转型导致一些地区的开始收缩,越来越多的巨型城市群的集中与增加的郊区相结合。
城市集群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摄取其它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投资和资源,致使资源流出城市财政收入减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功能减弱,进而收缩并消失。
5、老龄化。
全球许多城市都处于老龄化趋势当中。人们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便产生了多样的需要和消费,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出生率持续下降与人口老龄化,会改变一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口结构、消费模式、商业规模等,影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城市健康发展,良好的出生率及人口年龄结构合理,是必要条件。如果中青年人口的减少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该城市消费减弱、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城市走向收缩。
6.城市收缩的其它原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与服务行业的日趋合理化发展,也是导致城市收缩的一个因素。
目前,人们已不再依赖传统的办公空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办公、电子技术等,均可完成经济业务来往。对零售业等实体服务行业的需求已大为减少,这些都会对城市收缩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战争及能源供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发展及收缩。
四、城市收缩引发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1、去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现象,应当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别对待去工业化的影响机制,而不是简单的防止去工业化。对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以技术、人才、制度等多种良好条件为前提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便是积极的去工业化路径。而不具备产业转型的外在条件的被动去工业化路径将造成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减缓乃至衰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长周期与城市转型周期高度同步,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也促使城市积极主动寻求转型。
所以,政府和规划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城市发展过程中去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并区分去工业化的类型,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地引导不同区域的去工业化路径,这也是对新时期城镇化发展方针的深层解析。
2、让市场决定城市规模,由城市规划准备城市发展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务必明确市场与规划的分工界限,科学协调规划的刚性和市场灵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的主导作用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积极培养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所以,只发展大都市区,而需要将政府规划及发展重点向中小城镇倾斜。根据经济文化等不同的区位优势,突出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特色中小城镇发展模式。优化县乡级政府行政权力,加强对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支持,完善中小城镇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功能,提高农民生产活动的后续保障。
3、政府应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
一个国家合理的财富结构是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纺锤形态,这是中国的人口财富结构的发展趋势,这势必加速城市蔓延的过程并带来持续的土地繁荣,但要警惕城市中心的衰退,强化老城区的更新改造,谨
防欧美国家出现的城市收缩现象。此外,必须考虑老龄化社会和城市形式的问题,中心地区需要复兴并建设老年服务设施,同时也必须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
4、国家城市发展与规划部门应采取科学超前的手段和措施,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城市经济繁荣与农村发展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国政府及城市规划部门应首先考虑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发挥核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带动效应和推动作用; 其次对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应当实施优惠的经济政策,进而实现城市繁荣与农村发展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徐博,庞德良,增长与衰退: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学家,2014(4)
[2] 张京祥,冯灿芳,陈浩,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与中国本土化探索,国际城市规划,2017,32
论文作者:黄靖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城市论文; 人口论文; 中国论文; 地区论文; 经济论文; 城镇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