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论文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荆瑞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00)

【摘 要】 为了探索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效果。以“电气安装贵哈与实施”课程为例,从微课程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法、微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问卷调查几个方面对2016 级两组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的实验学生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总成绩提高了3-5 分。学生对微课程资源总体满意度高,对翻转课堂设计满意。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教学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

0 引言

2016 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我国未来10 年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而以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为主体, 建设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发展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随着5G 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愈发普及, 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教学热点与发展主流。 这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机遇。 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信息化课程学习的常态。

2.过程批改和结果批改相结合。优等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强,要求要高一些,可以根据作业的结论判以对或错,让学生自己找错改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我纠错能力差的学生,批改他们作业要细一些,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其计算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关注过程的批改中,很好的发挥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作用。

1 概念界定

微课程, 最早于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多提出, 后来戴维·彭罗斯将微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其原意并不指课程,而是指较短时间的课,微课程因此而得名。 所谓微课程就是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 又基于对学科知识的逻辑划分而确保知识点的独立性。 微课程素材常常是支撑课程的PPT、短视频、课件或5-10 分钟的微课等, 并具有一定联系的系列内容。 他具有教学时间短、 教学内容少、 学习资源容量小、 具有延展性等特点。 短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形式。 一堂微课程凝结一个知识点, 它比较注重对于知识点的传授方法, 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翻转课堂)”是国外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 意思是颠倒教室或者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局限于接受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 翻转课堂最早来源于2007 年美国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乔纳森·伯尔曼)与AaronSams(亚伦·萨姆斯)将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络, 自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起来。 而国内翻转课堂的开发也如火如荼, 学生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 课堂教学时教师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角色, 这种 “翻转课堂” 学习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也逐渐成为教育行业公认的学习常态。 微课程教学法创立于2013 年,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课前自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认知水平、 性格特点等多个方面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后, 拆分知识点在微课程上设置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行设计课下学习计划并开展学习活动, 从而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中。

2 基于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开发系列的微课程资源

图1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让师生角色地位发生翻转,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设计者和策划者。

2.2 改革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猪牯吝啬,对花博士家家客气得很。当然,客气里肯定还夹杂着别的东西,像同情,也不完全是。一般东家会煮蛋敬客人,磕两个或四个蛋加上一勺白糖,煮一煮,端上来,再把他请入上席首座。要是东家把碗里的蛋戳破,客人理应领情吃掉,反之,那只是客套做做样子。无论如何,我父亲是坚决不沾的,逼急了,他说,我又不累,端去喂干活的吧,它吃我更高兴。要是发现东家糊弄猪牯喂寡蛋毛蛋,他把讲义夹往八仙桌上一摔,端走白糖煮蛋就去犒劳猪牯。

微课程是具有逻辑关系的视频、课件、知识要点的组合,按照相关的教学原则,将教学内容中某一专题知识或某一知识点内容有序组合而成, 是围绕着教学知识点设计,进而形成一门专业化、系统化的微课程体系。 基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如何将微课程内容设计得合理和有趣味、如何将课程资源设计合理,是微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为例,将该门课程中电气安装标准、电气接线标准、电动机工作原理、安全用电、 常见机床故障检测等重点和难点录制成5-15 分钟微课并制作课件,并设置有效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线上知识点检测试题和线上拓展资源, 以便于学生课前、课后做到及时线上学习,线下带着疑问课堂上解惑。

2.2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这4年里,其中2014年剖宫产指征前4位分别是: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2015-2017年剖宫产指征前4位分别是: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具体各种相关因素所占构成比例见表2。

从编目员视角看,视频文件不仅是节目或电视作品,而是待开发的影像内容宝库,要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部分,标注有价值的节目、资料或空镜头。这种判断也是一种再创造。将电视作品分解还原,当编目员从标引视角审视这些内容时,能否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关键还在于对内容价值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要求编目员在进行著录标引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全方位分析,敏锐地获取外表属性和内特征,并迅速判定其潜在的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是拓展学生学习途径的一种重要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和课后拓展。

为了全面体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设计了形成性评价体系, 将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纳入课程评价中,评价体系包括(1)课前视频观看完成度;(2) 各个项目的章节测试及作业完成度;(3)微课程“讨论”环节活跃度;(4)翻转课堂活跃度以及课内项目完成度;(5)期末学生考证成绩。 其中前四项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各部分评价具体如图2 所示。

课后拓展: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可以分层次设置微课程课后拓展任务。 教师可以设置课后基本项目和拓展项目。 此外,微课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及时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通过微课程的 “讨论”选项与学生及时沟通,打破时空限制,保证了学习效果。

2.3 改革基于微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中内化: 课堂上学生与老师面对面解惑或到实训场所解惑,对于“对于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堂尤为显著, 课前一些设备或者硬件通过视频仅仅有了视觉概念, 课堂上学生看到设备或者动手操作后, 心中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 如果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充裕, 有了让人难以理解的知识, 可以随时反复看视频、 或者向老师和学习者询问,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效果并全面发展。

图2 基于翻转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3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教学实施

为了检验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选择了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 级23 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以同一老师教授2016 级平行班级学生作为参考对照, 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课程所有章节的测试和课前视频观看采用微课程形式完成。 一学期后,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体系指标完成。 结果发现, 实验组的学生总成绩要比传统组的学生总成绩提高了3-5 分。

3.2 课程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以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发布问卷调查,从课程资源、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使用、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展开调研。 总体来讲,86.9%的同学认为微课程资源丰富,通过微课程学到了很多电学知识。 89.19%的同学认为微课程是课下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65.57%的同学认为核心概念讲解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86.9%的同学认为课程评价体系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但任课教师、 学生都觉得花费在课程上的时间比之前多了,有点累。

图3 学生对线上学习的评价

图4 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评价

4 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程具有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时间短、内容精简等特点,是“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应用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 而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次教学实践, 初步说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理念。 同时,对教师、 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把这种教学模式做好,必须在教学环节设计、微课程资源设计、学习认知等方面充分做好准备, 不断实践探索, 积极总结以提高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琴,詹亮.翻转课堂在力学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J].教育 现 代 化,2019,(79):1-3.

[2]张彦琦,易东,刘岭,伍亚舟,刘小钰,赵增炜,龚莉莉,曹怡.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1-6.

[3]金陵.微课程教学法:高质量学习怎样造就[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9):22.

[4]吕佳蔚.浅谈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8):190 +189.

[5]李振华,蒋伟辉,李振兴,徐艳春.微课程移动教学方法中的案例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139-140+160.

[6]王玲玲.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6):181.

[7]兰春年,杨毅.职业院校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8-29.

[8]王春艳.“互联网+”微项目在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258-259.

[9]张小惠.微课资源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8):38-40.

[10]覃琼花,徐百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应用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6):83-84.

[11]崔立军,王燕霜,张国亮,王而强,何欣,赵海龙.基于微课程和虚实结合的车铣加工中心实训课程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65-266.

[12]王玲.“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08):47-48.

[13]陈菁菁.基于“Scratch +”的小学创客式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Z4):73-77.

中图分类号: G712;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100-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44

※基金项目: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基于移动平台的高职电类微课程开发与实践”(5469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电类实训课程引入德 VDE0100 标准的研究与实践”(2017JSJG387)。

作者简介: 荆瑞红(1980—),女,河南新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教育。

标签:;  ;  ;  ;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