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电大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G72
我们将要迈进21世纪,研究面向新世纪的电大教育,既要展望其未来走向,更要着重探讨从现实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世纪。如果说此前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那么,现在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正向知识型经济发展,知识经济开始逐步替代工业经济,科学与技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就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因素,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将是社会的重要职责。教育向全民终身教育转变,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更为普遍、更为重要。为此,我们需要一场与信息革命并行的终身学习革命,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时代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果实。广播电视教育作为担负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职能的现代开放式的办学形式,应当责无旁贷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敏锐地洞察和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选择。
面对新世纪,需要我们思悟的东西很多。电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更需要我们对一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在社会将要迈入21世纪宏观背景下,电大教育能否跟上世界远距离教育发展的步伐,向社会充分开放教育资源;能否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多规格的应用型人才;能否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带动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能否发挥远距离多种媒体教学的优势,搞好教材建设,提高对远距离学习学生的服务质量;能否完善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考试、教学等环节在内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都是电大发展中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改革教育思想观念,迎接新世纪挑战
电大正进入跨世纪的发展阶段,与其他教育一样,面临着一个跨世纪的重大课题——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电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没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就难以推开和深化,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走到邪路上去。19年来电大已经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深入和完善,需要以教育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作为导向和动力;而我们对新世纪人才质量要求及可预见的未来历史阶段将要面临的一些新课题,更需要思想先行,作出超前的理性思考。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电大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我认为,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已从几个方面向跨世纪的电大教育提出了变革教育观、人才观的要求:
(一)变专业对口为适应的观念
电大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这是办学目的所在,毋庸置疑。但是,社会是不断前进的,电大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适合需要必须是适合前进中的社会需要。其次,社会发展是动态的无止境的过程,电大的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爆炸”新时代,传统的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显然失去了往日的合理因素。一段时间以来,电大的专业发展也曾走过了一条狭窄的路子,片面强调“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面向人才市场,结果有的专业分得太细,专业面偏窄,专业点过多,有不少专业点的规模很小,效益甚差。如:广西电大96级专科共有28个专业,其中学生数只有25人以下的专业就有7个,有些专业还不足10人。这是功利主义在电大教育系统内和社会上的表现。应当指出,尽管电大学生所学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职业性,但专业的应用性不等于职前上岗培训,电大教育并不是职业训练,而是学科培养。学生毕业后,要凭借本学科培养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上岗从事本专业的创造活动;或凭借这种学科培养所形成的扎实基础,跨学科转岗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大学教育将成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改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系统,树立终身教育的新思想。有的专家认为,新世纪的信息社会,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学校将不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场所。信息社会的教育是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教育,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补充的教育,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大学只能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训练与培养,不可能给学生以终身用不完的一切知识,学生走上社会后还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进行再学习。因此,电大的专业建设应以“适应”的观念代替“对口”的观念,要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健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拓宽专业口径,调减太细、偏窄的专业,扩大服务面向;应在拓宽专业面上打好基础,要有柔性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入社会门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入专业门的能力。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为地方,为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及中小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质量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专门人才。
(二)注重“素质教育”的观念
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电大要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因为,下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会更高。培养应用型科技专门人才,除专业教育外,对于思想、道德、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很快,就业发生变化,人们的转岗改行很快,终身厮守一种职业的观念会逐步淡化,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社会里以较强的竞争力和应变力开创事业,适应岗位、职业不断变动的需要。电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领域,面向新世纪,它培养的人不应当仅仅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将来能在该领域工作的专门化的人,而首先应当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合格的“社会的人”和公民,一个在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单位发光发热的合格的劳动者,一个能突破专业和职业领域限制的“自由人”。