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罗 玉,赵聚辉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当今财政发展改革的热点话题。当今的财政发展改革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内容。对此,在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规定下,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的创新,注重产出结果和成本效益,使取之于民的财政资金真正受之于民,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绝大数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单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的经济流入,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者,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要求,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意义
预算绩效指有效公共服务与公共资源投入之比,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我们将基于提供有效服务这种结果的管理称为预算绩效管理,因此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人民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日益突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绩效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使得事业单位在人民的监督下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民在监督的同时更好地感知事业单位提供的有效服务,为提高公众信任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待加强。对于大部分基层地区,受“重分配支出,轻管理绩效”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明确的认识。一是虽然多年来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推进和完善,但相关财政预算部门对长期形成的“重分配支出”的传统思想仍没有得到转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致使相关工作只限于表面,并没有起到获得更高产出或结果的实质性作用;二是由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有些事业单位项目开支随意性大,超出预算开支范围或违反支出标准的现象经常出现,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部分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者未牢固树立绩效管理和责任意识,对绩效管理实施主体的认识不明确,将绩效考评职责归属于财务部门,未调动其他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和开展。
2.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仍需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评价主体单一,以自评为主,主观意识较强,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只设定了某个部门的绩效指标,无法进行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和责任细化,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缺乏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执行绩效管理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预算项目复杂,资金较为分散,这使衡量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再加上被评价单位的绩效资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使得在绩效评价中不易获得理想有效的证据。
根据对前文《试点办法》第5条规定所做的分析,可以发现值班律师的法律地位并不是辩护人,而是“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专业人员”,享有法律规定的有限权利。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律师的定位和目前《试点办法》对值班律师的定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7]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情况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赋予律师以辩护人的地位,那么律师的执业权利将会受到办案机关的剥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再次出现,有必要明确值班律师的“辩护人”地位,同时将值班律师从事的活动界定为“辩护活动”而不是“法律帮助活动”。
2.扩大评价主体,健全评价体系。绩效是在评价中产生的,因此绩效评价体系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扩大绩效评价的主体,将预算单位自评和财政部门专项绩效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在绩效自评时,应重点评价预算资金的绩效表现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两者之间的偏差应准确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自评监控,对于金额较大的重要项目应进行再评价。必要时可应用绩效管理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第三方的指导和监督,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执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宣传与学习并举,强化绩效管理理念。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而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规范有效进行预算编制的前提和保障。事业单位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改变对预算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政府和网络平台,积极宣传预算管理意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还需组织内部学习进行强化,如可以将与预算管理有关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以及法律条文制成学习课件,相关工作人员需每日完成规定的课程,既强化了部门绩效管理理念,又培养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预算绩效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牢固树立各个部门“重产出,重效益,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对策
4.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未被有效应用。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将评价结果切实落实到管理工作当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单位通过绩效评价发现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到社会效益等因素,未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绩效评价因此未发挥有效编制预算,优化支出结构的作用;有些部门和单位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内部资料,未向社会公开,因此无法接受各方的监督;尤其是部分单位未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使得相关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单位和部门的绩效意识无法得到强化。
3.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建设不到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依靠财务部,未能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对于项目支出是否合理,资金的使用是否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无法得到规范有效的管理。有些单位在应对检查时,临时调动人员形成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系统、有序地开展。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国家有关绩效管理的政策,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无法满足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4.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事业单位应重视绩效评价的应用,将绩效评价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一是相关单位应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被评价单位和部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及时采取措施,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绩效考核问责机制,遵循“有效则奖励,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绩效评价结果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未达到预算管理目标,财政资金低效使用的项目,应追究预算单位的责任,减少相关项目的财政支出。三是将绩效评价结果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形成舆论压力,不断推进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
3.构建指标框架,完善绩效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指标决定了绩效评价的方向和目的,是绩效评价的要素之一。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先构建指标框架,按照框架中的维度设立指标,以各维度的权值作为指标权值。目前指标框架的建立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以绩效过程为导向,围绕项目的决策,绩效和管理三个维度建立指标框架。这一框架的特点是指标差异小,适合单位自评,但框架的篇幅较大,不适用于第三者评价。第二种是以导向理论为指导,按投入维度、产出与效果维度、能力维度、满意度维度建立指标框架。这种框架逻辑规律清晰,既适用于对某一单位进行绩效评价,也适用于对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框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
5.设置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重视绩效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部门或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分工,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发挥财务部门筹划和监督的作用。绩效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强、专业性高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把握工作流程。单位可以采取内部培训,提高福利待遇,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等方法,招揽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随着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在学习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绩效管理软件操作的熟练性、灵活性,在大数据、AI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系统化、程序化管理。
1.3.1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Hs—CRP、BNP)、BNP水平。
研究生教育过程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活动,师生心理和情感交流贯穿始终,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最终质量。应将心理交流和情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的纽带,在导师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及和谐的生活情境时,本着师生平等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心理关系,实现师生共情;通过师生优势互补、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21.6%,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21.7%,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17%,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27%。目前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保率远低于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概率不足。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养失业老保险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方面,解决好这一问题体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科学、有效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针对管理理念不清晰,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实际措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薇.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8,(7).
[2]沙瑛.刍议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的绩效管理[J].中小型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2).
[3]赵晨,高中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基于组织公平理论的追踪研究[J].预测,2016,(1).
[4]邓婷婷.事业单位可探索引入战略性绩效管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8-0073-02
收稿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JG18DB297);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绩效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2019LSLKTYB-049)
作者简介: 罗玉(1998-),女,辽宁铁岭人,本科,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赵聚辉(1977-),女,辽宁抚顺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博士,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