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化与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反向社会化及其社会意义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同时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中,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文化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和相应行为表现的过程。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个人接受社会经验的影响,内化社会的行为准则,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介入社会环境,参加社会关系系统,再现社会经验。
以社会化的作用方向为标准,可以将社会化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两种类型。简单地讲,正向社会化是指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的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则是指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施加影响,传授其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社会化。在正向社会化中,长辈的过去就是新生一代的未来,因此正向社会化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复制型的社会化。与之相反,在反向社会化中,代表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长辈,因此反向社会化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的社会化。
在传统社会里,老人具有绝对的权威,社会化一般是一种比较纯正的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使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的特征,社会上所有人都面临着一种大规模的新的冲击。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巨变中,青年人没有先定的思维定势,他们更倾向于未来。因此,他们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年长一代人更容易适应变化,并且进行新的选择,寻找新的道路,建立新的价值观,并以他们的言行影响年长一代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Margaret Meed)提出了著名的由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组成的“三喻文化”理论,前喻文化是指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幼者学习的文化,也就是反向社会化。在现代社会,青年人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更容易感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并经过他们自己的选择形成新的文化。反向社会化虽然没有正向社会化那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其社会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反向向社会化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有力杠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延续,是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需要年长一辈对年轻人进行教化,而且需要年轻人对年长一辈进行反向社会化。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年轻一代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总结形成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在内的亚文化,这种文化通过家庭内部的交流、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工作单位上下级的沟通等途径,影响着上一代人。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一旦被年长一辈所认可和接受,就会由一种亚文化逐渐成为社会主导文化,从而引起社会文化的更新。这种文化的变迁有利于主流文化中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可促进主流文化的更新,并且更好地巩固和加强其主导地位和主导性质。
第二,反向社会化使教育终身化成为现实。反向社会化,使年老一代的继续社会化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原来的继续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再社会化和对现存的在基本社会化过程中尚未进行有效社会化的社会规则、社会文化等进行继续社会化。反向社会化使继续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转移,在原有的基本任务不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青年代”所创造的青年文化、社会规则和科技知识等的继续社会化,在客观上促成了教育终身化的实现。
第三,反向社会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反向社会化是社会分化和变迁的产物,又对社会分化和变迁产生反作用。在当代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青年代”更能顺应时代、贴近时代和创造时代,在社会分化和变迁的过程中,价值观的嬗变、生活方式的纷繁多样、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断裂和滞留,使青年文化中的先进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科学知识等,成为社会的时尚和标准,对社会文化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
二、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反向社会化对成人世界的冲击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也日益凸现出来。
1.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 人类文化通过自下而上的传递,由年轻者向年长者施加影响,从而使其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一过程从社会学角度说是反向社会化的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则是成人教育的过程。因此,反向社会化过程实质是一种成人教育过程(此处所指成人教育是广义的成人教育,它包括了成人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的所有活动),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实施形式之一。而且,这种以反向社会化的创新性特征为依赖的成人教育,是一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的成人教育。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的不断更新,许多过去的经验因陈旧而失去了传承价值,年长者在新环境面前也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权威优势,年轻一代却因其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等特点而能向年长者提供新的信息和生活方式,并在未知的方向中为长者引路。在这种环境中,由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施加影响的反向社会化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反向社会化也成为实施成人教育的更为重要的形式。
