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效发展:素质教育的价值要求_有效教学论文

学校有效发展:素质教育的价值要求_有效教学论文

学校有效发展:优质教育的价值诉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追求“有效”,就是追求教育理想

在现实教育场景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学校低效的问题。当我们的目光从一味求快转向更为关注教育教学的内核以及真正的效益问题时,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我们究竟该追求什么样的“有效”。

关注眼前更关注长远

对教育者来说,学校应该追求什么,何谓“有效”,历来是备受争议的问题。

“所谓‘有效学校’只有相对统一的评价项目,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安文铸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仅仅高考“飘红”、“新高”的学校不一定是有效学校。

有效学校实质上关注的是学校的发展,这种发展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增值”,包括学校组织的“增值”、教师发展的“增值”和学生成长的“增值”。

“要真正办好有效学校,必须把眼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效益结合起来,甚至要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牺牲眼前的利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追问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任何投资都要讲求效率和效益,教育投资作为一种面向个人未来收益的生产性投资,同样不能回避。

“在社会事业中,效益、效率和效能这三个词的含义分别是:效益主要思考做什么事情符合科学发展观;效率主要考虑怎么做才能少花钱多办事,获得最大的满意度;效能是使你获得最大满意度的能力。”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认为。教育效能就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实现教育绩效最大值的能力。

“效能、效益、效率表面看是付出与收获的问题,实质上是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认为,可以把效能性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作为推动教育的又一着力点。“在办学育人的实践中,在追求效率、效能、效益的办学行为中,在经济文化快节奏发展的形势下,有效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是加强教育过程与结果、教育方向与价值追求的理性思考。”

对此,郭振有也深有同感:“追求实效办有效教育、有效学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目标选择和价值追求,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种胆识和气魄。建设有效学校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克服一切形式主义。当然,讲求实效知易行难。如果没有胆量和勇气,形式主义是赶不走的。”

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那么,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实现教育绩效的最大值?李秉中开出了“药方”:“立足规模、制度、评价的三元支撑,从规模提效能、制度保效能、评价促效能三方面共同入手,才能实现教育效能综合提升和持续长久发展。”

李秉中认为,提高效能的一个最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扩大单位规模,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提高效能。另外,通过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也是使教育效能得以向优化方向改善的重要手段,即“制度配置资源”。与此同时,要重点建设好经费使用、人才选用和学校管理三项制度。

学校要办有效教育,往往受到上级部门的干扰。郭振有指出,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地方政府,只追求政绩,在制订政策、布置和检查工作时,只求表面、不求实效,搞形式,走过场,脱离实际,常常使基层不堪重负。

另外,长期以来,社会往往以中考、高考升学的绝对人数和状元、高分为标准来评价学校绩效。李秉中说:“这种忽视起点、忽视过程、放大结果的片面评价的产物,重绝对总量而轻发展过程,缺乏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较,只偏重于结果的鉴定和筛选功能,而不注重教育评价的激励改进作用。这种评价导致的负面后果,就是校方不惜一切代价抢生源,导致学生群体间的教育不公平。”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实际的学习进步高于根据其起点水平所可能取得的进步”。这才是我们学校效能评价、教育绩效评价回归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根本要求。李秉中认为,这是一个亟需回归的常识。

“有效学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强调学校的内涵发展,从多种角度思考有效学校,王建宗的理解或许可以为有效学校的发展作一个精彩注脚:“我们现在所要的教育效能、效率、效 益,对学习来说,要不快不慢;对功利追求来说,要不急不躁;对形式表现来说,要不浮不华;对人的发展来说,要不窄不废;对教育评价来说,要不生不偏。”

2 有效管理:校长应是学校的精神领袖

学校有效发展的命题不仅仅是延展性的,也是反思性的。

“把效益、效率和效能的概念引入教育管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但是我们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教育管理上的一连串的反思。”

的确,从专家到一线校长,这种对教育管理常态的反思,在基础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趋势下显得更为迫切。

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资源

在创建有效学校的过程中,校长毫无疑问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领袖。

校长管理一所学校,首先是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体运筹、优化组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然而,在学校规模变得足够大以后,当我们说教育管理资源总体上仍然紧缺的时候,事实上却存在着资源的惊人浪费。建一所学校,动不动就是上百亩地、几亿元投入;一所高中的规模竟可达到上百个班,场、室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不能到位,对学生难以做到关注全体……在这样的教育场景之下,何谈效益?

