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论文_罗浩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论文_罗浩

天津市松江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领域的创新,弱电智能化系统被广泛拓展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领域,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综合论述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管理重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实例;管理重点;

为顺应时代发展,将弱电智能化系统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结合建筑结构特征与性能要求,通过技术改造,高效整合应用各类弱电智能设备,可进一步优化建筑新能,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

1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组成架构

按照功能差异,建筑弱电系统主要分为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三类。由于行业管理对火灾紧急预警自动化系统与安全防护自动化系统有诸多规定,因此,往往需要将其与上述三类系统独立分化。而且针对特定工程设计,需要将系统细化到子系统层面。

2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应用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地上部分由办公区和商业区组成,地下部分为停车场及配电机房,整个规划区域共有5个标定地块,分别命名为A、B、C、D、E,其中还包括诸多交通设施与基础配套设施。

2.1确定机房位置,完善基本功能

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与市政管线敷设路径,决定将本地块商业区、地库与安全防护监控室设置在地库一层;在地库三层设置分管2号楼和3号楼的两个保卫室。地库一层的安全防护监控室同时作为整个地库的消防监控中心。根据市政管线敷设规划路线,在工程设计环节遵循就近原则,旨在缩短管线敷设长度,压缩施工成本。本项目地库二层设有远程通讯站,并配置有线电视。由于该项目地库一、二层层高的限制,设计人员决定将弱电桥架设置在地库三层,确保其正常发挥性能。

2.2安保系统的组成结构

2.2.1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选用数字化架构体系,并配置无线网络彩色摄像机,能够覆盖整个监控区,不留死角;办公区安全出口、紧急出口、出租车候车区及人行通道等位置,采用固定焦距的彩色摄像机,保证保摄像机具备防潮、防雷击能力,以防室外环境影响其性能;地下车库出口、变配电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水泵站及建筑中水系统等位置,采用枪式彩色摄像机;而办公楼内电梯间、楼层拐角及会客厅等配置高清晰度的彩色摄像机。所有摄像机经调试,均可清晰分辨既定距离内的人脸,且与安全防护中心的监控设备相连接,保证区域安全。

2.2.2办公人员身份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依据现行的《身份信息采集与传输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在办公楼安全出入口处设置与安全防护平台相连接的身份识别控制装置,以此全程控制既定时间内办公人员的进出,维护公众安全。该系统主要由前端身份信息采集控制系统、远程传输系统与智能识别控制系统等组成。在商务办公楼人员流动较大的出口,设置感应识别限行装置或二维码识别装置,节省时间。

2.2.3各功能空间探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地下车库、各楼层安全通道、变配电机房、消防监控室、水泵发及排风机房等位置,设置离线式电子探测系统,让安全防护监控室能够动态掌控每一个区域的具体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紧急警报系统与门禁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顶层缓台出入口、变配电站、消防监控中心、水泵房、锅炉房、电梯监控室及安全防护站等处,设置光感报警器、声感报警器、红外线探测器及磁力锁,全方位动态监控整个办公楼区的基本情况。

2.3远程通讯系统的主体内容

1)有线电视系统

将有线电视信号引至各楼层弱电箱,然后分配到各个功能空间。在网路分配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区域网络的传输效率,采用带宽达860兆赫兹的有源设备,并采用带宽为1G赫兹的有源设备作为电缆设备与分支分配器。

无线远程对讲系统

采用数字对讲主机,结合实际需求,设置4个能够独立联通,也可互联的频道,供工程维修部、安全防护部、清洁部与综合管理部使用。针对地下室、电梯与安全通道等信号偏弱的地点设置接收天线,确保整个空间的信号覆盖。

综合布线系统

本项目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网与公共通信网两部分。其中,公共通信网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方式,将光纤引至各功能空间,强化语音与数据传输信号;物业管理网采用六类配线系统与三类大对数电缆协调配合。

五方通讯系统

本承办单位主要负责消防监控中心与电梯机房的管线敷设工作,并由电梯承包确定所用线缆的规格与连接方式。

2.4楼宇控制系统的主体内容

本项目的楼宇控制系统以分布式智能遥控系统为主。在无线网络中断或信号偏弱的情况下,各独立数字控制其可自动执行工作,高效存储数据。待网络通讯恢复正常后,将数据传输到基准站的智能控制终端体系,并为技术操作人员作出提示,以便其快速整合与处理数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分布式智能遥控系统的基础配套设备主要包括安全防护站、消防安全防护中心的各类机房设备。这些配套设备均由UPS集中供电,在临时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整个系统持续运行一小时左右。传感器、阀门等现场执行设备的供电方式采取就近分配的基本原则。

3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关键点

3.1确保模块线路连接符合标准要求

在整个模块化结构体系中,数字输入模块与安全防护输入模块是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若模块线路出现紧急故障,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能够发挥防护作用。为此,相关设计人员需最大限度的保证模块线路连接符合标准要求。

3.2完善管线预埋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弱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管线规格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预埋管线配置与安装环节。如果管线预埋环节出现技术操作失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弱电智能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为此,在管线预埋环节,相关技术人员应预先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加强技术操作的标准规范性与科学合理性。并要求技术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优化设计方案,严格遵照方案执行技术操作。

3.3强化防雷接地施工质量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需要各类线路的协调搭配。为此,在防雷接地处理前,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施工质量,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还能保护整个弱电智能系统。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工作中,需加大对防雷接地施工的重视度。例如,在弱电智能工程周围,可配置高性能的防雷设备,以保证区域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应用已成为主流趋势。当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逐步替代了传统人工干预操控模式,这既优化了整体建筑智能化水平,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公众的实际需求,全面加强了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徐培富,张成挺,崔洁.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

[2]宋红祥.浅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1)

论文作者:罗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论文_罗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