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碎片化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胡 旋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 新媒体的加速发展,迫使媒体接触愈发碎片化,原本较为完整的信息接触开始被割裂成无数个细小的碎片,使得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更具有倾向性,那些好玩、有趣却又不失内容的信息总能成为大家的首选。非遗文化在向大家展示特殊工艺和技术时必须优先考虑更具活力的传播方式。基于此,文章对媒体碎片化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媒体碎片化;非遗文化;传播路径
媒体碎片化为后现代主义十分重要的特征,当前群众正处在媒体碎片化时代,各个方面都深受影响。技术的发展致使媒体碎片化,顾客的差异性需求致使信息传收碎片化等诸多转变,那些本来被当作一个集体的分块被进一步打碎。在此种碎片化媒体环境下,受众无法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他们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不那么复杂,有那么一点好玩的信息内容,非遗文化必须在此状态下进行更符合受众喜好和需求的传播[1]。
近年贵州省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投资增长迅速,但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投入,尚未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政策体制机制。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到 2020年贵州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 159.4亿m3。2011—2020年,贵州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资金需求949.5亿元,需要建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确保如期完成“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提出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目标。
1 非遗文化的传播现状
以往,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大多通过传统媒体来进行,以招贴为主的平面媒体,以电视为代表的影视媒体,以及以文学为主的文学媒体,这些媒介完全占据了非遗传播的媒介通道,也成了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媒介支撑[2]。
1.1 单一传播方式略显僵化
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的传播“5W模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传播的构成和全过程,也是最早明确传播5要素的理论,其地位不可撼动,但其也有致命性的缺点,即缺乏互动反馈,特别是在当下新媒体时代,互动成为媒介和受众必不可少的交流。非遗文化借助传统媒介进行传播,是典型的5W模式,传播过程中缺乏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单一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终端的广泛应用,大量互动形式的涌现都在挑战传统媒介在非遗传播的地位,传统媒体单一固化的静态传播模式愈发明显。
1.2 创新媒介活化非遗传播形式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上网普及率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为33.1%,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46.2%和28.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手机成为更受欢迎的媒介终端[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国共有39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我国还分国家、省、市、县四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内容涉及传说、表演、制作技艺等各方面。如此庞大的非遗量,在传播上很难做到统一化,非遗文化传播在媒体碎片化时代有不一样的特点。
2 媒体碎片化时代非遗文化传播的特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媒介形态,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形成了“互联网+自媒体”的新大众传播形态。非遗文化传播也正在向创新媒介积极靠拢,利用当下炙手可热的短视频APP,社交平台等,改变原有传统单向传播模式,活化非遗传播形式,加强与受众交流互动,增强用户粘性,极大提高受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1 内容性与趣味性
移动短视频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内容消费选项,以抖音为例,截止至2019年3月,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超5亿,也成了非遗文化塑造和传播的重要媒介,目前,抖音上关于非遗文化传播的作品主要分为三类:1)专门的非遗继承人或团队制作的短视频,里面或专门介绍,一种非遗项目或分期介绍不同的非遗项目。2)某一专业团队(比如介绍茶文化)在介绍主体内容时,同时将非遗项目作为衍生品进行传播。3)普通用户在生活中遇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于兴趣拍成短视频上传。短视频平台除了传播信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营销推广,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产品出售,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2.2 异质性与碎片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顾黄初重新将视角锁定在叶圣陶“读整本的书”的思想上。他在《提倡读点“整本的书”一一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一》一文中对叶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并认为要在语文教材中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同时指出读整本的书在理论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在实践上也还有不少具体困难须要解决。
我国非遗文化体量庞大,每一个都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其本身就具有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特点,再者,不同的非遗文化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异质性的特点,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尽量体现该非遗文化的独特特点和精华所在,不能一味追求传播热点。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催生了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模式,受众更喜欢接收短小精悍的内容,也就产生了媒体碎片化时代。如此一来,非遗文化传播同样也需借鉴其他文化的传播形式,创作出适应碎片时代的原创内容,符合当下年轻人碎片化的内容接收习惯。
3 非遗文化适应媒体碎片的传播新路径
3.1 短视频原生内容新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快手、秒拍、抖音等移动端短视频应用大量涌现,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资料,截止至2018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53亿人,预计2020年达到6.67亿,市场资本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
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彰显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主要成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精华,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其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容至上的原则,杜绝一切搞怪、戏谑甚至恶搞行为,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非遗文化的传播也要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当下是新媒体时代,是90后和00后的时代,在面对这样一群具有个性、喜爱时尚潮流的人群时,非遗文化传播必须做出新的改变和适应,有趣的传播形式都应该为非遗文化传播所选用[4]。
3.2 “直播+”模式的新尝试
中国直播行业最早可以追溯至2005年,2015年直播全平台月活用户数突破一亿,直播可以快速聚集大量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不同于一般的媒介所获取的注意力,观看直播的人通常都是主动自愿进行收看,其获得的注意力更为有价值。非遗文化中很多传统手工艺需要极为精细的作业,过程繁复,作业要求非常高,但也是这种特征为手工艺附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通过直播,传统手工艺作业过程可以较为直观和系统的呈现在受众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通过直播也可将手工艺作品进行销售和推广,可以为发扬和传承我国非遗文化提供经济上的支撑。
患者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患者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将1.8 mL血置于3.18%枸橼酸抗凝试管中,抗凝剂和血液比例为 1∶9,采用Thromboscreen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普利生四通道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
3.3 “两微”运营的日常性
现在,微信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走进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8年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0.82亿,公众平台超2000万账号,企业微信服务150万企业。微博的出现早于微信,新浪微博作为国内注册用户和月用户活跃数最多的平台,在企业对外传播上功不可没,“两微”可以维持企业和用户的日常互动,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好感度。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发扬和传播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必须持续不间断的进行传播,微信和微博的日常运营必不可少。通过“两微”的运营,非遗文化可以更贴近百姓和生活,让更多非遗文化揭开神秘面纱。
4 结束语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其本身所具备的特殊属性对其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碎片式的阅读方式都在加剧非遗文化传播的难度。面对媒体的碎片化,非遗文化传播需要在不丢弃其该有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和体验。
刘志武一口气说完,邢慧第一个鼓起掌来,但她马上发现只有自己鼓掌,众人都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赵大刚讽刺地说:“刘大神探,昨天又看了美剧《奇案追踪》来着吧?”
参考文献:
[1]梅娜,陈小娟.“抖音”短视频进行非遗传播的模式研[J].新闻前哨,2019(2):5.
[2]陈述知.非遗传播视角下的媒体功能探索[J].传媒观察,2018(12):8.
[3]胡德强,李龙.新时代非遗传承下创新媒介的建构与研究[J].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9(9):9.
[4]肖虹,陈翔.数字化语境下湘西蓝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初探[J].大众文艺,2019(16):1-2.
中图分类号: J5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8-0252-02
作者简介: 胡旋(198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传播。
(收稿日期: 2019-9-4)
标签:媒体碎片化论文; 非遗文化论文; 传播路径论文;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