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能力构成新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师论文,能力论文,新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这对广大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过去我们认为,称职的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三字一话”的能力,即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看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在课堂上能够自然地导入新课,娴熟地讲授,恰当地提问和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能较成功地调控课堂节奏,适量适度地布置作业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等。这种语文教师能力论主要是从教学论角度出发的,它关注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即教师在实施教学阶段的活动与能力。然而,新课标却从课程论的角度对语文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论视野下,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语文课程设计的能力、细化语文课程目标的能力、语文课程实施的能力、监控课程目标达成的能力、语文课程评价的能力等。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这就为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课改前,语文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只要把别人已经开发设计好的课程实施好就可以了,现在却要求教师自己主动去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其次,要求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从中开发出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再次,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好已开发出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影响的理论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二、语文课程设计能力
1.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教学。教师应该有依据教学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删减等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时应能够兼顾语文教材的典范性与时代性、代表性与多样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等关系。
2.设计合适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应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如难度、兴趣、顺序等)为特定人群(如按年龄、年级等分类)设计合适的课程。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学习语文兴趣与需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语文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对他们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的课程既要能满足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最低限度的语文水平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文选修课程(如辩论艺术、写作研究、文学鉴赏、新闻学等)供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选择。
3.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能力。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也各不相同。语文教师应具有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并在设计课程时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低年级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感性成分多一些,高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因而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加入较多的理性成分。设计课程还应具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最优化为原则。总之,语文课程的设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供体现新时代语文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和谐发展,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语文课程目标细化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不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操作性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语文课程目标细化的能力,即能够把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将宽泛的语文教学目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背离度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学习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应该有合理、明确、细致的达成要求。目标越被细化,则达成越易,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越易被评价。如将“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宽泛目标,逐步细化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再具体到语文课上,学生能依据所学知识,自己主动对某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讨论。这样就将目标细化了,而且对教师开展课程评价工作也非常有利。
四、语文课程实施能力
语文课程实施的能力指语文教师应具有与学生在平等对话过程中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还是需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互动的、和谐的、有效的对话式课堂教学,不仅体现了“尊师重教”,更体现“尊生重学”。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共同提高。教师是“首席”,应具有一种把握全局的能力,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民主氛围,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监控课程目标达成能力
监控能力既包括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监控能力,也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运用的监控能力。监控并非说教学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设计进行,恰恰相反,监控意味着教学要变传统的教师控制式、独白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正是由于教学互动,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课堂变化多样,才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监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予以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种监控能力也包括语文教师要具有善于从不断变化的课程教学中,发现那些有生长点的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价值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地把有价值的问题纳入到课程中来,使它们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自我反思教学的成败与得失,在互动的教学中把握航向,帮助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语文课程评价能力
语文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在内容上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语文课程本身进行评价的能力,主要是对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否到位、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适当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业达成情况评价的能力,主要看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文能力的形成水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等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三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主要看教师是否最优化地完成了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等。教师应通过自我反思并结合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评价,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与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