国家教委高教司等单位组织的“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对新世纪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研讨,不少学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单纯专业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重视素质教育,应该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从目前的情况看,素质教育在电大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专业设置过窄过细, 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柔性的课程交换,学生被封闭在专业圈内,导致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社会能力差;(2)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弱。如:电大经济、 文科的普通班招收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但因其学习年限只有两年,许多课程教学只能开快车,加上电大实习实验条件不足,致使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技能训练。据用人部门反映,有部分学生毕业上岗后,不能很快地胜任所担负的工作。(3 )教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电大多数教师知识面不够宽,开不出更多的选修课。由于脱离科研、生产、社会实践,学术水平不高,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还是电大的主要教学模式。(4)实行素质教育,势必要增设一些课程和学习任务。当前,理工科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不轻,公共课程已占总课程量的三分之一,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加大,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与需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5 )教学管理过于刚性。课程设置指令性太强,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障碍过多,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太小。电大虽然实行学年学分制,学籍七年有效,但学生普遍反映学籍年限刚性太强,柔性不足。按学分制的含义,学生修满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总学分应予毕业,不受固定的修业年限的限制,而现行的电大教学管理则对提前修满学分者和超过七年修满学分者不予开绿灯。这些都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上情况表明,电大加强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通过综合改革逐步解决,尤其在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要有相应的重大改革。要把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目标,注意课程整体功能,把课程体系从知识本体、智力本体转向人的整体发展,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探索适应于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注意把文化科学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良好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使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课宜粗,基础课宜实,专业课宜精。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使教师队伍适应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要在进一步提高学科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抓好专任教师课程总体设计及教材编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的培训提高工作。
(三)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
面对21世纪知识爆炸的深刻时代背景,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转变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从“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是一大变革。“学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同时要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性,这是一种牵动教育思想、教育具体目标、教学过程、课程结构乃至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变革的新的学习观。“学为主体”是建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1989年底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通过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指出:“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的这样一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并提出:“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知识越来越被感到成为经营是毫无意义的无不关联的单位,我们的教育体系深受其害,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整体化的求知方式。”美国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戈登·得莱撰写的一本在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专著《学习的革命》中提出:每一个国家的财富特点是一个国家人民的技能,而技能又依赖于该国家人民学习技能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都定出了2000年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力求建立最好的学习基地。作者认为: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这种“学习的革命”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上述的教育原则和观念是值得借鉴的。从电大教学情况看,“组班教学”成了主要的教学形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是教学的基本的组织形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主动性、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课堂教学基本还是“灌输式”、“填鸭式”,教材、讲义又过于强调系统、完整,很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研究探索不够,推而不广,“教为主导”,常常被理解为“教什么,学什么”,学好教师所教的和书本上所写的,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自主地学习;讲打好基础,即是把成熟的、系统完整的东西教给学生,讲究循序渐进,讲细、讲透,不留疑问,缺乏创新意识;注重演绎、推理,但对归纳、分析与渗透、综合不够重视;在教学管理上,着重于从教的方面检查教学效果,尽管这是必要的,但对学的方面检查却不像对教的方面检查那么系统有效;奖励学生的标准更多是看考分,而没有去看学生在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表现,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革。我国许多科学院院士认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不在于会做加法,而在于会做减法。教是为了不教。现在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知识老化也很快,靠满堂灌不可能在几年时间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交给他。要尽快地为学生开窗口、安接口,让学生伸出头去尽快了解科学前沿,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积累和准备;基础内容非常多,只能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非常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能力,着重教给学生以认识本学科领域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不但要讲清已被人们认识的事物,还要介绍人们正在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新事物,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只有倡导学生独立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和扩大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传播知识的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我们培养21世纪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扩大开放办学,向社会充分开放教育资源
