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日本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与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21世纪日本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与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课程改革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迎接新世纪,日本正在构建富有活力的教育体制,即终生学习体制,以创建有创造力和高度文明的社会,造就具有积极的生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国民。因而,日本文部省调动社会各界从多角度、广泛的视野和长远的展望对教育进行了研讨,召开了系列教育审议会。中央教育审议会、终生学习审议会、大学审议会、学术审议会、课程审议会等相继做了咨询报告。文部省和其他各省厅协力合作,参与了《社会经济结构改革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等政府计划的制定。

为了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1995年4月,召开了第15 期中央教育审议会,进行了《展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咨询,就今后教育的应有状况及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与协力合作,教育如何适应每个人的能力与性向,学校间的衔接,教育对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等社会变化的适应等问题提出了建议。1996年7月, 又对上述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审议,并提出了总结报告。

早在1990年,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曾对“终生学习基础的完备”问题提出了咨询报告,就振兴终生学习的基本思想,如何推进终生学习体制等提出了建议。1992年该审议会曾提出“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体制诸方面的改革”的咨询报告,就高中发展学生个性、评价标准、入学考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终生学习审议会,在1992年就“适应今后社会动向振兴终生学习的方针政策”,1996年4月, 就“充实社区终生学习机会的措施”先后进行了咨询,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大学审议会也对大学改革的有关课题,诸如研究生院制度的灵活化、大学教育与学位制度的改善、高等教育计划的完善、招生制度改革等进行了审议。

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7年11月17日发表了有关课程调研的中间报告,对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上述各咨询报告为日本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本思路。综观咨询报告,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旨在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与行动、妥善处理问题、克己自律、善与他人协调,以及迅速准确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从教育整体来看,其目标是构建终生学习体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环境;强调中小学立足于新的学力观,以培养“生存能力”为基础,从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故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校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在轻松愉快中发展个性培养生存能力和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的原则下,进行了课程改革。

课程的首项改革就是压缩课时,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所谓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即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因为学校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家庭生活、社会参与都是学习资源,故课程改革主张学校教授最基础的内容,大大减少课时。如,小学各年级每年减少70个课时,相当于每周减少2课时。 初中各年级每周也减少2课时。全日制高中每周标准授课时数,从现行32 课时变为30课时。高中还减少了毕业所要求的总学分数,即从80学分变为76至74学分。

初中、小学各门课程的课时数变化如下表:

表1 小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时数[现行]

学年 1 2 3 4 5 6

国语 306

315280280210210

社会

- -105105105105

算数 136

175175175175175

理科

- -105105105105

生活 102

105 - - - -

音乐 6870 70 70 70 70

图画、手工6870 70 70 70 70

家政

- - - - 70 70

体育 102

105105105105105

道德 3435 35 35 35 35

特别活动 3435 35 70 70 70

850

910980

1015

1015

1015

[改订案]

学年 1 2 3 4 5 6

国语 272

280235235180175

社会

- - 70 85 90100

算数 114

155150150150150

理科

- - 70 90 95 95

生活 102

105 - - - -

音乐 6870 60 60 50 50

图画、手工6870 60 60 50 50

家政

- - - - 60 55

体育 9090 90 90 90 90

道德 3435 35 35 35 35

特别活动 3435 35 35 35 35

综合学习

- -105105110110

782

840910945945945

表2 初中课程结构与教学时数 [现行]

学年 1 2 3

国语 175

140140

社会 140

140

70~105

数学 105

140140

理科 105

105 105~140

音乐

70 35~7035

美术

70 35~7035

保健体育 105

105 105~140

技术·家政 7070

70~105

道德

3535 35

特别活动 35~7035~70 35~70

选修科目

105~140

105~210

140~280

1050 1050 1050

[改订案]

学年 1 2 3

国语 140

105105

社会 105

105 85

数学 105

105105

理科 105

105 80

音乐 4535 35

美术 4535 35

保健体育 9090 90

技术·家政7070 35

外国语

105

105105

道德 3535 35

特别活动 3535 35

选修科目0~3050~85 105~165

综合学习 70~100

70~105

70~130

计 980 98980

资料来源:《文部时报》1998年2期第46页。

重视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也是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例如语文教学,现行教学往往偏重于文学性文章的详细解读,今后将充实独立思考,以及培养理论表达能力的指导,加强演说、讨论、汇总报告等学习活动。另外汉学学习,各年级数量分配要进一步灵活安排。语文教学还将加强古文的教学与指导,让学生从小学就接触古文,初中也进行文言语法和文学史的指导,学习古典著作重在培养学生喜欢古文的态度。高中则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古典语文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读解和鉴赏能力。

