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论文_曾建彪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论文_曾建彪

景德镇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 江西景德镇市 3330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人口开始越来越多,大量的人口在挤占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挤占了其发展空间,为使城市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趋势。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有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使更多的城市认识到做好这一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自身的发展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与价值。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

1 前言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又被称为地下管线共同沟,是城市规划部门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于城市道路地下,用于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公用设施。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直埋式地下管线的施工会对道路造成反复开挖、反复修建,严重破坏路容路貌,浪费人力物力,给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影响。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建成了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这是我国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里程碑。目前我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系统应进一步完善。

2 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想要做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对其有所了解,这是保证其能够得到治理以及规划的前提,需要各部门人员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想要被称之为地下综合管廊,必须要具有综合的性质,要起码存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地下管线,且上述管线要存在在地下的同一个人工空间,对于这部分管线来说,对其进行规划十分必要,它是保证城市能够向着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其能够与现代化要求相符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地下管线需要经过敷设才能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敷设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应用相应的敷设技术才能完成。共同沟作为一种敷设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地下工程施工领域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将其广泛的应用在了具体实践当中,并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重要价值。通过建设共同沟的方式,城市中的综合管线将能够被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安置,同时在共同沟内,还会存在诸如照明已经通风等设施,这相对于以往来比属于一个进步,同时也是相关领域对其大量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地下综合管廊实施中的问题

3.1规划设计风险大

由于综合管廊一次性建设特点,因此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要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定位、发展规模,经济状况、人口数量、市政基础设施容量等诸多因素,既留有一定的预留空间以适应未来管线的增容,但也不能一次性预留空间过大,避免较长一段时间内管廊空间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

3.2建设初期资金投资大

欲更好发挥地下管廊的综合效益需将其形成网络,因此其建设不宜分期分批投入,需要一次性建成,对项目的初期资金需求较大。由于综合管廊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更多依赖于政府以及国家相应的融资政策保证。因此,如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管网建设是各地政府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的一大制约。

3.3建成区管线改造难

已建成区现状管线复杂,施工势必对现有管线以及生产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已建成区通常难以大规模开展地下综合管廊的敷设工作。

3.4现有技术规范标准不完善

尽管地下综合管廊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已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专家业界的一致认可,但由于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尚属起步阶段,有关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准则等还没有可参照的标准依据,尤其是新旧管线及各类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如何处理尚未明确的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5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国内针对综合管廊的运营、产权归属、成本分摊、费用收取等具体问题都缺少相应立法,出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行政立法相对于管廊建设较为滞后,问题需要由当地行政单位处理,程序繁杂,影响总体建设进程。

3.6运营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相比传统直埋方式,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敷设总体产生的投资将会减少。但管廊建设成本如何分摊,管线管廊后期如何维护管理,建设后产生的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如何分摊等,这些都是综合管廊模式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方案

4.1总体设计

首先,总体设计的标准应当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管廊的分类以及形式应当根据实际的城市功能划分合理选择;其次,总体设计应该基于规划原则的指导,确定好建设路径,明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道路、河流、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总体设计要明确管廊断面、分室等的规格和尺寸;断面的形状直接关系到施工方式,通常来说,矩形结构的断面使用开挖浇筑的形式、圆形或者是马蹄形的则选择使用盾构工法。设计期间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技术指标等各个因素,综合选择断面形式;断面的大小受到管廊的性质、地下空间以及入廊管道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管道的间距以及人员通行的合理;最后需要在管线设计完善的基础上,合理处理各个管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内部各个管线之间的统一和谐关系。

4.2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明挖法:明挖法比较适用于场地较为平坦、没有重要建筑物以及有较大的场地满足开挖条件的地段,一般都在新城区的建设中。明挖法的施工方式有明挖现浇以及明挖预制,可以使用放坡开挖、型钢支护以及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等形式;非开挖的方式:该施工方式适合在城市中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区运用,其施工方式有导向钻施工、顶管掘进机铺管以及盾构法等。

4.3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

在管廊建设完毕之后,选择管理能力强的单位对其日常运行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方法和细则,健全维护管理制度,保证管廊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为便于工作人员的维修,应该留出相应的位置便于同行,在综合管廊中,每200m的距离内会设置一个长度为2m、宽度为0.7m,高出地面0.5m的投料口,方便维修人员的行动。

4.4出台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法律法规

出台与完善城市新建地下管廊成熟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依据,以供各城市地区参照实施。对于原有的部分可对管沟进行加固与修复,使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等,确立合法产权归属。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建立健全救援体系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强地下管廊安全运营的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

4.5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信息化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信息缺失严重、规划前瞻性不足、监管不到位、事故频发等问题,应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应用新技术推进城市地下管廊探测智能化,将检测信息纳入城市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动态管理。

5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也能够实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收费难和管理难方面,必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推行收费机制、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合理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微.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J].环球市场,2017,(8):234-235.

[2]蔡斌.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234-234.

[3]杨文先.浅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及发展探索[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90.

论文作者:曾建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论文_曾建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