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何运作资本_投资资本论文

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何运作资本_投资资本论文

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何运作资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高科技企业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近两年国内高科技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经验,无非有四种比较成功的模式:A)亚信模式;B)用友模式;C)金蝶模式;D)邦讯模式。亚信、用友与金蝶的成功

2001年亚信第一次开始赢利,其市盈率曾高达90多倍,那么怎么样的市场增长率才可以维持如此之高的市盈率?

反观亚信在1999及2000年,其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但股价一直保持得不错。深究其内在原因,我们发现,亚信股票的优秀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维护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用一句投资的术语来说就是MANAGEEXPECTATION---注重引导和管理投资人的期望值。

比如,每次亚信告诉投资人它的下一季亏损将会缩小,而几乎每一次它总是能达到或超出这个期望的话,投资者的信心自然不断增强,因为亚信不断通过事实向投资者证明,它正在一步步地迈向赢利之途。鉴于这样的管理和运作手段,亚信的股票价格除去受到NASDAQ市场波动影响外,一直都较为稳定。

然而亚信之路对于其它民营企业来说可模仿的成分甚少,毕竟像亚信那样一飞冲天从而傲视群雄的资本及市场环境已成过眼烟云,要在国内再造第二个亚信去赢得资本市场的辉煌,其几率微乎其微。

用友以和亚信同样高的市盈率在中国主板市场上筹集了大笔资金,这对于一个以业绩为基础的公司来说,必然为其后续的业务拓展和并购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友的成功与亚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蝶则是典型的"境外公司,境内权益"的海外上市模式,与一般通称的"红筹"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另外一种是H股模式,与A股模式在流通性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以"境外公司,境内权益"上市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严格审批。另外在资本重组过程中,香港联交所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亦即上市前二年经营期间,管理及股权无重大变更。通常联交所的这条规定会对境外资本重组及连续计算业绩,以及出具财务报表,产生一定的技术难度。但是,我们无从评价用友和金蝶模式的优劣,由于流通性的差异,一个是有价有市,而另一个则基本上有价无市。

邦讯选择被收购

邦讯资本运作的成功应当说是从IPO之外独辟蹊径。

自1999年科技网络高潮兴起以来,同众多高科技企业一样,邦讯资本运作之方向最初是定位于美国上市。早些时候,国际上的投资银行对邦讯上市后的估值曾达到若干亿美元。然而好景不在,2000年4月及10月科技网络泡沫的爆破,使得中国大陆几家准备赴NASDAQ上市的企业市值一落千丈。

2000年10月以后,邦讯在资本运作上的策略至少有三种选择:一、进行国际私募,进而在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二、与战略投资者合作、合并或被收购;三、借壳上市。邦讯在整个2001年贯穿的一直是这样三线并行的思路。这三种选择对邦讯来说,并不是相互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成功之路,并促成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邦讯从2001年2季度开始历时6个月的国际私募是邦讯迈向较为成功的资本运作的重要途径。2001年9月,经过无数次谈判,邦讯与5家知名国际投资商终于达成所有投资条款,完成法律文件的最终稿,只待6方代表签字。根据邦讯2001年的经营业绩,投资方对邦讯的Pre-moneyValuationRange(投资前作价范围)最高可以达到5500万美元。

而在此同时,亚信的收购协议却历时若干个月,数易其稿,仍在一些重要条款上双方未有一致意见。由于低迷的资本市场,亚信的条件与邦讯股东的期望值始终有一段距离,尤其是在价格和一些重大支付和锁定条款上。而接受亚信的收购,意味着股东放弃控制权、私募和IPO之路,因而一个满意的收购条款对邦讯股东意义非同一般。

2001年9月20日,我给亚信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提交邦讯一方关于收购条款的最终要求。次日下午,在我与邦讯另两位董事取道深圳罗湖赴香港签署投资法律文件的途中,在深圳富临酒店我收到亚信发来的传真,亚信最终全面接受了我们在电邮中提出的要求,并同意在签署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收购协议前,为邦讯提供高达1000万美元的低息过桥贷款。然而,在香港的律师楼里,5家投资方代表和他们的律师已准备好所有的法律文件。

在过关以及其后在香港的许多个小时里,邦讯全体董事和股东们通过国际电话会议要作出一个抉择---这是一个重要但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5家国际知名的投资商,在全球及亚太地区投资界声名卓著,只要邦讯全体董事和股东在投资法律文件上签字,便可以一举获得总计12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包括300万美元的股东套现;另一方则是意欲进军中国移动BOSS市场,并以大量现金、巨额过桥贷款和更诱人的价格作为收购代价的上市公司。

邦讯股东最终选择了亚信。无可否认,在资本市场低迷,投资意欲淡薄的环境下,邦讯在风险投资界所得到的认同是其资本运作较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邦讯案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国内IT企业家们突然认识到这也是一条可以走得极成功的资本运作之路。以一个比较典型的15~20倍市盈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案例来说,邦讯以更高的市盈率出售给一家上市公司,比起单独寻求IPO所获得的可能价值更高,这对邦讯股东来说,无疑是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具体的体现。另一方面,这一整合有其显而易见的业务基础---整合后的Synergy(协同效应),并使亚信一跃而成为统领全国移动通信BOSS市场七省(广西、西藏、贵州、甘肃、浙江加上原有的上海、内蒙古)加一总部的第一把交椅,而同时又可以借此成功确立亚信在业务领域的重大战略转移(这对其在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极其重要)。亚信并因此提早实现了对投资者的承诺---有规模的持续盈利(邦讯对亚信2001年纯利润的贡献大约是1/3,而BOSS业务有很强可见性)。

到海外买壳

邦讯案例是2002年国内IT业界第一个重大并购案,然而这仅仅是行业并购、整合高潮的一个前奏而已。无论是电信、软件、集成或其他高科技行业,并购整合的高潮正在酝酿之中,包括亚信在内的持有大量现金的公司对中国IT市场的整合仍会有不断的后续动作。

但在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前行,对于国内民营企业来说,借壳上市也不乏是一条路途。当然,借壳上市并未能带来类似IPO上市的资本筹集和相应的市场效应,募集资金基本上只能靠二次发行才能解决。但借壳上市能够相对简洁地避开国内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政策性障碍。同时,借壳上市对于那些意欲通过资本运作手段,进入一些自己并不熟悉领域的企业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壳资源实际上是企业增加资本运作和对外收购内容的平台。

另一类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前瞻性的国内企业目前已经开始在美国、欧洲收购一些技术性的公司,相信类似国内企业境外收购的活动也将趋于活跃。现在在欧洲及美国有大量的技术型公司,这些高科技企业拥有顶尖一流的技术,然而却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应用。在资本市场高潮时,这些公司籍资本市场的利器获得融资而赖以生存。然而现在时过境迁,资本市场只追捧那些有业务和盈利基础的公司,对纯技术型的公司并不太感兴趣。但这些高科技公司中不乏对中国本土市场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人才。借海外的科技来应用于中国未来的广阔的市场,也将是今年有意进军IT业的国内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一个趋势之一。

标签:;  ;  ;  ;  ;  ;  ;  ;  ;  ;  ;  

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何运作资本_投资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