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心小学 421600
摘 要:情境教学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对特定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使语文学习富于乐趣和情感,摆脱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局面,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的教学是带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体会世间百态的过程,也可以说,语文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阅读部分,更是担负着加强学生理解体验,锻炼多元思维,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重任,教师要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语文阅读的教学充满新意,学生学有所得,就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改善课堂教学中的环节,增加教学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科中传承着我国的悠久文化,代表着几千年民族精神的凝结,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在语文学科中得以体现,我们的学子从进入学校学习开始就一直伴随有语文的学习,可以说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在这其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反观数年来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似乎并不十分理想,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变得枯燥无味,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得不到体现,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阅读教学只重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阅读能力的锻炼
以往小学教师在教授课文阅读时方法单一,多数情况都是以学生识字为目标,对于课文做到字通句顺即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下,语文阅读只学到了基础知识,对于阅读的方法和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思考时间少,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惰性,不愿动脑思考,更得不到应有的情绪体验
传统的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形成“老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基本不用自己动脑思考或积极体会课文内容,只需等着老师教就可以,学生不能主宰课堂学习,一味等待现成的知识,不能深入理解,也就达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就是因为它能一改传统教学的弊端,让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模式和体验。
1.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理解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
处在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和想象力非常强,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阅读教学这一载体更好地培养学生情绪体验,锻炼其思维能力。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课文内容与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思路形成一个整体,自然而然地在课文与想象情境中过渡,学生的想法越天马行空,他们的思维也越活跃,越具有创造力。
2.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情绪色彩,使学生充分感悟思考
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走进文章,真正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就要使学生将作者所想变为自身所想,将作者所感变为自身所感,只有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理解和感受作者在文中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而情境教学则刚好实现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3.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本身即充满人文情怀和美的情愫,在优美动人的篇章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无疑为文章添加了一抹动人的风采,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三、小学阅读情境教学的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使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语文的学习不能建“空中楼阁”,要使学习的内容落到实处,使学生加以应用,这就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使学习与生活有机统一,才是学以致用的根本。
2.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陌生或不曾体验和经历过的课文内容,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也不易产生深刻的感受,这时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创设适合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去。
3.注意课堂“留白”和悬念的设置
一堂课的教学不一定非要45分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堂空白”,也就是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尤其是在对一部分内容讲解结束后,让学生之间有互动讨论,有思考,让学生将学得的知识内化。同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是吸引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前,先设置问题“谁是蝌蚪的妈妈”,学生被有趣的问题所吸引,在这种情境下自然导入课文学习。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方法是一种偏向感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的阅读部分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既能加强知识的传授,又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多重情感体验,以感性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伟胜 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13)。
[2]唐丽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C,2011,(8)。
论文作者:管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传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