电大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从认识上搞清远距离教育、开放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区别,在这个基点上,准确把握现代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实质,并进而探讨其未来走向和基本目标,从而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改革实践。我们应当明确,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都是在现代社会应运而生的产物,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并不是同义的现代教育范畴,远距离教育不等同于开放教育。前者是一种现代教学形式,它主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受教育者进行远距离的教学和引导,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教学场所的“空间分离”和教学过程的“时间分离”,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场所、随意的学习时间和满意高效的学习方式。而开放教育则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以人人享有教育权利为本质特征的一种教育理想和观念,它既可以在远距离教育条件下实现,也可以面授的形式进行。相对传统的面授教育,远距离教育更适宜实现开放教育的理想。但是,远距离教育不会天然地、自动地开放。环顾当今国际教育,远距离教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面对传统的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和压力等因素,办成并非开放式教育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这两个不同范畴的结合形式是开放式的远距离教育。国际上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方向是进行开放式的远距离教育。开放式的远距离教育将会给广播电视大学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快速到来的信息社会要求人类相应进入学习社会,终身学习是一大社会主题。在这一社会里,终身学习成为人生的必需,而传统的校园教育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为此,一切教育体系应努力革新、改革、调整结构和重新设计自己,新型的教育机构应向所有人开放,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力量在于其开放性,它的革新与发展,应当是扩大开放性而不是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对实施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电大来说,更多的是机遇。电大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开放性是电大教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电大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也是电大优于其他高校的力量所在。“没有围墙的大学”十分形象地说明了电大的特色和优势。回顾电大办学19年的历史,在开放教育方面,有一些与现代开放式远距离教育规律和电大特色优势相背离的误区应当引以为鉴。
误区之一:有的同志认为电大要开放,主要是教学对象的开放,必须“取消入学考试”,实行“宽进严出”。在电大发展史上,曾出现了1984~1985年招收“自学视听生”和1993~1994年兴办大学基础教育两度“宽进”的局面,两次都导致了电大的办学规模扩大,但在教学管理上仍按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办法来组织:按班集体听看电视(广播)课、集体面授、集体辅导。特别在大学基础教育中,有的地方放弃了收看(听)电视(广播课),全部改为面授课,这显然不是开放教育应有的表现形式,也说明“取消入学考试”、“宽进严出”并不等同于开放教育。
误区之二:一些电大校园化的倾向日益显露和发展。表现在教学上,封闭式面授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分强调组班教学,封闭管理;过分强调专职教师的配备,导致电大专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又难以适应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教学评估体系基本沿用其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标准而置电大特色和优势于不顾,致使一些电大为达标即盲目陷入校区化的误区。
误区之三:有的同志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手段的开放”,认为电大姓“电”,使用了技术媒体,并以之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开放教育了。殊不知,教学手段的改变绝不等于教育性质的改革。
从以上认识和实践上的三个误区来看,电大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首先就必须正本清源,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本质特征,遵循其特有的规律:
第一,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原则。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教育终生化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是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因此,必须首先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终生化”的理念。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已使电大实施终生教育和通过电大扩大开放办学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成为必要和可能。电大深化改革,发挥优势,扩大开放办学,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理想的重大举措;电大开展高、中、低各层次的继续教育,把教育从校园教育扩展到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这是实现教育终生化的重要方面。我们有这种教育思想,才能坚定搞开放办学和个体化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在推进开放式的远距离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中碰到困难也不会动摇。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原则。这是电大实施开放教育的核心。开放教育主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相信学习者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并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为此,要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指导下,重组教育内容,再构教学模式。为使我们的课程符合开放化教育的要求,必须对现行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造:(1 )以提高学习者的适应能力为中心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大基础和通用课程的比重;拓宽专业面,淡化专业界限;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2)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角度, 改变课程组织结构和计量方法,增强灵活性,采用模块式教学和完全学分制,使教育行为符合开放教育的本质。(3 )设计好开放学习系统,包括自主学习和助学两个子系统。这项工作必须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基点,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注意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并适应现代生活、工作对教育的需求。(4)在教材的开发利用上要贯彻开放性原则, 充分利用社会已存在的教育资源,取其优者,为我所用。