2.反向社会化并非成人教育的唯一形式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成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就成人教育的施教主体而言,它既可以是青少年儿童,也可以是成人的同辈群体,甚至可以是成人自身兼为施教的主体与客体。因此,完整的成人教育既包括青少年儿童向成人施加影响的教育,也包括成人同辈群体间相互影响的教育,以及成人进行自我影响的教育等方面。而且,这几种成人教育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或制约。反向社会化引导成人朝向未来的创新方向发展,对于先进观念、知识的传递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成人教育的发展完善不是反向社会化能独立完成的。因此我们说,由年轻者向年长的成人施加影响的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也只是成人教育的多种形式之一,而非唯一形式。
3.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相互促进 反向社会化过程中,年轻一代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成人教育影响成人的世界,使成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接受未成年人所拥有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等,反向社会化的成果有了归宿。成人教育在社会进步中也会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因素,年轻一代同样处在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社会地位,他们会率先成为先进事物的先锋。这样反向社会化和成人教育相互促进就形成一个循环的螺旋上升过程,这也是社会进步机制的体现。
三、反向社会化中的成人教育创新
反向社会化的社会意义以及它与成人教育的相互关系,要求成人教育在观念、教学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1.成人教育观念创新 成人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反向社会化过程中年轻一代对年老一代施加影响,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科学文化知识教授给年老一代,使年老一代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广义上的成人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教育在纵向上要贯串于人一生的所有阶段,使教育成为贯串人一生的连续性、统一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有机整体。在横向上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
成人教育要树立新的教师观。传统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绝对权威,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加快,年轻一代在社会化进程中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们的上一代,在这个意义上,年轻一代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观。
2.成人教育教学创新 成人教育教学内容要创新。由于在反社会化的过程中,年轻一代接受的知识和技能与年老一代所传递给他们的所代表的时代和方向是相反的。成人教育不能在教学内容方面停留在传统的文化上,应该有所创新。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最快的接受者是年轻一代,他们将新的代表时代进步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上一代,包括现代生活教育、文化闲暇教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领域和知识、与现代科技相关的新的技术技能等。
成人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由于新的教育因素的介入,教育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成人教育方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为成人教育提供新手段,优化了成人教育信息的采集、选择、存储、转换、传输过程,开拓了成人教育新空间。新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概念、范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使静态的理解变为动态的分析,使感性认识由外部形态深入到事物内部结构,促进师生课堂上的双向互动,给教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方法体现了新理念:强调以成人学员为中心,使教学活动更加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了教育的开放性,成人可以在学校、家庭和任何现代教育技术可及的地方随时学习;学生的含义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群体,并由阶段性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基础。
3.成人教育形式创新 成人教育形式要进一步走向开放,构建开放的教育模式。成人教育要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成人教育的领域扩大到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而且这种社会化既表现在长辈影响晚辈的正向社会化方面,也表现在晚辈影响长辈反向社会化方面。1968年贝尔在《再释社会化研究中的影响方向》中认为家庭是研究反向社会化问题的开始。贝尔提出,儿童与家长的关系存在“双向模式”,即儿童的先天差异与行为调节着家长的期望及行为,家长在引导儿童的先天倾向性上也起着真正的作用。家庭是反向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晚辈完全可以以施教者身份对长辈的态度和观念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
普通学校不仅是促进正向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反向社会化存在的重要机构。学生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对教师的态度和性格等方面施加影响,以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自身个性。而在师生双方都意识到这种互动效应的存在,并在学校中自觉地进行施教与受教时,教师无疑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内容,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社区尤其是社区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性。社区内的年轻者要作为教育者对广大成人施加积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主体和客体、影响内容和方式等都要比在家庭和学校中更为广泛。社区的文化活动让年长一辈在工作之余和退休之后,学习新知识、了解生活方式变化的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分析各种社会文化包括青年文化,吸纳健康的文化,接受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与此同时,社区可以对其辖域内的家庭和学校的反向社会化进行统筹和优化。
应注意的是,反向社会化虽然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但是不要忽略了正向社会化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年长一代还是年轻一代都应意识到社会化是一个兼有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的双向过程,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双方都可以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年轻一代应有自觉参与成人教育过程的意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如何进行施教的知识和技能。年长者要尊重年轻一代的主体性,善于发现并自觉接受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平等意识和批判意识强、兴趣爱好广泛等优秀品质。但同时要对年轻一代的价值导向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弘扬青年文化的积极部分,克服青年的反文化倾向,限制某些因素的超限度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适应心态等途径促进反向社会化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在新型的文化模式中不断发展。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