社会、地理历史、公民课改变偏重知识记忆的学习,重视考察日本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培养公正的判断能力与态度;培养学生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力和爱心;培养国际合作精神等,造就具有上述资质的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

小学六年级的历史课,将进一步精选历史事件,并采用以人物和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为中心的方法来学习。初中的历史课则强调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来学习日本的历史,同时采用大的时代划分方法,使学生理解日本历史的大脉络,掌握关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和调研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尊重文化与传统的态度,加深对日本历史的理解与热爱。

初中的地理和公民课注重通过具体事例来学习。高中的地理历史和公民课,重视设定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如地理历史课,设定关于社区的变化和衣、食、住、行等主题,进行探索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地理历史见解和思考方法的掌握,培养多角度的考察能力。

算数和数学课,着眼于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操作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掌握数学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

在小学,算数课强调让学生确实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并将分数部分移至高年级教授,精简了复杂图形方面的内容。初中数学课则注重让学生扎实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等基础知识,并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另外,精简了复杂计算等内容,突出了基本的基础知识。高中数学课,开设了以数学史为题和日常事务的统计处理等为内容的新科目,并将之作为必须选修科目。

小学和初中理科加强了自然体验和同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观察、实验的学习,以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基础。

小学和初中的理科内容进行了高度精选,或者将部分内容移至高年级教授。如在小学,重视关于身边的自然,以及和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在初中,各学年的学习内容有不同重点,并引进野外观察、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加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加强科学史和科学与人类生活之关系等学科的学习,开设培养科学素养的新科目,并作为选择学习的必修科目,即必须学习的选修科目。生活课是小学一、二年级的科目,其重点学习儿童身边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开展与人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二年级则注重开展有创意的活动。

音乐、艺术课,被认为是与中小学生快乐有关的课程,该课程注重使学生得到音乐活动的喜悦,培养其一生喜好音乐的态度。该课的学习内容要进一步精选,但要安排在复数学年来学习,并视社区、学校和学生的态度进行灵活的指导。强调通过音乐课,加深学生对日本和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

图画手工、美术、艺术课要重视培养儿童和青少年一生对美术和工艺的热情与喜好。为了培养学生基础的美工素质与能力,教学中积极开展调动学生感觉、技能和想像力的活动,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的有创造性的造形活动。精选学习内容,将美术、工艺课集中于复数学年来学习,根据社区和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指导。在初中和高中,重视美术鉴赏教育,开展为加深对日本、亚洲等美术特性和作品认识的鉴赏活动。

书法艺术课,注重培养学生终生爱好书法的态度,表达与鉴赏教育谐调地进行。学生可以对书法风格有选择地学习。

家政与技术家政课,该科目旨在使学生理解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培育子女的意义等,同时使学生确实掌握家政基础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重视培养男女协力合作经营家庭生活的意欲和实践的态度。

在小学,家政与技术家政课集中在五、六年级学习,根据学校和儿童的实际进行灵活的指导。在初中,对现行的“木材加工”、“电气”、“金属加工”、“机械”、“栽培”、“情报基础”、“家庭生活”、“食物”、“被服”、“住居”和“保育”十一个构成部分重新审视,将“木材加工”和“金属加工”、“家庭生活”和“保育”分别统合起来。与此同时,将“信息基础”定为所有学生的必修内容。

体育、保健体育课,该科目旨在使学生一生喜好体育运动,并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能力与态度。体育教育内容力求扩大选修幅度,以利于学生各发展阶段体力的提高;保健教育内容,则将心理健康、乱用药物、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防灾、性病等近年出现的疾病置于指导的重点。

小学体育运动项目有选择地教授,初中和高中要进一步扩大运动范围和项目的选修。保健体育则考虑到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教学内容力求精选。小学体育中的保健体育内容力求与初中的教育相联系,如防止乱用药物的教育在初中也要继续进行指导。

