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SDS评分与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对照组,满意度为83.7%(36/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价值
在此,本文以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旨在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86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以胸闷、咳痰、气短、反复咳嗽等为主要表现,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对照组,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53-84岁,平均(69.3±7.32)岁。病程1-12年,平均(5.6±1.07)年。观察组,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51-80岁,平均(68.9±7.94)岁。病程1-10年,平均(5.3±1.37)年。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组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心率、血压等。(2)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睡眠质量,适当参与运动,定时开窗,通风透气,维持室内新鲜空气。(3)护士叮嘱患者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确保每日所需营养达到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4)注重基础护理,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洁口腔,强调皮肤护理。(5)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待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促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2)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掌握患者真实情感,倾听患者诉说,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确保临床治疗效果。(3)护士充分利用社会帮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同时,护士组织交谈会,邀请治愈患者分享治疗心得,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4)护士采取多样化形式,例如,视频演示、健康宣讲、一对一辅导等,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知识,例如,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后效果、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1)采用由William W.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2)通过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总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SDS评分与SAS评分
护理前,组间SDS评分与SA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分】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指一种由于呼吸细支气管远端的末梢肺组织残气量增多,引起持久性扩张,间隔破坏肺泡,减弱肺组织弹性,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肺部疾病,发病率高,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65岁年龄段人群[3]。如今,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临床护理。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步骤、计划,对特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4]。其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是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3%)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显著(P<0.05)。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强调心理护理,可改善心理状态,增加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靖敏,李倩,周兆兰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循证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519-1521.
[2]胡其秀,朱晓玲.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23.
[3]张琴林.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76-677.
[4]徐升梅.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188-189.
[5]江琴.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476-476.
论文作者:吴希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肺气肿论文; 心理论文; 阻塞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