第三,教学的灵活性原则。电大本来就以音像载体为主进行教学,具备收看主讲课的客观条件,学习可以灵活进行,教学组织不必集中。灵活性是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特点,有了灵活性才有对广大求学者的适应性,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理想。在新的形势下,实行不组班开放式教学,即不以传统学校固定组班面授的方式教学,是电大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和在挑战面前保持优势的需要。要建立这样的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系统,首先要破除传统教育的组班课堂教育观念,明确组织管理的宗旨是服务。此外,在严格坚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用录像带,也可以利用录音教材,既可以有组织地教学,也可以在家自学,并加以少量的面授辅导。总之,要根据各地区、各专业的不同情况,实行教学方式的最优化组合。
第四,学习者支持服务系统的强化性原则。开放教育不是学生自治,全靠学生自己学习;也不是靠强化面授,才能保证质量,而是以学生自学和收视音像课为主,进行必要的面授为辅。因此,必须探索和强化各种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形式,向学习者提供教育资源和学习材料,建立健全与个别自主学习模式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教与学信息反馈系统,完整地、及时地向学习者提供文字、音像、计算机课件等供自学使用的课程教材及配套的导学资料、练习手册、模拟试题等“软”资源,定时或预约地向学习者开放图书资料室、实验室、网络学习室、视听教室等“硬”资源,完善适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辅导中心、阅览中心、实践活动中心等,形成开放教育的学习系统,以利于学生交互式学习。
第五,教学质量的保证性原则。电大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必须注意保证质量,质量是生命线。规模大了是发展,提高质量是更重要的发展。如果质量不保证,就会从根本上背离教育的宗旨,败坏电大的声誉。应当指出,开放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开放性与质量控制的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办学,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同时完善和强化质量保障体系。要保证质量,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好的师资和教材,因此,电大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注意教材、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的研究。另一方面,要依据现有的教学水平、办学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使开放办学规模稳定在一个适当的“度”上。适度规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办学条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办学规模也是会随之扩大的。再者,要在注意防止“教考脱节”的基础上,实行“教考分离”的原则,对所开课程应采取学绩性达标考试,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保证人才培养的合格性。
三、搞好教材建设,促进开放办学
电大的教材建设,是电大的两项基本建设之一。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电大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电大要做好“开放性”、“教学现代化”两个命题,首先应体现在教材建设上。可以说,教材建设,是电大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适应扩大开放办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已成为电大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电大教材建设的重点是适应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需要。如何适应这个需要?从已有的实践情况看,有几个方面的认识是必须明确和充分重视的。
第一,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目前电大文字主教材方面,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材改编工作严重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主要表现在计算机、中文、经济、法律等几个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如计算机专业有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1994年版本,而内容还是90年初期的),而且反映在某些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的教材中,陈旧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在这些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正如我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指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思想的变革进行变革。现在,我们的高等学校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建立在以微积分数学、经典物理学和道尔顿原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以前的科学结构和体系上,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少进入基础课程,可是现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理论、非线性理论、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本世纪建立的科学理论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这必须引起我们对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卢嘉锡院士这些观点是值得重视的。在新形势下要解决教材内容的陈旧、过时的问题,必须制定出规划,使教材修订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进行;要树立精品意识,集中力量编制高水平的新教材;建立竞争机制,采取多种承建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系统共建的力量,共同承担教材建设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积极发展同国内外教材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建成一批优秀的电大教材。
第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搞好教学设计和教材的总体设计,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和组合。开放式的远距离教育具有非正规性、开放性、高技术性、高效性、终身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材建设的方向,而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电大教材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来组织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文字教材偏厚,没有按必需、够用的原则精减内容,有的没有注意指导学习,有的则变成代替学习,教材普遍不适应学生自学。如1996年全国电大教材评估的19门课程中,师生反映便于自学的教材仅有2门,占10.5 %。(2)音像教材缺乏与文字教材的整体配合,课时太多且制作粗糙, 大多是重复文字教材的内容,使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制作的录像教材基本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要提高对开放式远距离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认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制作出具有电大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特点、适应学生自学的多媒体教材来。鉴于文字教材在诸多媒体中的重要地位,今后应在文字教材的偏写时,依据电大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要搞好教材的一体化设计,坚持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其他媒体为辅助,着重发挥辅助媒体强化教学、解答疑难、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导学作用;要根据每门课的特点,合理选择媒体,其中要特别考虑课程特点、媒体特点、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相互配合的优势,尤其是电视手段要运用恰当;要以学生如何学习为出发点,搞好教材设计,以方便学生个体自学为目标,使教材适用于开放学习;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提高教材的自学性、导学性、交互性,提高编制质量和水平。
