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治未病”思想在中医皮肤病防治中的运用论文_代献科,马玉杰

试论“治未病”思想在中医皮肤病防治中的运用论文_代献科,马玉杰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因气血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内外相应,使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里的皮肉主要指皮肤,皮肤的生理功能,机体阴阳调和,是通过皮肤和机体气血脏腑的密切关系而体现的。“有诸内而行于外”,皮肤病的发生与相应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疗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对于中医皮肤病的防治具有较强临床指导意义。

1未病先防

中医认识皮肤病病因,以“审证求因,审因防治”为依据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曰:“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人,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乎伤气,金疮痿折,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皮肤病病因主要归为内因外因两大类,故审其内因防而消之,审其外因避之有时。

1.1审其内因防而消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篇》说:“七情,人之常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临床中油风(斑秃),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风瘙痒(瘙痒症)等疾病的发作皆与情志异常波动相关;《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由所生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精气生化不足,脏腑机能减退,如湿疮(湿疹)、马疥(痒疹)等病皆与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有关;过食膏粱厚味,易生内热和痰湿,而生红斑鳞屑类皮肤病,如白痴(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粉刺(痤疮)等病也与饮食失节、脾胃内伤有关;长期偏食成性,可造成某些营养缺乏性皮肤病,如各种维生素缺乏病;禀赋不耐者对某些食物过敏,而引起过敏性皮肤病;《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述:“久卧伤气,引起脾胃虚弱,虚肿臃肿,动则气短汗出。”故某些代谢性皮肤病亦与劳倦内伤有关;皮肤腠理不密,易患传染性皮肤病,如各类癣病、鼠乳(传染性软疣)、疥疮等病皆与传染有关。故饮食有节,固护脾胃,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摄情志,修身养性,皆是“治未病”思想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1.2审其外因避之有时

春季阳气升发,风气当令,气候寒热多变,应适当增加活动,以助阳气升发,避免感受风邪,以预防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幼儿急疹等感染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所言:“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故避风寒,风热之邪侵袭,以防瘾疹复发。而风胜则燥。故风邪引起的皮肤病多为干燥性皮肤损害,可见到脱屑,皮肤粗糙,皲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湿毒(过敏性皮炎)面游风(脂溢性皮炎),黧黑斑(黄褐斑),风疹痒(老年皮肤瘙痒症)等病的预防应当减少外出日光直接照射,避免粉尘、风尘、花粉直接对皮肤的刺激;夏季阳气盛长,暑热湿气当令,应当避暑纳

凉以防止夏季性皮炎、痒子病以及疖病、毛囊炎的复发;秋季阳气收敛,燥气当令,气温由热转凉,易外感而引发的白疖(银屑病)、风热疮(玫瑰斑疹)、瓜藤缠(结节性红斑)等病;冬季阳气潜藏,寒气当令,应当注意保暖以防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炎的复发。故和于阴阳,顺应四时,加强自我保健,指导患者对发病诱因加以预防,做到“未病先防”对中医皮肤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既病防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疾病发展变化有一个过程,任何疾病在初期或萌芽阶段,病位浅、病情轻、正气尚足、邪气易去,如果外邪侵袭人体而不及时处理,病邪就有可能逐步加深,由表传里,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

2.1有病早治

皮肤病的诊治也和其他各科一样,不外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经络外应皮肤,内应脏腑。从皮损损害发生的部位与经络联系,可了解与脏腑的关系,如皮损发于鼻部者,每多与肺有关,皮损发于胁肋部与阴部者,多与肝经有关,皮损发于唇部者,多与脾胃经有关,据治病“治外必本诸内,治内亦即治外”的基本原则,采取局部与整体并重,外治与内治并举以达早期诊治。故早期针对酒糟鼻(酒渣鼻)、蛇串疮(带状疤疹)、阴部湿疮(阴部湿疹)、热疮(单纯疮疹)等病及时采用疏风清肺、疏肝清热、除湿健脾等法治疗取得很好疗效,如外感风寒邪气之瘾疹,初期邪气在表,用辛温解表药治疗,祛除邪气于疾病的初期阶段,及早阻止其深人及防止其传变。

2.2治疗防变

脏腑与脏腑之间,生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一脏有病,可依据自身规律而影响他脏,因此,在治疗时,应依据这种规律,先治或先安未病的脏腑,以防传变。《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种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张用于皮肤病防治传变有一定临床价值,在中医银屑病的治疗中,银屑顽疾,其症百端,临证辨证颇费筹酌。对于红蝴蝶疮(红斑狼疮)发病后期易伤脾肾二脏,且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属燥热之品易伤阴津。易当掌握病机变化。早期治疗中当固护脾肾二脏,且在用药过程中适当运用滋阴之品以防燥热伤津,亦可以收到预期的疗效。对于一些顽固性皮肤疾病、慢性、季节性多发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等,根据人与自然相应的规律,在病气未发之时先安脏腑,固护正气。采取适当的治疗、调养措施,以达预防治疗之功。

总之,中医治未病思想可贯穿于中医皮肤病防治全过程,对皮肤病的中医临证用“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采取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疗防变的原则,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130-144.

[2]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5-106.

论文作者:代献科,马玉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试论“治未病”思想在中医皮肤病防治中的运用论文_代献科,马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