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背景行业影响和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背景论文,未来论文,政策论文,行业论文,一剧两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主页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总局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的新闻。在这条新闻中,广电总局正式对外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总局将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这一政令,被业界称为“一剧两星”。“一剧两星”政令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省级卫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4+X”模式的正式终结,曾经壮观的省级卫视“电视剧联播”的历史,即将告一段落。那么,这一政令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从“4+X”模式走向“一剧两星”模式会给电视剧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电视剧产业内的制作、播出主体又将做出怎样的调整?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的电视剧受众,在“一剧两星”的政策背景下,可以期待一个怎样的电视剧银屏?本文将对于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并在分析行业背景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判断。 一、从“4+X”到“一剧两星”:电视剧播出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剧两星”政策的推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产业自2004年起,持续10年的“4+X”省级卫视上星播出模式正式宣告结束。早期“4+X”模式的推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在当时看来比较可行的模式。当时的中国电视剧产业,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一部优质剧目常常会遭到各大省级卫视的疯抢。最严重的一次现象曾经出现在1999年春节期间。那一年,香港无线TVB拍摄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在寒假期间,由18家省级卫视连续滚动播出了近一个月左右。一篇《中国青年报》的媒体评论就曾指出:“作为观众,坐在床上靠遥控器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乐趣已所剩无几,突然间你会觉得自己像个导演,没事儿闲的翻来覆去猛看样片,在时空交替、因果倒置的游戏里乐此不疲。”面对这一极端现象,广电总局在2000年1月4日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即《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引进、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各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应根据《关于引进播出境外电视节目的管理规定》(原广电部第10号令),严格将黄金时间(18时至22时)播放引进剧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其中,各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在19时至21时30分的时间内,除经广电总局确定允许播放的引进剧外,不得安排播放引进剧。同一部引进剧不得在三个以上的省级电视台上星节目频道中播放。”从此,引进剧在黄金时段被“请”出了电视剧播出市场,这使得刚刚市场化的内地电视剧产业赢得了一个较宽松的发展空间,也使得电视剧三家联播(后被扩展至四家)的模式逐渐在电视剧播出市场运作成熟。但是,“4+X”政策在2004年被最终确立,并且在它运行了10年以后,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在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星首播时,北京电视台就遭遇到了江苏、上海、云南四家电视台轮番抢播、删改甚至一天之内滚动播出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由北京电视台牵头,在广电总局的协调下,全国22家省级卫视签署了《电视台电视剧自律公约》,号召各大省级卫视规范播出电视剧。如果说《团长》乱播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现象,这一问题实际上反映了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的“4+X”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头。那么,此番改革之后,到底会给电视剧产业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二、“一剧两星”的行业影响:电视台、制作方和互联网 首先,针对电视剧播出方而言,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一直以来主打独播牌的央视和湖南卫视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政策的限制,央视平台几乎不跟其他省级卫视联播电视剧。在“4+X”的时代,由于央视平台需要独播,同时由于其购剧资金所限,一般而言,央视平台很难争抢到国内最为优质的电视剧。而这次“一剧两星”的改革可以说人为地给央视平台创造了资金优势,因此,改革后,央视可以发挥资金的比较优势,购得好剧。 对于湖南卫视而言,“一剧两星”可以说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因为湖南卫视关于播出定制独播剧或自制剧,尤其是近年来与金牌制作人于正携手,可以说已经打造了“古装青春剧”的第一平台,例如最近在争议中热播的《宫锁连城》就是最佳范例。因此,对于湖南台来说,“一剧两星”正是强化其“省级卫视第一霸主”地位的好机会。 除了湖南卫视,对于省级卫视中的其他一线卫视而言,“一剧两星”可以说是坚定了它们在独播电视剧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例如,江苏、浙江两家卫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对于定制独播剧的操作日渐成熟,打造出诸多适合自己品牌形象和受众定位的剧集。在“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之后,对于这些一线卫视而言,实际上是对于他们既有路线的强化。 “一剧两星”政策真正会影响到的,可能是二、三线卫视。排名前十的卫视中,除了前三甲的湖南、江苏、浙江三家卫视之外,从第四名到第十名的省级卫视可以统称为二线卫视,他们中既有像安徽卫视一样主打电视剧内容的老牌电视剧频道,也有像深圳卫视一样在青年群体中收视表现较好的新兴频道。对于这类二线卫视而言,他们可以发挥既有品牌优势,发展与制作公司的合作,打造适合自己品牌形象的定制独播剧或两家联播剧。