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旅游开发应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采取论文,旅游开发论文,主导论文,西部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处于转轨时期,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幼稚而残缺;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物价、利率、汇率和其他要素价格还不是完全依靠市场而形成。同时,政府职能还在转换,不能完全适应市场运行的要求。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市场发育及成熟度与沿海地区相比很低,要单纯依靠市场调控的手段,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给出适应市场运行的多种信号,来引导企业投向西部,来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大量流向西部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部大开发仍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要通过推进市场发育来完善市场体系;通过打破地方封锁来发展统一市场;通过加强市场管理来健全市场机制;通过搞好软硬环境建设来优化投资环境。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失灵”。旅游的经济作用并不都是天然积极的,消极面同样存在,特别是在旅游业初始发展的地区,旅游的自由发展往往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就很难在旅游发展之初采取各项积极的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以消除和削弱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的旅游经济活动是放任自由发展的。大多数国家,政府更是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海外促销、简化旅游者出入境手续,建立市场秩序、为旅游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和进行行业管理等方式,对旅游经济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或削弱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来服从于经济,实现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西部旅游开发,一定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战略,以“市场为舞台,政府当导演,企业唱主角”的模式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主要体现在政府应在西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下作用: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落后,是长期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如甘肃省在以往的旅游工作计划中根本没有“冬季旅游”的安排,因为难就难在交通上。在冬季,敦煌机场的航线多已停飞,而铁路又不能直通。西部的旅游资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没有通畅、安全的交通与外界沟通,就无法得到发展,也无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来提供。故在西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应将首要的重点放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彻底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以消除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二、政策引导
“政府主导型”模式并不是要政府直接介入旅游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主导体现在培育市场,塑造市场主体上。政府应通过制订财政、金融、税收、出入境管理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引导与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实施的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几乎集中在鼓励投资,形成旅游产品上:即解决供给的问题。而涉及旅游业发展的另一方面,扩大需求,却很少有系统的政策和措施。1999年9月18日,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和“十一”的放假时间分别延长为3天。 很快在当年的“十一”即形成全国性的旅游消费高潮,给我国疲软的需求市场带来了新的亮点和希望。因此,政府在出台鼓励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要尽可能地有所创新。如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实施社会旅游政策,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出一部分专款设立福利旅游基金,并制定专门针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旅游计划,建立福利旅游基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西部地区的旅游需求,还可以减轻低收入阶层对收入不公平的反抗心理,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三、依法治旅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旅游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标志着我国依法管理旅游业的开始。到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行政规章有4个,国家旅游局在职权范围内制定了70 多个行业规章。但是,我国的旅游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由于体制的问题,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往往造成旅游业的行业范围划分不清,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致使我国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
作为地方政府,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执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规定和办法,对旅游业进行行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全国统一的《旅游法》未颁布,各地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就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地方性旅游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维护正常的旅游经济秩序,规范旅游市场的主体行为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带来人口的增多,同时又导致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的增加。大量的污染物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空间,在一定区域内又破坏了生态平衡。我国的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同时,西部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下极其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全人类的财富。一但遭到破坏,我们不仅对不起我们的祖先,也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
因此,实施“政府主导型”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中的作用,这也是实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西部地区在发展旅游业上,绝大多数均采取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的战略,这是十分正确的。政府可以从规划的制订和审批过程中,督促企业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大力的宣传使旅游者产生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设立常设机构和人员,对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破坏环境、破坏文物的现象,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其改正。
五、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由于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旅游者无法事先看到旅游产品的本身,而旅游经营者又无法把产品运出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对外的宣传促销。而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各行业,任何一个企业要独立地对外促销,在经济上都是不划算的。当企业对外宣传促销的成本超过它单独得到的利益,而其它企业可免费搭便车时,任何企业都不会进行此项投资。因此,旅游产品虽然不是公共产品,但却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这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组织,甚至可以从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企业中取一定的费用,用于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促销工作。
实施“政府主导型”模式,由政府来组织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还有两点优势:第一,可以树立一个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旅游形象;第二,可以集中一个地区旅游企业的力量,易于形成规模,扩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