“学校的变化要以发展为标尺,学校的效能要用管理者的智慧去探索。”贵阳六中校长陈昕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会议代表的认可。她认为,校长要抓三件大事——校园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整合办学资源是学校领导者要做的重要工作。“学校要积极寻求不断满足师生成长需求的多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要积极挖掘自身资源,用足用活已有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最少的成本和资源达到学校发展事半功倍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个性化管理

“其实,有效的管理必然是个性化的,有效管理来自管理者对团队有效的分析后形成的管理模式。”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振忠认为,有效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变成行动、变成现实、变成效果,争取实现效能的最大化。

张振忠分析,校长的管理类型有两种,一种是集权型的,这种校长有充分的权威,凡事自己说了算;另一种是民主型的,主要是吸收集体的智慧,但需要选择。如果要把管理者的理念变成现实、行动、效果,必须做到四点:认知的一致性体现目标的一致性;整体的协调性体现团队的执行力;个体的积极性即价值行为取向;协调的及时性注重过程的整合利用。

除了校长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学校需要确定一个有效学校的目标,除发展规模外,主要是教育教学的育人目标,这是校长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安文铸认为,目前,在中小学学校目标的定位中,有许多空泛的表述,诸如“创一流学校”、“创全国名校”、“与国际接轨”等,这些提法,除具有鼓动性之外,很难操作、实施和检验。学校目标应是一面旗帜、一篇宣言书、一个动员令。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校历史和现状,都会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目标定位。因此,有效学校的目标不能雷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时髦。

3 有效课堂:重新思考教学价值的定位

教育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课堂,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回归校长的本职岗位,增强教学管理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课程领导力,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问题。

从学校整体质量发展中有效管理的中观层面到有效课堂的微观层面,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强调,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还具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为有效教学注入整体性观点

这样的教育场景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少见。

“课改了几年了,学生们还在大量补课,如果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进行的是拓展性的能力训练,应该是好事,但很多情况下是想跨越式地往前跑、提前学,小学的学初中,初中的学高中。有时候,学得还挺好。”对这种虚假繁荣,沈阳市教育研究室主任任荣辉十分警觉,他提醒说:“不要让局部的‘有效’欺骗了我们的判断。这种虚假繁荣欺骗了师生,吊高了胃口,害处极大。”

早在2003年,任荣辉就接触到有效教学的概念。当时沈阳市教育系统启动了初中学校综合改革的工作,实质上是针对一部分办学实力较弱、社会声望较差的学校进行的以改革促发展的综合工程。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现象,教学质量提升的难度非常大。任荣辉发现,所接触到的一些讨论有效教学的资料,基本上是从投入、速度、收益等方面进行破题,强调通过少投入、多收益实现有效、高效和优质。但是改革学校引入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时间、投入、收益等要素却很难“代入某种公式”进行检验。“这种概念体系总有一种有局部化或实验室化的缺憾,在面对很多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并不能应对自如。”任荣辉认为,有效教学需要一些整体性观点。

因此,站在怎样的立场、层位思考有效教学是个重要的问题。

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

是掌握知识,还是培育生动活泼的学习者?这是有效教学在新课程面前必须首要思考的问题。

北京小学常务副校长李明新认为,“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评判一节课是否有效,不同的教育价值立场和不同的课程观会有不同的标准。以往的评价常常不自觉地走向教师中心,所说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乃至追求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评价实践中,会强调教师的立场、学科的立场,而忽视学生这个根本的立场。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必须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他发展的水平来证明,而不是单单说“教师清晰地进行了讲授”。

其实,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志。

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李明新认为,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有效的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第二,有效的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教学;第三,有效的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第一点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整合性,第二点体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的独有价值,第三点体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思想,这对于中国的大班额授课具有现实意义。

有效课堂要实现“生本”化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的价值层位,从“以教科书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自主、自信的学习者为中心”,必须实现设计与生成的“生本”化。

另外,必须要掌握一些整体“有效”的策略和技术。任荣辉认为,教师们既要从一堂课的细微之处着手,提高效率,又不要让一节一节的课和一个一个的环节人为地分割自己的思想。教师在一节一节写教案的同时,更要有以“模块”为对象设计大方案的能力和习惯。有的时候,可以牺牲一节课的形式要求为代价,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找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方法。

这也就是说有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骆玲芳认为,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关注“全人”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教学的效益,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师有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怎样做到教师有为呢?李明新认为,有效教学必须把价值追求与教学模式统一起来,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统一起来,把研究教材与研究教法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深层“有效”。教师要带着课题走进教室,完善自己走向学生。

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能说不好,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能说不强,教学设计不能说不精当,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见佳,这是为什么?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书记周积宁认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人格比起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当今我们不少的教师乃至领导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把有效教学的问题归结到业务功底、现代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周积宁认为,这些看法是有意无意地把不理想的教学问题片面化。其实,当我们把教学过程抽象出来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贯串于课堂始终的是师生的合作、对话、情感交流,具体知识、相关技能与教学方法不过是载体而已,而让合作、对话、情感交流很好进行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标签:;  ;  ;  ;  

学校有效发展:素质教育的价值要求_有效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