一方面既节省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电视台对于内容产品的控制权,可以在剧本策划阶段,就考虑植入广告等其他收入模式,为投资安全作保障。 而对于十名开外的三线卫视而言,这一政策可能对它们的既有播出模式形成较大挑战。因为,过去可以和其他三家卫视共同分担的成本,这时只能两家,甚至独自承担,这将对这些电视台负责购剧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对于这类卫视而言,它们可以优先选择过去几年中大量积压未播出的电视剧,这批剧目的库存较大,在购剧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可以缓解购剧的成本压力。长期内,如果其购剧资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类卫视可以选择“低成本、高收视”的“轻型电视剧”进行播出,而保证一部剧做到低成本、高收视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制作故事简单、情节抓人的所谓“雷剧”。因此,实施“一剧两星”政策后,短期内,我们可能会发现,三线卫视的平台上可能会出现过去播不出去的积压剧,甚至是一些“雷剧”,当然,相信随着产业内部的调整,这只是一个过渡现象。 事实上,在播出平台无法负担优势剧目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产品,如电视节目。如果担心在“限娱令”的要求下,娱乐节目存在播出风险,这些卫视可以将注意力转向新闻、科教、动画片和纪录片的打造,运用“蓝海战略”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收视空间和打造崭新的品牌形象。 “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对于制作方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一些具有资金优势、签约了许多一线艺人的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省级卫视合作,打造定制独播剧,同时,他们还可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为其生产适合特定网民收视需求的网络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举步维艰的小公司,由于过去由四家共同承担的购剧资金现在只能由两家甚至一家支付,并且由于一线艺人是产业内的稀缺资源,他们的片酬肯定难以下降,因此,这些小公司只能在制作成本上进行压缩。而制作成本的过度压缩,肯定难以保证质量,因此,它们势必要在内容和艺人之间进行选择。在内容选择上,这些公司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市场需求度高,但对于内容质量要求不高的“雷剧”,也可以选择完全按照播出方的要求制作的定制剧。在制作方式上,对于这些小公司而言,它们有可能采取联合制作,联合发行的对策,但是,如何应对由于购买平台的减少而减少的收益,将是这些公司共同面临的考验。 “一剧两星”的一个良好初衷是希望通过人为地减少购买平台而压缩购剧资金,从而降低日益水涨船高的艺人片酬。但是,就像刚刚谈到的,由于一线艺人与收视率的高度相关,他们是产业内的稀缺资源,因此,幻想通过政策来改变一线艺人主动降低片酬,未免难以实现。但是,政策对于二、三线艺人的片酬可能会有所控制。因为,对于制作方而言,在资金有限无法请到一线艺人的情况下,二、三线艺人如果仍旧不降低片酬,制作方可能会用同等的资金去培养新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二、三线艺人可能会选择降低片酬,也有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参与制作和收益分享。当然,对于影视界的新人而言,“一剧两星”可能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他们对于片酬的要求不高,但是,却拥有通过拍摄新剧出名的希望,而这一政策恰恰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一剧两星”政策的最大受益方有可能是互联网平台。过去几年的数据已经证明,互联网平台对于电视剧广告的分享,以及对于注意力资源的凝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政策实施后,可以想到,从最多四家播出平台,到最多两家播出平台的过渡中,那减少的两家平台应当提供的资金,极有可能被互联网平台所分担。同时,2014年初,由搜狐独家引进的美剧《纸牌屋》和由百度引进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大陆的热播,已经说明互联网平台对于电视剧受众的凝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后,会有更多的好剧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而互联网购剧方,也会对电视剧内容产品有着更多的前期介入,同时其议价权也会进一步提高。总之,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平台在电视剧播出方面所起到的日趋主流化的作用。 三、“一剧两星”:2015之后,受众可以期待什么? 最后,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可以期待的内容产品的确增多了,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首先,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一些以前没有机会播出的积压剧目,终于有机会得见天日了。这些剧目可能不会是一些优质剧目。而且,对于电视台而言,短时间内能抓住受众的剧目,往往是一些雷剧,那么,在三线卫视,各种不触及政策底线的雷剧可能会不断出现和重播,这可能是受众所意想不到的。本质上,电视剧产业应当呈现出少量最优质作品集中最广大受众的局面。但是,“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到底会不会出现这一现象,还有待观察。而且,大量作品将受众进行分流,可能会是更加普遍的现象。 总之,“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客观上有助于缓解电视剧成本居高不下,艺人片酬水涨船高,而电视台播出的内容产品却常常处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但是,正如我们常常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一样,这一政策客观上强化了一线卫视、大型制作公司的力量,也给了互联网平台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二、三线卫视和各种举步维艰的小型制作公司,它们将要面临的挑战,恐怕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然,电视剧产业最终服务的对象,永远是受众群体,不论电视剧产业如何改革,受众群体所期待的永远是优质、多元、物美价廉的内容产品,谁能在这一轮改革中牢牢把握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永远是文化产业中万古不变的真理,当然,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诉求。“一戏两星”政策的背景、产业影响及未来展望_一剧两星论文
“一戏两星”政策的背景、产业影响及未来展望_一剧两星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