第三,精心设计制作音像教材。音像教材的设计和制作是电大教材建设的重头戏,其制作质量集中反映了当代开放式远距离教育的水平。目前电大音像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不能满足扩大开放办学的需要,缺乏导学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满足迅速发展的开放教育的需要,音像教材的建设必须提到电大教材建设工作重要日程来考虑,要重视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严格把握每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一体化设计两个关键环节,科学确定教材使用的媒体和形式,加强音像教材与文字教材的整体配合;其二,注意音像教材教学性研究,从录像课的整体设计到每节课每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学科发展的启示。其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注重画面的设计及色彩、音乐和运用,提高音像教材的艺术性;其四,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以课程组的形式建设教材,集中教学、编制、远研各方面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优势,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使教材精益求精,更加切合教学实际需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主持教师一人一门课、闭门造车的不良现象。
第四,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加强CAI 课件的研究与开发。CAI课件是一种效能性强、表现力丰富的新型教学媒体,在现代化开放式远距离教育中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给CAI 课件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技术物质条件,而电大开放办学的特点和远距离教学模式也为CAI课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宽广的园地。面对这样的机遇,电大应迅速采取措施,在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上予以人力、 财力等方面的倾斜,力争在近期内研究出一批适合电大共建课、统设课使用的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有机配合的高质量的模拟试验课件和助学自测课件,以加快电大教学技术的现代教学进程。
四、采取有效措施,培植电大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
21世纪将是教育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大要加快发展,开放办学,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必须强化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电大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电大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把高水平的电大教育带入21世纪的基本保证。从电大肩负的重要任务来看,处于世纪之交的电大师资队伍面临着几方面新的挑战:(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及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要求教师提高综合素质;(3)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深化专业知识;(4 )学科专业的调整和改造要求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5)电大扩大开放办学,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拓宽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6)教学现代化的逐步深入, 要求电大专职教师成为精通远距离教学业务的现代远距离教育专家。要迎接上述挑战,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电大一项紧迫和重大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崇高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教育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牢固树立“为系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帮助教师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教风,做到言行一致,把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结合起来,体现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感化学生,艰苦创业,勤俭办校,养成文明习惯,增强公德意识,形成讲团结、讲奉献、讲纪律的团队精神和严明、协作、有序的工作秩序。其次,要形成合理的教师结构。电大专业多,科类多,不可能每科都配备专业教师,这就需要在引进、培养教师工作中要总揽全局,合理配置。从目前情况看,存在几方面的问题:(1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主要科类和专业尚缺教师;(2 )尚未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梯队结构;(3 )教师远距离教育的经验不足,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4)我们聘请的主讲教师, 不太熟悉电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大了解远距离教育的规律。我们的主持教师,比起主讲教师来,一般都年纪轻、资历浅。因此,在构建教师队伍工作中,既要适当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业务培训,同时对他们进行能胜任多种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既要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建立稳定的合格的兼职教师队伍,又要对兼职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电大教学规律。总之,应当把整个教师队伍配备成专兼结合、学科专业配套、年龄结构合理的集体。再次,要重视和切实加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普通高校的跨世纪人才工程已经启动了几年,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电大也应启动这项工程。对校级青年学科带头人,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可以采取外送国家重点大学、重点科研院所或国外著名大学离岗培训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在岗培养、导师外校聘请、定期辅导的办法。学校领导应支持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条件允许的予以及时解决,还应设立一定的经费,为他们创造优先发展和提高的硬条件。第四,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合理确定专职教师的工作量。从工作性质上看,电大专职教师与普通高校的教师不一样,为此,对电大专职教师任课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定,对教师任课的承认和报酬应有相应的规定。应通过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指导学生上好电视课、录像课、录音课和指导兼职教师上好辅导课、面授课作为自己的职责,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和学术成果作为考核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与普通高校的做法区别开来。第五,对教师进行远距离教育理论的培训。中央电大《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意见》强调:电大教师要成为远距离教育的专家,而掌握熟悉远距离教育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则是远距离教育专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年来,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是不够的,应当强化,目前最急需学习与掌握的东西是远距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远距离教育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校应作出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帮助教师们学习掌握以上知识。
收稿日期:199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