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人文内涵渗透的“瓶颈”及其对策_英语论文

英语课堂人文内涵渗透的几个“瓶颈”及解决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瓶颈论文,内涵论文,人文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综观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能结合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的渗透,能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容易受教材文本和课标里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束缚,所呈现的人文内涵的拓展性、新颖性、创造性和清新性不够,影响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由于教师的“局限短视”,引发英语课堂教学人文内涵渗透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文内涵在教学目标上有体现,但升华不够

      无论是在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教师常会用“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知道中西方的××”等来自课标的语言,对教学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作阐述。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目标描述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每个课时目标里都出现类似的描述,会给人“众生一面、千篇一律”的感觉。教师自己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写在那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像这种目标的达成是要靠教师长期坚持践行的,在阶段、学段、学期目标里体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每个课时目标里体现。

      【案例1】

      某教师执教《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9册Module 10 Unit 1 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

      1.原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描述为:

      情感态度目标:

      (1)乐于参加TPR,Guessing game,Response game等英语学习活动。

      (2)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规则。

      文化意识目标:体验到中英家庭规则的共性和特点。

      2.改进后的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描述如下:

      情感态度目标:尝试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规则,提高学生的是非意识,培养学生文明居家的良好习惯。

      文化意识目标:体验到中英家庭规则的共性和特点,初步了解到不同国家社会规则的差异。

      【评析】改进后的情感态度目标把有重复使用的“乐于……”删减掉了,保留了“尝试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规则”,同时增加了“提高学生的是非意识,培养学生文明居家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改进,情感目标的设定措辞上删繁就简,去俗留新;内涵上更是从“兴趣激发和保持”上升到了“文明道德情操”的层面。而文化意识目标保留了“体验到中英家庭规则的共性和特点”,同时增加了“初步了解到不同国家社会规则的差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案例2】

      某教师针对《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7册Illness的复习课设定的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目标:能正确认识疾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给予身边的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文化意识目标:初步认识到中西医的差别。

      【评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把情感目标里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心理学和良好道德品行的高度上;而文化意识目标能从illness想到要用medicine来治疗,从而把该目标精准地落在了中西医的文化差别上,让学生对中西医有个初步正确的了解,对学生的医学观无疑是个启蒙。可以说,这是个成功结合文本捕捉到具有视野和高度提升的人文性目标。

      【建议】教师要实现课时目标里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中体现出的具有特色提升的人文性的东西,就要针对教材的文本挖掘出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时,不但要注意到文本里中英文化的差别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而且也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去体现学以致用。只要教师视野宽阔些、思维的角度广一些,就能避免犯浅尝辄止、就本论事的毛病,实现所设定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上人文内涵的升华。

      二、人文内涵结合目标功能句,但温度不够

      教师在结合目标功能句的学习进行人文内涵的渗透时,通常会采取逐渐推进的方式,所进行的功能句型学习有感知、操练、巩固、运用、提升的递进步骤。但一些教师走到提升环节的时候,会出现不知怎么灵活推进的现象,所看到的功能句型在提升环节的人文内涵的渗透会出现“戛然而止”或“夹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目标功能句型里所“携裹而行”的人文内涵遭遇到被“轻视和遗弃”的结局,这样的课也就不能触及孩子的内心和灵魂,导致人文内涵的渗透也就缺少了“温度”。

      【案例3】

      某教师在执教《新概念英语青少版》2A Unit 9 Lesson 17 Do your own thing时,对这一个课的目标功能句“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I want you to do your own thing.”处理如下:

      Step 1:学习环节(依托文本进行了4个理解文本的活动)。

      Step 2:操练环节(1.Read and repeat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rmer questions completely.2.用一些词卡让学生替换句型里的"do your own thing")。

      Step 3:巩固环节(1.Chant.2.Make a chant)。

      Step 4:运用环节(1.限时写信。2.展示交流)。

      Step 5:提升环节(1.教师给学生一些青少年愿景的句子。2.学生针对烦恼,提出愿景,如:"I'm tired.I want to sleep.I'm fat.I want to loose my weight.")。

