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史证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红梅 赵炳炳 唐晓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史证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红梅 赵炳炳 唐晓鹏

(河南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汝州 467599)

摘要: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要素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关键。中学历史课堂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而史料实证素养正是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主要对史料实证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史料史证素养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史料实证教学;历史思维能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史料情境

求真是历史学习的永恒追求。从内涵上说,“史料实证”旨在通过可信的史料努力实现探求历史真实的目的,即进行事实判断,发现和捕捉问题敏捷并具有批判性思维;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是停留在表面,以比较宽泛的历史视野,探究历史事物发展过程内在的动因和规律,并利用已掌握的史实和分析方法提出见解与看法。“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应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历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应与此相适应。

1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

1.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恰当的选取史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的历史课程包含许多内容,虽然主要是对于过去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追溯,历史这门课程学习的人物和事件都不存在于现实中,因此只能根据先人留下的一些遗物和文字记载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因此这也是历史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如果教师可以运用史料教学这一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利用史料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历史,对历史进行研究、思考以及讨论,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了解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感兴趣,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1.2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从2011年至今新课标高考历史命题来看,史料分析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不仅在客观试题中出现,而且在主观性试题中也全部是史料分析题,面对新史料新情境新问题,学生在此丢分比较严重。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准确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教师是有必要对史料试题的难点进行突破,把史料实证教学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通过培养学生概括史料信息、辨析史料真伪等,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历史思维能力。如讲述19世纪末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形势,在指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同时,让学生看教材中《时局图》,该图反映瓜分形势,生动形象,直到“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作用,弥足珍贵。文字讲述,图片证实,二者结合,学生自然会对“瓜分狂潮”有更深刻的领悟。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中丰富的英雄人物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正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武器。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准确恰当的相关史料,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真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如讲《改革开放》内容时,及时引入时政新闻珠港澳大桥2018年11月正式通车的图片及相关资料,通过这样的导拨,既升华学生的祖国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领悟,充分体现历史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史证素养

2.1首先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学常识和方法

面对史海巨量史料,面对丰富的历史课本史料和网络史料,以及周围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历史存在,认识其本质,鉴别其真伪,作为初学者的中学生必定会束手无策,所以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基本的史料常识。史料体量巨大,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其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址以及出土的文物,口述史料是指口头流传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家训、回忆录和对话记录。文字史料可以呈现历史事实,但文字史料与历史事实存在着有同有异的关系。文字史料在记载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其阶级意识、史观以及研究问题的角度都会影响文字史料的内容。所以,就可信度而言,实物史料是原始史料,是第一手资料,它要比文字史料可信度高。至于口述史料由于其口口相传, 其真实性更是有待甄别。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搜集、甄别与选择史料,并运用孤证不立等史学理论,去求真,求证,求智。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2.2灵活运用中学历史教材史料、教辅史料、网络史料及实物史料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可以分为引言、正文穿插、历史纵横、资料回放、插图等几个不同的部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如果教材中的史料不能完成对教学的要求,就需要运用日常的史料素材积累来展开教学,这样更为生活化的史料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我们可以充分选取教师和学生所拥有的丰富教辅,尤其是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工具搜寻相关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还是图片史料,音频视频资料,都可以最大限度的为我所用。只有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合理运用这些丰富史料料和素材开展开教学,用不同的方式发挥不同史料的作用,才能在历史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3根据不同课型创设史料情境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史料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史料,验证、评判历史结论,重构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创设与历史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关的学习史料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内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等历史学科素养。比如在讲授《美苏争霸》时以古巴导弹危机为突破口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史料情境: 1962年10月16日,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就古巴导弹问题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机密会议。肯尼迪总统就如何处理导弹问题咨询了几位将军。最后达成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武力解决,另一派主张和平解决。思考:就当时美苏时局来看,如果你是肯尼迪,你会听取哪派观点,为什么?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不论学生是主张武力解决还是和平解决,必然会分析到美苏的实力对比和战争一旦爆发对当时两国及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这不正是这节课需要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挖掘,从而更加实效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3总结

史料实证素养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要养成这样高的心理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靠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在考题中呈现、在日常中积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J].历史教学.2017(2)

论文作者:李红梅 赵炳炳 唐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史证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红梅 赵炳炳 唐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