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OT.TB检测技术在临床结核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何玲慧,陈晓琴(通讯作者),傅文

T-SPOT.TB检测技术在临床结核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何玲慧,陈晓琴(通讯作者),傅文

何玲慧 陈晓琴(通讯作者) 傅文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综合国内外研究显示,T-SPOT检测方法对结核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其在潜伏结核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的分辨率不强。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潜伏感染;涂阴结核病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023-02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SPOT.TB testing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tuberculosis He Linghui,ChenXiaoqin,FuWen.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Province,Guiyang 550004,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hows that T-SPOT detection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it still has high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immune defect.but it is not strong in the resolution form latent TB infection and active TB.

【Key wor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SPOT.TB test; Latent infection; Smear neg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全球约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每年新感染患者约800-1000万[1],死亡180万[2-3]。随着耐多药结核病数量的不断上升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发感染,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变得更为严峻。当前结核病的诊断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问题,探索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而近年来T-SPOT.TB(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成为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新方法。

临床上广泛开展的针对结核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为代表的微生物学检测和以检测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结核菌素实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体液免疫功能的结核抗体(TB-Ab)等免疫学检测。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结核菌培养阳性[4],但结核菌生长十分缓慢,培养阳性率也不足以满足临床的需要。而且结核病痰标本不易获得,且肺外结核多见;即使能够获得痰标本,由于每毫升痰液中结核菌的数量需达到5000到10000条才能检测到[5-6],故也仅有不到20%抗酸杆菌阳性[7]。近年来兴起的以结核分枝杆菌抗酸TB-DNA PCR检测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8-9],但其存在成本高且操作比较复杂,对实验条件及技术人员要求高,不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加之其无法区分死、活菌,且肺外结核病人同样存在取样困难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广泛开展。

众所周知,抗结核免疫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天然免疫的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等。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防御素协助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NK细胞则是直接溶解MTB或者MTB感染的单核细胞。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目前研究认为体液免疫基本无任何保护性作用,机体抗MTB主要依赖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肺泡巨噬细胞作为结核菌体内寄生的主要宿主细胞,其功能是快速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巨噬细胞通过吞噬溶酶体的溶解作用裂解、加工处理MTB抗原肽如结核特异性抗原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arly secreting antigen target-6,ESAT-6)、10KD培养滤过蛋白肽段(culture filtrate protein-10,CFP-10),并联合MHC分子递呈MTB抗原肽给T细胞,致敏T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由此开始。T淋巴细胞在首次感染致敏后可成为记忆T淋巴细胞,并长期存在于机体内。当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时,记忆T淋巴细胞在结核菌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之下增殖成为效应T淋巴细胞,同时这些效应T淋巴细胞在结核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下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巨噬细胞激活因子等。其中,由激活的辅助T淋巴细胞(CD4+)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如ESAT-6、CFP-10刺激之下产生的IFN-γ是抗结核感染免疫中的关键性细胞因子。因此,通过检测血中存在由ESAT-6、CFP-10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水平可作为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指标。而且,一般病原体被消灭后效应T淋巴细胞就消失,所以测定效应T淋巴细胞可有效的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也可以检测机体是否清除了病原体。基于以上原理T-SPOT.TB 试验诞生[1]。

目前该实验主要用于“涂阴(抗酸涂片阴性)”结核的辅助诊断及肺外结核的鉴别诊断。涂阴结核病患者(smear neg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SNPT)缺乏X线典型特征、结核毒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和漏诊[10]。据文献报道涂阴肺结核也能传播,在结核病(Tuberculosis,TB) 传播中至少有17%是SNPT传播的[11],尽管涂阴患者比涂阳患者的传染性小,但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SNPT患者占肺TB总患者的65%~75%[12],涂阴结核病患者因不能被及时发现,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有一部分会转变为涂阳患者[13],成为了结核病久控不下的一个原因。梁桂亮的研究报告指出T细胞斑点试验对涂阴结核病患者有稳定的检测效果。肺外结核的鉴别诊断包括(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水待查的患者)、淋巴结结核核等。免疫力低下或者受抑制人群的结核筛查,儿童结核病的辅助诊断,高结核暴露风险人群的筛查。张秀英的研究[14],发现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率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而且脑脊液单个核细胞ELISPOT试验检测效率呈高于外周血检测效率之趋势。刘涛的研究[15]中发现采用T-SPOT.TB技术检测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且胸腔积液中单个核细胞T-SPOT.TB敏感度高于外周血。T-SPOT.TB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敏感,对绝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和卡介苗无交叉反应,其灵敏度高,基本不受免疫力低下和受抑制的影响[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结核病 (Tuberculosis,TB)是全球两大公共卫生问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两者共感染可加速各自的疾病进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至2010年底,全球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65万AIDS患者中约有210万合并结核感染,占34%,AIDS死亡患者中约有1/4死于TB感染[17],及时发现AIDS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对于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AIDS合并TB并非两个病原体感染的简单合并,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AIDS病患者的显著特征是CD4+T淋巴细胞缺乏和功能丧失,而CD4+T淋巴细胞是抗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和调节细胞[18-19],T-SPOT.TB是通过在体外加入ESAT-6和CFP-10刺激外周血中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从而判断结核感染状态,AIDS合并TB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对T-POT.TB的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清楚[19]。在临床上T-SPOT.TB难以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其原因可能有:(1)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均有RD1基因,均可编码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外周血中致敏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产生γ-干扰素。(2)结核感染机体后发展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的免疫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无临床症状,提示免疫功能良好,即少量的抗原即可激活致敏的T淋巴细胞;(3)活动性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大量的抗原刺激也不足以激起有效的细胞免疫[10-11]。2000年我国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20]。人群聚集场所结核潜伏感染率高于2000年我国全人口结核感染率考虑在环境相对密闭、人口密度大、空气流动受限、生活起居密切接触等条件下易感染结核杆菌,结核病无明显症状未能早期发现及治疗,形成固定传播源。Joshi等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约为54%[22]。