      【评析】从本案例目标功能句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文内涵随着目标功能句的学习得到推进和提升,所走的进程是:文本内容学习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依托文本句型进行局部地加入学生自我经验,初步触探学生的心理——以写信的方式更多地加入学生的自我经验,更进一步探及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自己的烦恼,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了学生确切的内心实际需要,也就触及了学生的心底和灵魂。可以说,这是一例成功将“有温度”的人文内涵和目标功能句的学习结合着携带同行的案例。

      【建议】目标功能句在每篇文本里都能存在,关键是看教师在提炼出来后,如何针对这些有特定语用功能的句子创设语境进行有效的学习,围绕各个语境创设出的教学活动要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渲染情感,最后“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触及学生的心底。

      三、人文内涵能结合文本主题,但创意不够

      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主题鲜明,人文内涵也蕴含在文本主题里。教师们能沿着主题这个线索对人文内涵的挖掘进行跨学科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长学生的见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到文明、道德品质和艺术的层面。但教师进行跨学科整合挖掘文本内涵时,容易对日常耳熟能详的信息考虑到,对一些具有时代气息、创意和后现代感的人文性东西由于平时没有关注到,导致所产生的文本人文内涵渗透教育缺乏创新。

      【案例4】

      某教师在教学《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10册Module 10 Unit 1 What did you put in your bag?时,"Clothes"这个主题的教学步骤如下:

      Step 1和Step 2(略):处理clothes这个单词的“音形义”。

      Step 3:欣赏一段配乐的巴黎时装秀。

      Step 4:看一些后现代的建筑图片(见图1),回答问题。如:教师指着“中央电视台”的建筑问学生"What does it look like?"学生兴奋地脱口而出:"It looks like shorts."

      

      【评析】该教师按上述步骤处理文本中的主题词clothes时,在扎实掌握了主题词“音形义”的基础上,在步骤3中给学生一段视听材料,开阔了学生对服饰的了解并激发了学生对服饰的热爱;而步骤4让学生有出乎意料的关于服饰作用的了解,服饰不但可以用来穿和走秀,原来可以创新用在建筑设计上,形成特有艺术。学生在感叹人类的智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灵感。这样的人文内涵的教育熏陶会刺激学生的某些敏感神经,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人文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意识。

      四、人文内涵能结合板书,但构建不够

      英语课堂的板书,是动态生成的另外一种课堂语境。板书是教学过程中阶段性“留影”,且会成为课堂中的闪亮“切片”。教师根据小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的特点,在板书时少不了图贴,内容通常有重点句型、词组、短语、单词和课题等。面对这么多可以通过板书呈现出来的素材,有些教师在设计时就容易出现“没有线索”和“不能用足线索”的问题,造成教学内容无法以综合系统的方式梳理出来,不利于学生在知识间形成联系和联想,无法以图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案例5】

      某教师在教学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Book 7 Unit 2 Lesson 13 Always do your homework!时的图表式板书设计如下:

      

      【评析】这样的板书通过一周吃的水果数量多少很直观地来表达always,often,sometimes,never这四个表示频率的单词。但所板书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没有留白,不利于学生思维和拓展表达,横看看不出板书是以“一周时间”作为线索,纵看也看不出任何线索。

      改进后的板书设计如下:

      

      【评析】改进后的图式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两条板书线索,横看是以“吃的喜好”作为线索,纵看也看出是以“人物”作为线索。

      【案例6】

      某教师在上《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3册Module 5 Unit 1 At 7:00,I get up这一课时,设计出如右上图所示的板书。

      【评析】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两条板书线索,横看是以“时间”作为线索,纵看看出是以“人物”作为线索。横竖结合起来就可以很明了地看出不同人物的School routine用于支持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表格有留白,既给学生思维“拐杖”,又给学生结合实际发挥的“余地”。这是一例有线索、能用足线索和关注学生思维拓展、富有人文内涵的案例。

      

      【建议】要实现高质量的板书,教师在准备教学预案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要认真思考出有“图表特色”的板书,还要考虑到留白和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等线索来安排设计出富有人文内涵和关怀的板书形式,便于学生思维、内化和构建语言知识体系。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人文内涵渗透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一个英语教师的教育视野、教育智慧和情怀。教师只有意识到不能“就本教学、就科教学、就课标而走”的“瓶颈”问题,才能做到“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活用课标”进行教学,同时挖掘出有价值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动人奇妙的“人文世界”里畅游。

标签:;  ;  

英语课堂人文内涵渗透的“瓶颈”及其对策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