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的创新与群众观的发展_工人阶级论文

江泽民的创新与群众观的发展_工人阶级论文

江泽民对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江泽民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可以说最丰富,最深刻,最具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最明显。

一、把“始终”、“最广大”、“最根本”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宗旨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和发展了党的宗旨观

江泽民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一直强调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最近几年,又针对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针对“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的新情况,针对社会结构关系的调整和重组,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和干部,在跨世纪发展的征途上,要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使改革和建设具有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一再强调共产党要当好“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人民群众摆在“根本”的位置上。江泽民只要谈到人民群众都要用“根本”二字,把人民群众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如:

1989年11月,江泽民在十三届三中全会讲话时强调:“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

1994年9月,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1996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他又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时刻警惕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

1998年12月,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又讲:“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

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江泽民再次强调,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2001年6月在江西考察工作时进一步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

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肩负起了中华民族赋予自身的神圣历史使命。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9页]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55页]的概念,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又在“为人民服务”前面加了“全心全意”四个字[《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4页]。邓小平更是明确地要求全党,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赋予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新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概括。它说明,只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着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归结点和根本所在。也是共产党人和其他阶级和政党的根本区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将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无疑包括要代表各个阶层、各个团体、各个民族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或小团体。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要始终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体现党的性质;同时,“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应该在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同时,还要代表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各阶层人员的利益。这样我们党才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真正称得上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今天的中国具有最深厚的执政基础。

始终代表“根本利益”,无疑包含着与多样化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相统一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是游离于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之外的局部利益、多样化利益和眼前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强调根本利益,同时也要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长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种精神。

我们还应该必须充分注意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论述带有“始终”二字。“始终”是一个动态概念。人民群众利益需求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过去代表,不等于现在代表;我们现在代表,不等于将来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党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以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不以领导人的更替而改变。

二、把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要求作为“首先考虑并满足”、“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新论断,创新和发展了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至上观

纵观江泽民最近几年的讲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必须认真研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在人民内部矛盾中表现出来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把引导广大群众关心和服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的根本利益,与尊重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特殊利益兼顾好,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同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结合好;

——要在改革深入、生产力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情况下,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要在为群众切身利益服务上下功夫,同时要从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利益问题出发,引导群众放开眼界,关心大局,面对未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领导干部要有理有据地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耐心释疑解惑,真正从思想上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周围,形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合力;

——在任何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损害群众权益的错误思想行为,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向新的世纪、新的目标不断前进;

——只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江泽民几乎每次讲话都要告诫全党,要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愿望和代表人民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原则”,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力量”、“根本保证”和“根本原因”。

当前,在如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问题上,党面临着两大考验。一个是如何更快地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另一个是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结构是同质的,矛盾比较简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同质性被打破了,出现了经济成份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社会矛盾变得复杂,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依靠工人、农民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执政以后,党要面对所有群体,特别是要承担更多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和处理。党在掌控全国政权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战争年代,党因残酷环境的需要,党员和干部能自觉与群众建立联系;执政以后,由于手中有了权力,一方面为人民谋利益有了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党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党在新时期如何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党怎样成为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代表的问题,是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生老病死均由国家安排,虽然物质不很丰富,但由于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较小,群众对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异议。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这种均衡被打破了,不同的人们在社会中重新进行定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之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比如,产业工人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中又承担了大量成本,但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人下岗了,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这部分工人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上的失落感。又如,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从数量上说,他们是最大多数。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得到的实惠最多,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获益的比重在下降。农民心中有疑问,这种状况会持续吗?再如,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技工作者投身新经济,有的演变为持股者,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持大股者,还有一些依靠技术、管理或资本发家的私营企业主,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关于“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论断不理解,总感觉党的政策会变,等等。

党必须正视这些重大问题和变化,研究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的具体表现,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必须加强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基础的研究,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也开启了人民群众更高的需求。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党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保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广大人民群众正是从这条路线的制定和执行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感受到党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党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不是代替人民包打天下,而是教育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根据江泽民最近几年的讲话精神,在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人民首先获得实际利益的原则。如果不能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获得实际利益,为人民服务就会成为空话。因此党必须用政策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他们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人民群众总体受益的原则。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我们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总体受益的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的原则。

3.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党要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特别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的关系。“根本利益”是与具体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相对而言的。“根本”二字突出了我们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全体的、长远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在人民内部,不同的阶级、阶层、群体和不同的个体在局部利益上往往又存在着一些矛盾。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什么多党轮流执政,中国只能是一盘散沙,内乱不断,甚至导致四分五裂。只有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12亿多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当然,人民群众各个层次、多种多样的具体利益也是重要的,决不能只讲根本利益,而忽视具体利益。相反,我们要十分重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同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毛泽东曾经指出:必须解决好“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

当前,要特别关心并解决好还处于困难之中的部分群众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城市特困家庭、残疾人、下岗职工、困难企业退休老工人、关停并转和破产企业的职工等部分群众,目前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表达意见的渠道比较少,不少人心里充满着失望和失落。应该看到这部分人的困难除了历史的原因外,主要是新旧体制转换及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对这部分人必须满腔热情地予以关心和关注。对他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节假日“送温暖”、“献爱心”上,而应把他们的冷暖时刻记在心上。而且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这部分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要从经济政策上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倾斜、关照,尽快从根本上改变困难处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这部分人的态度,是检验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否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尺子。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三、把工人阶级作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全心全意依靠”的阶级和“三个一致性”的思想,创新和发展了人民主体观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代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中坚力量。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方针。

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强调的最广大人民,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在内的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提出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不意味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要发生改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党的阶级基础,还要不要坚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近年来一些人提出的疑问。他们认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在我国既然已经消灭,那么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工人阶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认为“中产阶级将取得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控制权”,进而否定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进而否定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已不再是产业工人,而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对立起来。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据全国总工会统计,到2000年全国职工已有近2.7亿多人,其中,城镇各种所有制及机关、事业单位共1.476亿人,乡镇企业职工1.3亿人。

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将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和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这两个对立阶级并不会同时消灭。因为资产阶级由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失去其占有的生产资料而归于消灭,而工人阶级则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阶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才消亡。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历史任务,工业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有一千多万,大多数陆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农民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逐步转化为工人,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仍然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代表的事实。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没有产业工人的劳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变成一句空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脑力劳动同样是产业工人的劳动方式,但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但自动化仍然需要人来操作。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因此而失去先进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如何正确看待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历史经验一再表明,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绝大多数出身于知识分子。正是由于他们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活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工农子弟,本身就应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分子在党内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不仅无损于我们党的性质,而且将大大提高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甚至重大变化,某些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面临着调整。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免要遇到暂时困难、付出代价。当前部分职工下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个巨大的变革中,我国的职工队伍中会有一部分要下岗转岗,遇到暂时的困难。然而,下岗职工并非工人阶级中的大多数,而且他们将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很快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再就业。但这决不是要淘汰工人阶级,更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恰恰相反,正是在先进生产力行业取代落后生产力行业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进一步提高起来。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教育的加强,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会不断提高。所以,从整体上说,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当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党的阶级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强调他们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的思想的传承,也是对人民主体观的创新和发展。

标签:;  ;  ;  ;  ;  ;  ;  ;  

江泽民的创新与群众观的发展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