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论文_姚 瑛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论文_姚 瑛

姚 瑛 河北省青县教育局 062650

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部署,“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主题。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和程序化,教师培训的意愿不强,教育培训部门将培训重点聚焦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

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动力”。 按我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学识不精、能力不强、状态不佳的老师,能够教出很好的学生,干出很好的成绩。学识不精可能误人子弟,能力不强往往事倍功半,而状态不佳,你甚至根本没办法让他喜欢和热爱教育。可以说,只重视单纯的硬件改善和技术提升,不注重教师的心灵归宿和价值取向,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成长应当包括“心灵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而且,教师的“心灵成长”比专业成长更重要。但是今天,一说到“专业成长”,往往是指能不能做课件,能不能上公开课,或者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很容易让老师有“技术主义至上”意识倾向,很容易把老师变成“教书的工具”。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这是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里的论断。我愿意相信:内心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

一、平和——做个内心坚定的“静老师”

一颗安宁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一颗安顿的心,对教师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急功近利的今天,面对乱象纷纭的教育现状——没有哪个时代的教育,会像今天这样,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看护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心灵,调养好自己的心灵。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你“财源茂盛达三江”,我“桃李缤纷满天下”;不与从政者比地位——居庙堂之高,“高处不胜寒”的苦恼,我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寒暑假);不与他人花天酒地,任凭“你黄洋街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做自己该做的工作。适时调整好心态,使心理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衡,这是我们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掌握了心理“平衡术”,就相当于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在心灵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相信教师自身会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我们对自身的任何一次“微革命”,都可能造成身边“小世界”的“大改观”。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从心开始”,心灵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温暖——做个有情有义的“懂老师”

一节课上,如果学生自然流露出的感情无人响应,那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抑感。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就会关注学生人性的丰富性。从总体上说,人的认知是在意义和情感的推动下发生的。柏拉图曾经提到:“知识不足知觉上求、在心灵本身的应事接物的作用上求。”思维是有温度和色彩的,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学生只有在平等、互敬、合作的需要满足后,才会自尊、自强、自重,甚至才会自信,才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得到承认,才会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并且努力营造一个能给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谈,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并非一日之功,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在一语之间。学生的出错在所难免,那我们就多些包容,体谅。“微笑,点头,专心倾听,鼓励和赞美”——温暖,亦如春天。

三、“无为”——做个闲适的“懒老师”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七章》)。类比过来,也就是让孩子知道有一个老师就行了,不要让孩子感觉,什么事都得由老师来做,而应努力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这才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教师苦口婆心讲十道题,不如学生自己主动做一道题;教师讲得越多,越会封闭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真正的质量在于教师没有讲过的题,学生也能自主做出来。换言之,教师一味地“作为”,让孩子发现原来一切决定权都老师手里,于是课堂上孩子也许不会去思考真正的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去揣摩、迎合教师的心意了。教师要让孩子相信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给予机会让他们自己做事而不受干扰,教师只是从旁支持,似乎也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了。所以,老子的“无为”其实就是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有为”和“有欲”的状态。不妄为,才能更好地去有所作为!

四、期待——做个慢半拍的“好老师”

现代社会则流行“赶时间”,教育也无例外地被裹挟在速度与效率的浪潮中,家长们期望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快地达到并超过同龄人的水平。可是,人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线行向前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例,没有那种习惯的养成是老师说了,学生做了,就能行了。必然是由反复、会回头,必须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一个行为模式才可能逐渐生根。学习知识也是这样。

老子有一句话令人拍案叫绝,“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而着急的心态则正好相反,花费了过度的力气来教育儿童,结果往往过犹不及,反倒出了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越是重要的事,越需要举重若轻,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折腾、急躁、用力过猛,就一定违背人生成长的规律。所以,耐心些,慢慢来。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只要我们尽心尽力,追求心中完善的境界,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纵然我们不刻意追求幸福,真正的幸福将会常驻我们的心中。有人说过,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真理与大道,由于平淡朴素,就像牟钟鉴先生所说,柔静之道,能够开掘生命的深度,培养深沉持重的品格,加强人的韧性和灵活性,以便迎接各种困难险阻的挑战。

论文作者:姚 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论文_姚 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