T-SPOT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检测结核的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从600000个分泌γ干扰素的细胞中一个细胞,敏感性较高,且只有MTB以及少数非MTB会发生阳性反应,可与BCG接种后出现的阳性反应相鉴别,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我们还可以根据效应T细胞随着MTB的清除而消失来评估临床疗效。对于阳性的患者临床不易区分时可结合传统的结核诊断方法及影像学、临床表现,必要时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王松林.21世纪的结核诊断解决方案——T-spot.TB检测[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6):55.

[2]吴妹英,王霞芳,肖玉梅等.酶联免疫斑点法在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2):125-130.

[3]荣兰香,马淑红,艾清等.T.SPOT-TB试验与PPD试验对结核病患者诊断价值相关性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75-1476.

[4]江载芳.实用小儿结核病学[M].易著文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Dye C,EspinalMA,WattCJ,etal.Worldwid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tantTuberrculosis[J].J Infect Dis.2002,185(8):1197-1202.

[6]BanerjeeS,NandyalaA,PodidiR,etal.My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isovitrate dehydrogenases show strong B cell response and dishinguish vaccinate controls from TB patients[J].ProcNatlAcadSci USA,2004,101(34):12652-12657.

[7]StrumpfIJ,TsangJW.SayreJW.Re-evaluation of sputum stai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Am Rev Respir Dis,1979,119:599-602.

[8]Lee JJ,J Suo,CBLin,et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C MGIT 960 system with solid medium for isolation of mycobacteria[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3(6):569-574.

[9]Catanzaro A,SPerry,TEClarridge,stal.The role of clinical suspicion in evaluating a new diagnostic test for active tuberculosis: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tria[J].JAMA,2000,283(5):639-645.

[10]梁桂亮,李晓非,苏俊华等.涂阴结核病患者实验室检测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0):1584-1586.

[11]Hemandea-GardunoE,CookV,KunimotoD,etal,Transmission of tuberculosis from smear negative patients:a 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y[J],Thorax,2004,24(2):286-290.

[12]庄玉辉,加强结核病试验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699-701.

[13]Lambert ML,SugulleH,SeyoumD,etal.How can detection of infections tuberculosis be improved?Experience in the Somali region of Ethiopia[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3,7(5):485-488.

[14]张秀英,吴若芬,范学文.T-SPOT.TB法检测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2):110-115.

[15]刘涛.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283-1284.

[16]李琼秀.T-SPOT.TB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

2474-2475.

[17]Wor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report[R].2011.

[18]杨楠,张广宇.结核病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6):458-461.

[19]于永敏,任鹏飞,陈裕.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血T-SPOT.TB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6):144-146.

[20]王凤田,邓云峰,李燕等.结核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结核感染风险研究[J].中华医院感感染学杂志,2012,22(8):1674-1674.

[21]石亚萍,彭文锋,马苗苗等.T-SPOT.TB检测在人群聚集场所结核潜伏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293-1294.

[22]Joshi R,Reingold A L,MenziesD,etal.Tuberculosi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J].PLoS medicine,2006,3(12):494.

论文作者:何玲慧,陈晓琴(通讯作者),傅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T-SPOT.TB检测技术在临床结核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何玲慧,陈晓琴(通讯作者),傅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