外国语课在初中被定为必修科目。强调外语教学要重视听说教育,并重在培养实际的语言交流能力。初中的外语教育以语言活动为中心,例如打电话、买东西等具体场合使用外语的训练,并对句型、语法及词汇等进行精选,学习进行语言活动所必需的部分。

职业科目与课程,该科目强调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动向,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确实掌握将来专业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础性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与此同时加强实验、实习等实际体验性的学习。

为了适应社会高龄化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高中职业科目新设了“福利科”。另外,为了适应高度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新设了“信息科”。

除上述具体科目和课程的改革外,在中小学还新设了“综合学习时间”。所谓综合学习时间,即各学校根据社区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的时间,实施超越科目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教育。例如国际理解、外国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进行横向的综合的学习,学校可以发挥创造性安排学习内容。

综合学习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与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进行探究活动,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另外,注重让学生掌握信息收集、调查研究、汇总资料、演讲讨论等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综合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还强调重视实践性的学习,如体验自然的实验与观察、体验社会的义务服务活动与调查活动,以及生产活动等。

综合学习在小学和初中不作为一种科目,而是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设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在高中作为必修。

道德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鉴于儿童青少年社会生活规范、基本道德观念等伦理观念的欠缺,在小学,培养低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对中年级则注重培养自立性和有节制的生活态度;在高年级强调培养作为集团和社会成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初中,注重让学生确立中学生应有的有规律的生活态度,作为公民的自觉和国际协调精神。在高中,强调加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指导,诸如作为社会人的自立和责任心,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意识等等。

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教育时间,各个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社区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时间利用上,保证重点。通过实际观察、调查、接触实物、义务服务活动、戏剧表演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等,使道德指导内化为道德实践能力。

在高中,道德教育重点是进行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教育,培养为社会尽义务和责任的态度、义务服务精神与伦理观念。为此,改革强调高中要加强公民课和班级的活动。

中小学加强特别活动亦为学校教育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特别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儿童会活动、小组活动及学校例行的活动等。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充实形成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丰富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准则;培养学生自立地构筑美好生活的态度与实践精神。在班级活动中,初中、高中则强调加强生活方式的指导,重视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在重视对自然的体验、参与不同年龄集团的活动及和高龄者联谊、体验义务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加强了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活动的练习准备。小组活动注重和学校外活动的联系,以及和“综合学习时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还有教材和指导方法的改善。改革强调教材要压缩和精简教育内容、重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反映课程改革的宗旨。开发进行道德价值教育和生活方式教育的教材。

指导方法则更加趋向因材指导,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情况和熟悉程度,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给予指导。提倡不同科目间教师协力合作,进行学习进度的协力指导,并设立临时讲师制度。充实和完备计算机等教育机器和信息通信网络、图书、视听资料,以及校外教育设施设备等。

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体验,开设“青少年野外教室”、“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等。孩子们可以在那里住宿一周,开展野外观察、篝火露营活动。文部省将夏季的一个月定为“野外教育体验月”,以大自然为教材,进行环境教育。

学校教育内容与课程改革在教育改革中起着基石作用。因为任何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教育教学来实现。

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改革可以激发学校的创新能力。正如《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所言:“如何使教育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特点和社会要求,这已成为教育负责人、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们经常关心的问题。在过去,教育内容长期固定不变,尤其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可以在全国范围为学同一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制定一种大纲。由于个人需求和愿望的多样化和环境的千差万别,这种以颁布统一大纲为特征多少简单化的方式已不得不让位于更为灵活的方式了”。确实在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地方分权还是中央集权,现在都已倾向于把普通教育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即一部分是共同的、所有人都必须掌握的最低限度内容;另一部分是各种选修课。共同的内容包括社会认为其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选择性内容则是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而确定的专门内容。这种办法保持了教育体制的基本统一,既保证了机会平等又能更好地满足个人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还在于,有利于培养现代青年应具备的素质,即社会交往、职业定向和参与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们,似乎特别注意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其他价值观念及人类理想的关系。因此,他们格外重视行为的培养和创造性、感情生活方面的教育。在措施方面,他们则注意减轻课程和提高学校生活质量,使中小学教育从灌输知识转向培养生存能力,造就二十一世纪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人才。

标签:;  ;  ;  ;  ;  

21世纪日本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与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